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夏娃原理”

時間:2012-06-04 13:59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主耶和華就用從那人身上抽出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骨、肉中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

  ——《創世記》第二章第22、23節

  也許亞當是世界上的第一個人,但這也是男人最後一次當第一。從卵子受精的那一刻起,胚胎就在女性體內生長、發育,科學家稱之為“夏娃原理”。

  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醫學院心理學教授兼心理荷爾蒙研究所所長約翰斯莫尼教授曾說過:“胚胎分化的自然過程,是先形成夏娃,再形成亞當。”

  此外,紐約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免疫學家斯蒂芬瓦赫特爾也說過:“你可以把男性看成是種胚胎變異。其實最開始我們都是朝著女性特徵分化的。”

  想要了解男人,我們得弄清楚最初的男性性別是如何決定的,而要搞清那一點,我們需要知道在嬰兒出生前幾周和幾個月里胚胎的具體情況。

  也許你還記得,我們在高中的生物課上學過,人體的細胞內有46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都帶有遺傳基因,而每個人的基因組合都是不一樣的。46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組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公式,正是這條公式造就了獨一無二的你。不過,在此我們關心的是其中的一對染色體——性別染色體。這對染色體被毫不浪漫地被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男性既有X染色體,又有Y染色體。正是Y染色體決定了男人的性別。而女性並沒有Y染色體,只有兩條X染色體。

  受精後一個月左右,胚胎細胞不停地急劇分裂,直到形成初具人形的胎兒。此時我們能分辨出它的頭部、身體、手臂和腿部,不過,它的性別還未確定。我們可以將之稱為雙重狀態,它的性腺有可能發育成男性生殖器官,也可能發育成女性生殖器官。

  到了一定的時候,健康的女性胚胎中會形成女性生殖器官,而潛在的男性生殖器官則消失殆盡。女性的產生是股堅定的、必然的和強大的力量,在決定女性性別的時候,並沒有模棱兩可的狀態。除非母親服用了能對胚胎體內的激素組合產生影響的荷爾蒙藥物,或者由于遺傳上的缺陷,導致激素組合紊亂或破壞了胚胎的正常發育,否則當帶著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的瞬間,女性的性別就已經被決定了。

  男性的情況則不同。即使是帶著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胎兒仍有可能是女性,胚胎發展成男嬰,還需要其他條件。

  所謂的其他條件,是指黏附在男性細胞外的某種微型物質,科學家相信這正是決定男性性別的關鍵所在。這種微型物質被稱為H-Y抗原,正是它刺激Y染色體發生作用,使胎兒成為男性。H-Y抗原作用于Y染色體的最初徵兆,在受精後六周左右便會出現,從此以後,胚胎的睪丸便會逐漸發展起來。

  不過就算是那些睪丸也不能保證將來出生的一定是個男嬰,還需要另外一個條件——下丘腦。它是大腦的一部分,即使發育完全後也不比一粒杏仁大,不過它的力量卻很驚人(有調節呼吸、體溫、血壓等功能)。它釋放出某種物質,經過一係列的連鎖反應,終于把信息傳遞給睪丸:是時候分泌性荷爾蒙了。

  當睪丸接到信號,便開始工作起來。它們分泌出大量的睪酮,即雄性荷爾蒙,還有少量的卵胞激素和黃體酮,即雌性荷爾蒙和孕酮。(男人和女人都有以上激素,不過分泌的比率有所不同。)這些荷爾蒙的分泌使得男性的性器官進一步發展,此時,我們終于可以確定這將是個男嬰了。

  在實驗室里,科學家們證明了女性分化力量的強大。

  舉個例子:

  如果除去雄性老鼠胚胎中的睪丸,它並不會發育成一只不能生育的雄性老鼠,而是變成一只雌性老鼠。從基因上看,它仍是一只雄性老鼠,因為它既有X染色體,也有Y染色體,但是從解剖學和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它已儼然是一只雌性老鼠了。

