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是指至少提前3∼6周出生的嬰兒。所有的早產兒都需要特別護理,但並不一定都需要進入加護病房。早產兒由于出生時還未發育成熟,很難適應母體子宮外的環境。他們的肌肉緊實度很低,身體幾乎不怎麼動,通常缺乏鈣、鐵,血糖濃度也偏低。他們的眼睛還可能一直閉著,皮膚偏紅,臉部皺痕較多;和身體相比,早產兒的頭部顯得尤其大,而且顱骨非常柔軟。他們患黃疸的概率比足月的嬰兒要大很多。盡管寶寶的弱小令人擔憂,但事實上他們有著強烈的生存意願,早產兒的存活概率其實並不低,所以媽媽們自己首先要有堅定的信念,來幫助寶寶渡過這開始的難關。
有些寶寶需要待在保育箱里一個月左右才能出院回家。既然媽媽不能夠接觸孩子,自然也談不上母乳喂養。而且因為醫院已經給孩子喂上了奶瓶,再來適應母乳喂養談何容易; 更何況母親的奶也因為缺乏吸吮和刺激早就消退了,母乳喂養很難實行。但實際上,早產兒更需要母親的親密接觸和母乳的保護。
母子聯係
作為母親,你應該盡早和寶寶建立聯係,你的氣味、聲音和接觸都有助于這種聯係的建立。事實上,即使寶寶待在保育箱里,也不代表他/她虛弱得連碰都不能碰。不要被寶寶周圍的機器嚇到了,你可以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輕輕撫摸你的寶寶。
超級母乳
早產兒更加需要母乳。早產兒為了“追趕” 生長速度,需要更多的蛋白質和熱量,而早產兒的媽媽身體會迎合這個需要制造出高熱量高蛋白的母乳。早產兒的媽媽分泌出來的母乳,還含有高于足月兒媽媽分泌的母乳所含的抗體以及其他養分,可以說早產兒的母乳是“超級母乳” (super milk) !這種差別甚至一直延伸到寶寶出生後6 個月。
這種超級母乳中含有更加豐富的抗體和養分,會保護寶寶免于受到早產兒更加容易患上的諸多感染。母乳更加容易消化,不會像奶粉那樣給寶寶本來就脆弱的腸胃帶來額外的負擔。寶寶對于母乳中的脂肪和蛋白質的利用率,遠遠高于奶粉。母乳還會促進早產兒大腦的發育,一項著名的研究發現,母乳喂養的早產兒比奶粉喂養的早產兒在7歲半∼8歲時,平均智商高出十多個百分點。傳統做法是等到早產兒能夠吃奶粉後再進行母乳喂養,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對于早產兒來說,吃母乳比吃奶粉省力,母乳喂養的早產兒比奶粉喂養的早產兒成長得更好、呼吸暫停(窒息) 的現象明顯下降。一些提前兩個月出生的早產兒可能會在母乳之外需要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並不意味著你的母乳有什麼不足,只是這麼小的早產兒也許需要某些額外的養分來保證正常的發育。
擠奶
很多早產寶寶出生時的體重比較接近足月兒,而且生下來就能夠吃奶。如果寶寶不能夠馬上直接吃奶,你需要立刻開始擠奶,並且把擠出來的奶冷凍起來,等到寶寶回家後喂給他。如果條件允許,你甚至可以把擠出來的奶送到醫院喂給寶寶吃,這遠遠強于給寶寶喂奶粉。初乳中的抗體對于寶寶的免疫力來說至關重要。
你可能需要練習一段時間才能夠做到熟練自如地擠奶。心里想著你的寶寶,看著寶寶的照片,多和醫院聯絡獲取寶寶的信息,都可以幫助你分泌更多的母乳。如果分泌量有所下降也不要悲觀,你的身體對于吸奶器的反應當然不能與寶寶的吸吮相比。但是這個階段你只要堅持下來了,等到寶寶可以直接吸吮了,乳汁分泌量就會迅速提高。
一開始,你需要每天至少擠5次奶,要耗時100分鐘。如果擠出來的奶在5∼8天之內可以喂給寶寶,那麼放進冰箱冷藏就行了。如果不能夠這麼快地喂給寶寶,則需要冷凍貯存。不要將母乳高溫加熱,這樣會破壞奶中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