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苦(包括受苦、壓力和不舒服)是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所無法避免的。苦的原因在于執著。為了減輕痛苦,我們需要放下我們的執著、渴望、依附和堅持。做媽媽是學會放下的高效課程。我們必須放下對感官欲望的立即回應——想打會盹或者做些運動——一切為了照顧孩子。
做媽媽也會讓我們放下長期抱持的一些觀點,我們會了解到更為豐富的人性,最棒的是可以影響一個成長中的孩子,盡管我們對孩子的性情養成只能起到一部分的作用。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男孩喜歡玩槍,無論他們的媽媽是多麼愛好和平;很多孩子喜歡吃垃圾食品,盡管我們規定了他們的飲食口味。“不要玩武器!”、“不要吃垃圾食品!”、“別在我眼皮底下胡作非為!”這樣的規定已經太多了。我們仍會用這些規定來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如果執著于不切實際的期望,就會體驗到苦。拿出時間來吧,只要幾個月,就可以學會放下。
只有收回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才可以得到安寧。如果我們堅持要一個一直潔凈的家,就會因此而受苦。如果堅持要孩子成為某種人——卓有成就的學者、運動高手、音樂神童——失望就會在不遠處等著我們,孩子也會因此受苦。如果我們期望自己成為完美的媽媽——會組織很多活動、會烤香噴噴的面包——那我們就會活在罪疚感之中。有事情來時,盡自己的全力做就好。在那之後,放下它們,平靜地生活。
撫養孩子是一個不斷放下執著的過程。最後,我們會把孩子們想要的主權歸還給他們——在他們長大成人後。蘇哈娜給媽媽們提供了一些長期的建議,不對年輕人的做法感到焦慮的唯一辦法,是放松她所緊抓不放的:
撫養孩子的每一階段都會感受到焦慮,最考驗我的是最近這幾年,孩子們都進入了青春期。他們不斷試探我的底線,還總是冒險,我有好多個夜里都睡不好覺,不知道他們會幹什麼。對治我的焦慮也成為一項修行。最終我了解到,有必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安放信任的地方:我已經做了所有可以做的去引導他們。現在能做的,只是時不時地警告他們,給些建議,讓他們過自己的生活。給他們獨立的空間,不讓自己被恐懼控制住,我得再放寬一些才行。
我曾在修行小團體中探討此事,隨著年齡的增加,放下的能力也在逐漸增強。一個女人分享了她的體悟:要放下的不僅是對已經長大的孩子的控制,40歲也是放下自己“裝酷”心態的最佳時機。對很多女人來說,最大的難題是放下虛榮心。就像金寫的那樣:
我過去曾十分在意我的容貌。一直想把自己變成特定的樣子,這耗掉了我很多的能量。過去2個月里,我終于從中解脫出來了,開始接納自己的樣子。最重要的,是吃得健康和多做運動。我不再被那個龐大的執著壓著。心里好受快樂得多,也卸下了女人一定要年輕漂亮的文化習俗的約束。
回首過去,金承認,盡管她時常感到她戰勝了強迫症,但她發現自己在一些脆弱的時候倒退了。只有我們注意力高度集中時,才更能保持住那份洞見,蘇哈娜借由對這點的說明來闡釋執著于進步反而會導致退轉。當我們洞察到某一真理時,心越沉靜,這份洞見的效應就越長久。
佛陀在證悟後,仍在不斷地放下。在那之後40多年的歲月中,魔羅仍緊跟他不放,佛經中魔羅的角色和基督教中魔鬼的角色相近,是對壞習氣的隱喻,它們是靈性道路上前進的阻礙。開悟之後,佛陀仍受到懷疑、欲望、貪婪和其他舊習氣的攻擊,但他已經有力量去戰勝它們了。他有一種觀察到自己的衝動而不為它們所困的能力。
放下我們的憤怒、成見、自我的需求和感官欲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已知的舒服放在身後,獨自一人踏上未知的旅程,這注定是艱難的。而這其中最難的還是放下被牢牢抓住的自我感,給不怎麼熟悉的真我留出道來。有什麼可以激勵我們努力向前嗎?我們該如何放下呢?在打坐中,我們會發展出深邃的洞見,意識到是我們的執著讓我們受苦。看破這些,就是放下了。
對某些人來說,打坐提供了放下的機會。我的修行團體中的一位師傅,克里斯?麥克連恩,在30年的修行後,終于成功地克服了一長串的惡習。他說,有一次在打坐時,他瞥見了他的本來面目,並被深深地打動。他知道他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項真正的修煉,是練習不斷地放下。這是佛法與新時代運動(強調感覺的釋放和一直快樂)的不同之一。盡管我們知道修行會帶來歡樂,但佛教徒的修行,尤其是它對道德和個人的強調,並不總是讓人感覺良好。
當我們發現自己受了打擊變得焦慮和悲傷,當我們發現自己在受苦,可以問問自己“我執著的是什麼呢?”接著問自己:“我可以放下它嗎?”放下一直緊抓的執著是很難的,尤其我們的執著如此的多,佛陀建議我們,聚焦于所有執著的源頭——對自我的執著上。
在第三章中我們探討了無我,有意思的是,注意到我們的執著都和那個虛假的身份感有關:想要一個一直幹凈的家,是自我的需要,想讓一切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如果我們的孩子比別人優秀,我們會覺得自己很聰明,並引以為傲;如果我們的孩子教養良好,我們就覺得自己是傑出的媽媽。自我的緊抓傾向藏在了所有的執著之後。通過拒絕為它的產品買單,我們就削弱了自我的力量——只想自利的思想、觀點和情緒。我們注意到我們的執著,不帶任何的判斷,然後放它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