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你得克服一事無成的羞恥感

時間:2014-08-28 16:3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在世俗價值觀的包圍下,羞恥感令我們背負枷鎖,不甘心成為內心的路障。兩全其美之事何其難,這最後近乎變成了要理想還是要生活的死循環命題,而我們人類,從來都很貪心。

  “你得克服一事無成的羞恥感”,友人如是說。一語點醒夢中人,長久以來積累的不甘心與茫然瞬間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埋頭工作不問加班辛苦是為什麼?為什麼做每一項工作都希望可以做到最好?為什麼做得不夠好就會心生內疚?為什麼付出了努力卻收獲不了好作品如此痛苦?一切的一切都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突破口——是內心的羞恥感在不斷推動與折磨著我,讓我待在此地,一步也挪不動。

  早幾年將“沒有夢想,何必遠方”作為口頭禪,直到有一天身體警告我我已不能如此虐待這副肉體軀殼,那時我才意識到,所謂的不甘心究竟是什麼?固然,人需要事業,需要工作來獲得賴以生存的成就感,無論男女,皆是如此。這也是剛步入職場時的我為何那麼拼命,拼命想做到最好,想去最頂尖的公司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實際情況往往事與願違,有時候你花費了時間、精力甚至犧牲健康去做的那件事根本沒你想象的那麼值得。

  人生究竟值得什麼?

  當他們想轉身離開北上廣時,每個人的背後似乎都寫著三個字——“不甘心”。可究竟要怎樣才算甘心?年薪多少?還是能夠做到所謂的“出人頭地”?事業會遇到瓶頸,工作永無止境,固然努力能讓我們達到一定的成就。但是,是否我們離開工作或者某件事情就迷失方向了呢?不甘心究竟意味著什麼?

  村上春樹將經營了將近十年的店給停了下來專心做作家,周遭人等反對聲一片,而他不但如此做了,還因為嘗試良好的生活作息與習慣將自己從煙癮中拯救出來,並最終成為一個長跑者作家。在世俗價值觀的包圍下,羞恥感令我們背負枷鎖,不甘心成為內心的路障。兩全其美之事何其難,這最後近乎變成了要理想還是要生活的死循環命題,而我們人類,從來都很貪心。

  閒來無事在百度上搜索“一事無成”四字,發現相關搜索中從“24歲”到“30”歲都有著一事無成的困惑,30歲這個關卡讓人回望人生,似乎一事無成真的是一件具有挫敗感的事情,可我們每個人,何其平凡,何其普通?如果注定無法耀眼,也總好過在絢爛中死去。

  當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追求,有人就是執意將青春揮灑在大城市的熱土,就算揮發成隱形也在所不辭。而無論選擇怎樣的生活,最重要的首先是自己的健康,其次便是人來人世走一遭,唯一值得珍惜的便是那些值得我們珍惜的生命,包括我們自己。

  ——騎掃把的飯團

  摘自《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

編輯:王楠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