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勿近愚癡人”,還包括遠離一些不好的環境。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小時候的家隔壁住了一戶殺豬的,他看到人家殺豬,回來之後也比劃著學殺豬。他媽媽一看,再這樣下去,孩子將來會當個屠夫,頂多手藝比鄰居好點,于是就搬了個地方重新住下來。這回和職業哭喪的做了鄰居。隔壁天天有人在幫人家哭喪,一片哭爹喊娘。沒幾天,小孩子就又學會了。孟母一看,這個更不行了。于是又找了個地方,這回在私塾邊,每天聽到的是從里面傳來的朗朗讀書聲。孟子自然而然就跟著讀書學習了,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聖賢人。
可以說,人居住的地方、接觸的人直接決定了我們一生的運程。也有人說,如果孟母生在現代,不知道能不能培養出孟子呢。說實話,真的不一定。躲都沒地方躲,福報沒那麼大、母親沒那麼重視的話,顯然是不可能的了。你躲得過暴力電視劇,躲不過低級娛樂節目的喧鬧;你能關掉電視,躲不過信息爆炸良莠不齊的網絡;你躲得過三聚氰胺,躲不過瘦肉精;你可以用凈化機凈化飲用水,但是你拿什麼來凈化污染的空氣呢?可以說,現在想做一個孟母那樣的模范母親,不是不容易,幾乎是不可能了。首先你搬不起,即使搬得起,又能搬到哪里去呢?真的沒有像以前那麼單純的環境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劈柴喂馬,飲雨鋤田,這樣的生活離我們遙遠得不可想象,即便真有,也是在那些沒電沒路沒學校的山區,那麼,孩子的教育又怎麼辦呢?
然而,不能選擇、環境不好並不能成為我們不分善惡的理由。從孟母三遷我們就可以看出,人雖然無法選擇環境,但必須要善于選擇與自己交往的朋友,這是完全有能力去做的。不要讓別人把我們帶上歧途,甚至去犯罪,否則就要承擔自己所造就的惡果,這是很可怕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報應將來是一定要受在自己身上的,良心上的愧疚也會對人造成極大的折磨。
媽媽的乳汁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到過這樣的故事——
有個母親特別溺愛自己的兒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恨不得天上的星星都摘給他了,一直到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也任由其胡作非為。後來,這個已長成青年的孩子犯了死罪,在將要被砍頭的時候,他要求和母親說幾句話:媽媽,既然你這麼愛我,我現在想要臨死之前再吃一口奶,可不可以給我呢?他母親早已悲痛欲絕,顧不了許多,就當著行刑人的面,扒開衣服給兒子喂奶。但是萬萬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兒子一口就把他母親的奶頭給咬掉了!他說,他恨他的母親,是她的溺愛害了他。
母親的溺愛如同劇毒殺死了兒子的幸福,這位母親成了一個標準的愚癡之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除了告訴他不要跟愚癡人接近之外,還要切記,自己也千萬不要成為愚癡人。一旦自己愚癡,你教出來的孩子可能就會心有惡念,說出不好聽的話,做出不合乎道德倫理的事。你含辛茹苦養大的不孝子,將來甚至會危害社會,等自己想明白了,卻已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