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不要照稿子念,要說心里話

時間:2012-08-14 12:36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不念稿說話要求更高,是思維與表達的完美結合,也是發言者智慧和風採的顯示。鄧小平就是一位最優秀的語言表達大師:“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要學會摸著石頭過河。”“我當你們的後勤部長。”

  2010年2月12號,溫家寶在中南海召開了《政府工作報告》基層工作座談會。按常規,每個發言的人手中都持有幾頁精心準備好的稿子。我猜想,稿件肯定已經經過了有關部門的審定。溫總理說:“不要照稿子念,我要聽你們講心里話。讚揚的話不講,省出時間多講意見和建議。”

  溫總理的一席話好!不照稿子念,是對念稿成風的“撥亂反正”;講心里話,是對講空話、套話、大話的“撥亂反正”;不講讚揚的話是對肉麻吹捧成為時尚的“撥亂反正”。

  一國之總理,敢于如此“撥亂反正”,為之叫好!

  誠然,有些重要會議、有些工作內容念稿子是正常的;但所有會議部分比如開場白、祝酒詞,比如新聞發布會、學術論壇等通篇念稿就不正常了。徵求意見的座談會通篇念稿則大不正常了,不分場合、不分情況的滿天亂飛的表揚話就更不正常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司空見慣的是,講成績、擺功勞可以滔滔不絕,剎不住閘似的;講問題不足則總是耳熟能詳的“學習不夠,主動性不夠,認識不深刻”等等之類。

  不照稿子念、不講讚揚話這樣的要求既是態度問題,也是水平問題。溫總理敢于提倡並身體力行,得益于他對公眾的態度端正。官員們都來學學總理,如何?即使學不了全部,學一點點也可;即使學不了實質,學一點點皮毛也可。我們太需要不是一心只為當官,而是把公開、民主、文明放在心頭的官員了。

  我不敢對各級官員提這樣的要求,有“犯上”之嫌。但其實,做到總理要求的並不難,關鍵要克服人人不說,人人都明白的心理障礙。這層障礙,不僅屏蔽了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正常溝通的渠道,也屏蔽了真正的民意。最糟糕的是,還有可能誤導執政者的決策。都不說這些,長此以往,說空話、假話、套話,成為習慣後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啊。我不是醫生,也不懂醫術,但相信許多癌症和怪病的誘因可能與此有關。

  怕什麼?肚子里的話,盡可能說出來,圖個痛快,也圖個舒心,還有健康。

  我參加了無數次會議,幾乎百分之百的都是臺上的人在念稿,臺下人聆聽,難道念稿者對聆聽者的智力就如此低估?如此單調和枯燥的表達方式,聽者無趣、論者也無趣,有的地方還提出不讓聽者睡覺。唉,我真覺得這樣的方式應該休矣,來一場“不念稿”運動如何?!

  其實,不念稿說話要求更高,是思維與表達的完美結合,也是發言者智慧和風採的顯示。鄧小平就是一位最優秀的語言表達大師:“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要學會摸著石頭過河。”“我當你們的後勤部長。”這些形象生動又寓意深刻的話語我們已經久違了,像“白貓黑貓”論,我們會從“動機是重要的”(于是開始論述動機的重要性)講到“效果也是重要的”(開始論述效果一二三),然後再剖析“動機與效果的關係同樣是重要的”(再論述其重要性)……如此論述全面倒是全面了,問題是有幾人能夠記得住?又有幾人能夠聽得進?

  2011年8月,在江蘇省某縣縣委縣政府舉行的約800人參加的大會上,少數幹部竟然睡著了,且睡姿東倒西歪,很不雅觀。臺上端坐的縣委書記不動聲色,悄悄安排電視臺記者用攝像機把這些開會睡覺者的形象一一拍下,並當場播放,讓不少被“抓住”的人十分尷尬。看了這則新聞後,我在微博上為江蘇某縣少數幹部鳴不平:我開過不少令人昏昏欲睡的會,缺少針對,照本宣科怎不讓人睡?若想讓人開會不睡,會議開得讓人心醉,行不?

  根本上而言,官員之所以會在會場打瞌睡,玩手機,交頭接耳,除了個別因為自身素質問題外,往往是因為枯燥的會風。當前,大到省市政府機關,小到地方鄉鎮機關,會議的模式都差不多:邀請重要領導講話,升級會議規模,層層會議傳達,發放會議紀念品。而幾乎所有的會議都有一套既定的程序。在會上,重要領導也往往是長篇大論,內容卻常常空洞無物。

  這種既耗時又鋪張的會議,早已讓基層幹部感到枯燥無味,甚至一部分與會者還會感到苦不堪言。正是這樣的現實,使得屢逢開會便有打瞌睡、玩手機等現象,該縣發生的這一幕也不例外。

  無疑,會風改進和整頓已經迫在眉睫,但是,直播開會睡覺並不能根本上扭轉現實局面。只有從根本上整肅枯燥的會風,比如用制度來確保重要領導做提綱挈領、言簡意賅的即席講話,拋掉那些八股式的陳詞濫調,強化會議的討論環節,才能使與會者充分擁有主人翁的感覺,從而提高積極性。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