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問題如何產生?

時間:2012-02-15 14:4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如果回憶一下您的祖先是如何接受教育的 ,您就會注意到大約 100 年前,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男孩最主要的老師並不是站在學校教室中的那些單個的人體,而是家庭、部族和自然環境。無論您是來自歐洲、非 洲、亞洲,還是其他任何地方,祖輩中的男孩與男人主要從事狩獵、保 護家人、耕作、參與部族間工作,以及指導青少年男性步入成人世界等 工作。當第一所市中心學校在幾千年前開學時,男性需要為更大的經濟 集團辛勤勞作 ,這是種需要他們接受具備更好的智力與邏輯訓練的工 作。為此,他們需要在那些新建的學校中學習,但絕大部分男孩並未在 教室中耗費過多的時間,在接受幾年的“教育”之後,他們便會再下到 農田或工作場所中工作,度過他們的童年。 

  在19世紀初期,大部分男孩仍舊主要從父母、師傅那里和手把手的 工作中學習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他們模倣長輩,通過進行實踐活動,用 身體力行的方式進行學習 。直到大約 200百年前 ,印刷品與書面文字才 逐漸成為男孩教育生涯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正是從那時起,“工業革 命”降臨到我們的頭上了。 

  杜克大學美國天才兒童協會的執行理事瑪格麗特?  蓋爾與教育顧問休?  奧斯本為《洛杉磯時報》寫了一篇措辭嚴厲的文章,題為《讓我們消除學習工廠》。在追尋當前學校中面臨的許多問題的根源時,他們描述了當前“工業化教育”發展的基本原理:“由企業工業家們建立起來的經濟基礎幫助我們設計了我們的學校,其目的是讓孩子們為工廠生活做準備。孩子們伴著鈴聲穿梭在學校中,好似生活在傳送帶上一樣,特別是他們要學習遵循指令,以便能夠在正迅速並不斷擴散的工廠中工作。” 

  教育孩子的工業化模式存在某種邏輯。人口增長和國家建設要求所 有的孩子都接受學校教育。 

  教室和學校的工業化發生在一閃而過的幾十年間。在制度化教育的過程中,祖父母和部族導師已然被淡忘,孩子們接受的教育遠不及從家庭和部族學徒的環境中所學到的。學習不再是從手把手的、身體力行的和實踐中獲得的經驗中累積的。這種閱讀、寫作、坐在位子上教育孩子的趨勢已經成為大批每年涌入學校學習的孩子們的“可接受標準”。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為了適應這種教育模式,我們的男孩進行了無數次嘗試(通常能夠成功,然而也有許多未能適應)。那些過去通過和親屬打獵、管理農場、修理機器或為部族設計一項新發明等方式來學習他們需要掌握的、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男孩們,現在都被裝進了盒子似的房間里。對大部分學校的男孩來說,過去的那種年輕的思想家之間就古希臘城邦至關重要的問題進行口頭辯論的經典學習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過去那種多數家庭成員了解自己兒子和門徒的心智,父母、大家庭 (由父母、孩子和其他近親組成的家庭模式,通常住得很近)和部族引 導他們在家庭或更大的社區中獲得早期學習經驗,然後再通過學徒期完 成教育的模式也早已消失不見。現在每間教室中有許多孩子,還有一位 被視為父母、導師、祖父母、指導員以及這些小腦袋能夠想到的所有角 色的老師。學校對工業化的盲目崇拜發展迅猛,教育與學習模式也未能 幸免,以至于時至今日我們才開始認識到其中可能存在瑕疵,而這些瑕 疵從其缺乏人性因素那一刻開始就注定會存在。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