  另一個實驗是對剛出生的雄性老鼠進行閹割,其長大後的行為舉止酷似雌性老鼠,甚至會表現出雌性老鼠的性行為特徵。

  在雌性老鼠身上並不會發生這種變來變去的情況。即使從雌性老鼠的胚胎中去除卵巢,它仍會發育成一只雌鼠。雖然它無法生育,但絕對是雌性。同樣,把剛出生的雌性老鼠的卵巢去掉,它仍會成長為一只雌鼠。

  那麼,人類的情形又會怎樣呢?現在我們還無法得出結論。不過據我們所知,一些具有男性基因——既有X染色體,又有Y染色體——的人,長大後其外貌、舉止都酷似女性。事實上,他們堅信自己就是女性。這是由于他們患有男性荷爾蒙過敏症。當胚胎還在子宮內時,這種過敏症讓睪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失效,使他們的男性性器官發展停滯,最後胎兒以女嬰的樣子降生。

  莫尼博士曾追蹤調查過一些“偽性者”,他說:“這些人一直把自己當成女人。”他們從未懷疑過這一點,也沒有理由去懷疑。“盡管他們體內帶著男性的XY染色體,但他們照樣結婚,並且具有和正常女性一樣的性機能。”

  一係列的研究表明,在性分化的過程中,推動胚胎成為女性的力量勢不可擋,而推動它們成為男性的力量卻是如此搖擺不定。對男性來說,有太多的意外因素,有太多的地方可能出岔子,事實上也經常會出岔子。因流產而喪命的胎兒大部分都是男嬰。

  近幾個月來,一些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神學家都在嚴肅地討論著一個問題:上帝會不會是女性?事實上,在許多文化中,神都被尊奉為母親,這樣的討論正好說明了女性力量的強大。

  不過這只是哲學領域的猜測。它會不會對我們造成直接的影響?男性在性別分化時的不確定性是否會影響到男人與女人的關係?

  會的。男性的脆弱早在他們出生前就注定了。男性不僅在性別分化時沒有女性堅定,性別確定後,他們也仍舊比女性脆弱。大自然似乎有意要挽回這種劣勢,使每年出生的男嬰比女嬰多出5%左右。但在出生的頭一年里,男嬰的死亡率要比女嬰高。根據1978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每1,000名男嬰中,夭折的人數為15.3;而每1,000名女嬰中,這個數據僅為12.9。長此以往,那多出的5%會逐漸被抹平,到了10歲左右,男女人數就差不多相當了;再往後,男人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他們的脆弱性也越來越明顯。最後一項令人震驚的事實是,男性的平均壽命要比女性少8年。

  在15種主要致命因素中,有14種是男性的死亡率超過女性的。剩下一項是糖尿病,死于該病的女性要多一些,不過也多不了多少。並且,飽受由糖尿病導致的腎臟衰竭之苦的男性,也要遠遠多于女性。

  女性對于一些令男性深受其害的疾病具有天生的免疫力。男性更容易患某些癌症,尤其是淋巴瘤和白血病。他們也更容易受葡萄球菌和呼吸道疾病的困擾,如流感和肺炎。軍團病是種新型肺炎,該病男性患者的數量是女性患者的三倍。此外,男性患中樞神經係統疾病和腸胃病的幾率也高于女性。以上的例子只不過是些皮毛,事實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疾病更傾向于把男人當成“獵物”。

  甚至面對那些女性更容易得的疾病,男性的風險仍要大些。拿高血壓來說吧,男女患者的比例是4:5。但因該病致死的男性卻多于女性。紐約醫院康奈爾醫學中心的約翰H.拉密博士指出:“男人經受不起高血壓的折磨。事實上,在任何事情上,男人都不如女人有韌性。”

