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寸斷肝腸

時間:2013-07-22 13:5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從前有一個獵人射中一只母猿猴,他發現,當這只猿猴中箭的時候,它並沒有倒下,而是拼盡全力爬到岩石底下,把它僅剩的奶水擠到樹葉子上面,然後端直坐著,抱著石頭死了!

  獵人很奇怪,就走到跟前去看,這才發現岩石下的溪水邊,小猿猴正在那里玩耍。獵人明白了,母猿猴在臨死之時,還把最後的奶汁留在葉子上,讓它的孩子餓時能再吃上一口!

  無獨有偶,一只小鹿被獵人射死後,母鹿在邊上哀嚎了幾聲,突然倒地而逝。獵人想,我射殺的是小鹿,怎麼母鹿反倒死了呢?于是,他就把母鹿帶回家,當把皮剝開、肚腹劃開打算煮肉吃時,發現母鹿身體里面的腸子已經一寸一寸地全部斷掉了。獵人猛地回憶起自己過世的母親,以前每次見自己生病受苦時,她不也是如此痛斷肝腸嗎?做人竟不如一只動物!從此之後,獵人就此放下屠刀。這就是成語“肝腸寸斷”的來源。

  動物都有這樣良善的心,那麼我們人呢?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索求一點回報,而我們對父母呢?如果我們對父母連最起碼的“尊”和“敬”都做不到,那就是孽子了。受過如山大愛的兒女對父母都沒有愛心,我們又如何去愛別人,又談什麼珍惜生命,期望幸福呢?

  在敬重父母方面,我們該怎麼做呢?

  有一部《父母恩重難報經》是這樣說的:假使一人為報父母恩,“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于父母,懺悔罪愆;為于父母,供養三寶;為于父母,受持齋戒;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獄人”。

  父母的恩德不用再多說什麼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敬重他們,贍養終老。如此,你的將來就多一分福德,這實際上也是在為自己修福培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凡是在家里對父母非常孝順的孩子,將來自己成家之後,家庭也是非常穩定的,而且他在生活中人緣極好,交際極廣,這就是所謂的培到福報。相反,如果是個非常不孝的孩子,即便是家財萬貫,也不可回避該有的惡報。

  其實,人生的很多幸福緣由是早已被父母種下的。有些孝順的孩子從小就善于觀察父母,懂得他們的內心,懂得他們的愛,更懂得他們需要什麼,而這實際上恰恰是培養了將來為人處世的潛在能力。比如,今天看到父母的神色不好,他們就會擔心他們的身體,是不是生病了,或是聽到了不好的話,有什麼願望沒有完成。當孩子能懂得父母的心了,也就漸漸養成了這樣愛護父母、為父母著想的習慣——其實,這就是愛,我們給父母的和父母給我們的一樣,都是幸福。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