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端正自己的行為,對所有人恭敬謙遜,那麼其他人也會同樣回報給你恭敬。要記住,每個人都有接受感化的心或者機會。那麼怎樣才能感化別人,教導別人呢?
實際上,我們為人處世,感化是很重要的。我們不一定非要處處去教化別人,但是我們勸導別人為善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真正的智者,恰恰就是懂得怎樣通過規正自己來感化他人的人。如果我們能用別人需要的感動去感化他,那即使你不教他,他也自然會來請教你:“老師,我怎樣做才能更好一些?”尤其是自己的員工和孩子,如果你認為這事情天下只有我做得最好了,總是挑三揀四地批評他們:你看你這次做的怎麼又是這個樣子,或者是你看你又不好好走路了,你看你這個字怎麼寫得這麼歪……
也許,在你心里想的是,我只是小小地責備孩子或員工一下,是為了他好;但是多次以後,他會感覺你把他的缺點放得這麼大,是在故意挑刺,他便會產生逆反心理——難道你沒有缺點?或者會自信心受到打擊甚至崩潰——難道我一點優點都沒有嗎?
而終有一天他會有佔理的一刻,到那時,他會突然爆發或者宣泄,而這一刻也許就是你們決裂的時候。那時,他一定會與你爭個是非曲直,爭到面紅耳赤。這種事情在很多公司都發生過。
企業主管理員工的時候,最好不要過于苛刻。否則某一天他便會報復你,跟你爭一個是非曲直,甚至會鬧上法庭,這恐怕是誰也不想遇到的。
經常有人這麼說:怕什麼,大不了法庭見!
可是,他哪里知道,一個人惹了官司的麻煩之處不在于什麼怕不怕,而是不吉祥!即使你打贏了官司,也好不到哪里去:你耗費了那麼多的精力,還要費盡唇舌,為的只是向別人說明你沒有做錯,這本身就說明,你已經處在是非之中。“是非”是什麼?“是非”當然就是不和諧、不吉祥了。所以,一個人一定要注意時時刻刻修煉自己的福報。如果你的福德不能夠服人,不能夠感化別人,別人就會找你的缺陷,然後陷害你!所以,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會認為官司不吉利,而這種不吉利到底是由誰招來的呢?
——歸根結底,都是由自己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