  為什麼男人的抵抗力比女人差,且死得更早?這一謎團早已被解開,罪魁禍首就是Y染色體。換句話說,是由于缺失了第二條X染色體。X染色體並不僅僅是性染色體,它還帶有讓我們免受細菌感染的基因。女性的兩條X染色體相當于是雙重保護。

  這兩條X染色體不僅給了女性雙重保護,還給了女性第二次機會。讓我們用色盲來說明這個問題。色盲基因是由X染色體攜帶的。男性色盲患者的比率是8%,而女性則在0.5%以下。患此病的人可以說是飽受其苦,有時甚至會讓自己處于危險之中。大多數色盲患者分不清紅色和綠色,所以交通燈上的紅燈和綠燈對他們來說顏色是一樣的。嚴重的色盲患者分不清所有顏色,只能感受顏色的深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一個只有黑、白、灰的世界。

  如果女性的一條X染色體上帶著色盲基因,那麼第二條X染色體上很有可能不帶色盲基因。要是第二條X染色體上沒有色盲基因,那麼第一條X染色體上的色盲基因也不會起作用。

  男性脆弱的一面很少被報道出來。它是男人的禁忌話題之一,他們不願意去聽、去看、去想,他們甚至“不願意尋求醫療護理或是採取任何行動,來降低死于慢性病的風險”。瑪麗?安?劉易斯和查爾斯?劉易斯博士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如是說。

  在這個國家,大約有75%的維生素丸是由女性購買的。也許你會說,沒準她們是買給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的。不過據一家藥品公司的總裁稱,他們的調查表明,61%的維生素丸都是女性服用,並且女性更勤于看大夫或牙醫——你總不能說她們是帶著丈夫的膽囊或牙齒去看醫生的吧。

  男性對自己健康的漠不關心,並非天性使然,與基因無關。他們從小就被灌輸“男人是強者”的思想,真正的男人不應屈服于疾病與痛苦。當蹣跚學步的小男孩跌倒時,大人會告訴他:“男孩子不應該哭。”在男孩的整個童年時代,總能聽到“別跟個女孩似的”這樣的話。電視也強化了這種信息。健康用品的廣告上,女人出現的頻率要比男人高。這些廣告讓人相信女人需要這些產品,使用這些產品的女性要多于男性。這些關于男女角色的說教,同男人自身的脆弱性共同作用,讓男人不僅先天更容易患病,且後天也不知道好好照顧自己。

  各方面的證據已讓男人的脆弱性浮出水面。為了長遠起見,一些人類學的科學家對男性發出了警告。內分泌學家雷米博士和瓊艾利歐博士也給出了類似的忠告。

  作為舊金山保健研究所的生理學家,艾利歐博士還曾在馬拉松比賽中獲獎,她說:“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女性都要比男性堅強。”她舉了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在發生海難後,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逃生。這也許是由于女性能更好地保存熱量,並且脂肪的新陳代謝能力也較好。”

  雷米博士在得知美國選出第一位女性宇航員時,說道:“一直以來所有的宇航員都是男性,這讓我覺得很可笑。我們從實驗中得出,在太空的失重狀態下,女性能更好地翻轉和移動,並且毫無休克症狀。”

  人類學家阿什莉蒙塔古也認為:“從生物學的角度,總的來說,女性要比男性更勝一籌。女性比男性更善于應付那些讓人體機能衰竭的情況——饑餓、寒冷、疲勞、休克和疾病等。除了肌肉沒有男性發達以外,女性的身體素質要好于男性。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有耐力,活得更久。”

  一些科學家擔心男性已陷入危機當中。《雄性為什麼存在:性別進化的探索》一書作者弗雷德?哈普古德指出:“也許雄性將步入進化的瓶頸。”當然,哈普古德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並且他談論的是動物王國,不過從生物學上看,那也是我們的王國。

  總而言之,男性是種脆弱的生物,從受精的那刻起就處于危險之中,並且他們比女性更早地走向生命的盡頭。所以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無論是開端還是結束,女性都佔盡了優勢。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