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以前做銷售的時候,常出差,所以單位給派了個內務,類似秘書之類的,幫我處理日常雜事。諸位看官切勿多想,可不是漂亮小姑娘,而是一位老大娘。有一次跟著學校的領導去漢口市政協禮堂參加活動,這內務就跟我一起去。大家都知道,領導的演講嘛,翻來覆去不就是那些內容麼?大家跑出來聊天。我那內務就講故事,她是上海人,就講她老舅。為什麼講她老舅呢,因為跟這個市政協禮堂有關。
那還是民國時期,20世紀30年代,她老舅也還在上海,當時和一個寧波姑娘關係很好,兩個人心照不宣,但都沒有表白。就在關係快要明朗化的時候,全面抗戰爆發。
肥皂劇的經典橋段來了。不過,這是真的。
因為戰爭的緣故,兩個人竟然失散了,從此杳無音信。
天各一方,兩個人都各自生兒育女了。你想啊,抗戰8年,內戰4年,總共12年,兵荒馬亂的,沒有人能耗得起。
只是,他們兩個對彼此還有感情。很難想象,一夫一妻在一起生活,而其中一人在心底里竟然想著另外一個人。什麼是悲劇,這鐵定是悲劇。我們每個人不也都是時常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身不由己的事麼?在那個時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與政權是同構的。愛情可能有,但大多數應該是家庭的溫情,然後做社會的螺絲釘。
日子也就這麼過。
以上是我猜的,替人思考,未必準確。
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國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都發生了重大改變。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她老舅到政協禮堂參加一個會議,那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會議休息期間,他竟然遇到了一個人,正是同來開會的她。
失散了幾十年的戀人,突然意外地異地重逢,那種感覺,那般滋味,簡直不能用文字表達。
這個時候,他們各自的老伴均已不在世。然後,他們結婚了。
可是,不是每對戀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氣。等了這麼久,那個人一直沒有出現,那不是煎熬,而是一種幻滅感。在追求現實、功利的社會里,愛情也要核算機會成本。
我們不怕做剩女/剩男,就怕是等待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