圖書

歸去來

時間:2013-10-24 14:49   來源:中國臺灣網

  俗話說得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盤古組件的潰敗並不是金山公司噩夢的結束。隨著微軟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日漸熟悉,這個國際軟件巨鱷的本性終于暴露了出來,它不再像以前一樣彬彬有禮,而是轉眼間變得無比霸道,它貪婪地吞噬著中國軟件人的希望,甚至連曾經的合作夥伴都不肯放過。

  通過與金山公司的格式共享,微軟公司很快熟悉了中國用戶的習慣,這個時候金山公司對于他們來說已經變得毫無價值。為了盡快在中國推廣Word產品,財大氣粗的微軟公司投巨資研發出了一款符合中國消費者習慣的Word,並大力度地進行廣告宣傳,原本被WPS壟斷的市場大門,就這樣被微軟叩開了。

  此時的金山公司依然深陷于盤古組件的失敗泥沼中,但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市場地位,他們不得不筋疲力盡地迎戰微軟。由于後續資金的乏力,金山的反抗有些力不從心,雖然他們試圖推出更加符合中國國情的稿紙格式,同時也對WPS進行了深度優化,但是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如同螳臂當車,這個時候的微軟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抵擋的了。直到這個時候,雷軍醒悟過來,他們當初上了微軟的當。

  客觀來說,微軟的Office Word產品無論從品質,還是穩定性來說,都遠遠優于同期的WPS。1995年之後,Windows操作係統已經迅速地將DOS係統淘汰,基于Windows係統的Word實現了非常好的兼容,在文字處理方面Word所體現出的人性化和多功能化也很快贏得了人們的好感。

  除了微軟給金山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外,另外一個致命因素也同樣不容忽略。20世紀90年代,電腦產品的興起,使得盜版光盤如同蝗蟲一般蠶食著正版軟件的市場,再好的軟件只要一上市,就會有大量盜版產品蜂擁而至。Word6.0上市後,盜版商們海量生產,這對于家底雄厚的微軟來說,無關緊要,但是對于想與微軟打價格戰的金山來說卻是致命的。因為人們總是更願意選擇品質優良的盜版盤,因為它僅需要10元左右,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嘲諷。

  盤古組件的失敗使得金山陷入了大蕭條之中,而盜版市場給金山造成的重創則成為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1996年,金山公司的賬面上陷入了難以為繼的困境,WPS跌到了歷史的谷底。金山應該如何走下去,成為擺在每一個金山人面前的殘酷問題,對于雷軍來說,尤其如此。

  1995年底到1996年初,雷軍度過了他一生中最難熬的幾個月。原本規劃好的“宏偉藍圖”被毀得慘不忍睹,曾經的志得意滿、滿懷信心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雷軍在短時間內無法接受這一現實,尤其回到珠海的金山總部,看到昔日熱鬧的辦公室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十幾個人時,年輕的雷軍崩潰了,他陷入難以自拔的自責之中。

  為了給金山上上下下一個交代,雷軍決定辭職。1996年4月,接到雷軍辭職申請的求伯君大吃一驚。其他人離開金山他可以接受,唯獨雷軍離開他不能答應。因為金山是一棵樹,枝枝杈杈斷了不要緊,但根不能折了,只要保住根,金山就有翻身的機會,如果連根都保不住了,金山就真的倒了。求伯君沒有批準雷軍的辭職申請,他給雷軍放了六個月的假。

  在那六個月里,雷軍並沒有因為離開金山而開心起來,他的情緒依然十分低落。起初他想去國外待一段時間,但最終沒有成行。後來,他又一度想開一個小小的酒吧聊以度日,但是最後卻發現自己根本不熱愛那樣的生活。就這樣在百無聊賴中度過六個月之後,雷軍想明白了,還是得回金山,跟著求伯君帶著金山走出低谷。

  做出這個決定後,雷軍開始重新振作精神,對自己過去幾年所做的事情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大反思,這讓他有機會對自己和金山進行一次再認識。中國軟件業興起的最初幾年時間里,金山公司憑借著一款品質還算不錯的產品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口碑,這讓自己多少有些妄自尊大。待到國外的軟件業的“豪強”們殺入這個市場,才發現人為刀殂,自己不過是魚肉任人宰割。市場競爭是殘酷的,理想主義的創業者不能僅憑自己的熱情去蠻幹,理想有時候過于脆弱。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雷軍便不再緊抱著“盤古開天地”的雄心壯志不放,而是變得更加踏實,更加沉穩,雖然依然懷揣夢想,但是已然不像當年那樣心比天高了。

  1996年11月,雷軍重新回到金山公司後,有幾條路可供他選擇。第一條是做保健品,在金山陷入低谷的那一年時間里,同樣做過漢卡生意的史玉柱在保健品市場大放異彩,如果金山能夠順利轉型,或許會在保健品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第二條出路是做房地產,雖然海南的地產泡沫給世人敲響了警鐘,但是這也讓更多商人覓得了一線商機,金山公司可以抓住這樣的機會進軍地產業。三是繼續做WPS,繼續搞軟件開發,這一行他們最為熟悉,但是他們所經歷的一切也最為慘痛。

  究竟是做保健品、房地產,還是忍著心中的痛扛起民族軟件的大旗繼續走下去,這讓金山人進退維谷。就在大家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雷軍拿定了主意:繼續開發WPS,繼續在軟件這條路上走下去。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除了雷軍內心深處依然對軟件行業有著很深的感情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雷軍意識到軟件行業將成為下一個十年的先鋒產業。他堅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入到這個行業中來,只要金山人堅持下去,他們就一定能夠回到中國辦公電腦的桌面上去,重新扛起中國軟件的大旗。

  雷軍的這一決定在當時很多人看來是不明智的,但是也正是這個決定讓雷軍成為軟件行業里頂級的戰略家和戰術家。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金山以WPS為旗幟,又陸續開發出了多款實用軟件。1997年,銷聲匿跡一時的金山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只是這次回歸的腳步相對于之前來說更加穩健。

  1996年,“回來”的不僅僅是雷軍,遠在國外的張朝陽回國創業,搜狐應運而生,邊春曉、王志東這些後來的互聯網大佬們也開始竭盡所能地為中國互聯網大幕的拉開而做著各種準備,互聯網與軟件行業的春天即將到來。但是,他們都有一個不容回避的對手——微軟。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