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個月的寶寶還不會主動做什麼動作,萬一發生什麼事故,主要都是周圍大人的責任。所以,照料寶寶時要特別小心,避免發生事故。萬一發生事故也要掌握一些簡單的技巧進行及時的救治。
1. 燙傷
給寶寶洗澡時,如果使用流動水,水溫一定要控制在40℃左右。先用手肘內側感覺不涼不燙才可。如果使用洗澡盆,放水時應該先放涼水後放熱水,一定不要抱著孩子拿暖水壺,以免燙傷寶寶。一定要等調好了水溫,再抱寶寶洗澡。
大人決不能把寶寶放在腿上時喝熱飲;也千萬不要把盛著熱飲的杯子放在桌邊或床邊,以免寶寶舞動手腳時把杯子打翻。
千萬不要抱著孩子拿熱水壺倒熱水,一定要妥善安置好寶寶後再去倒水。
原則上,寶寶不必使用熱水袋取暖,因為新生兒皮膚嬌嫩,水溫稍微掌握不好就可能發生燙傷。如果認為寶寶感到熱就會哭那就錯了,因為即使是達不到寶寶哭的那種熱度,接觸時間長了也會燙傷寶寶;同時熱水袋的開關不嚴或出現破損則會嚴重燙傷寶寶。必須使用熱水袋時,要灌入溫水,而且要用毛巾將熱水袋包起,避免蓄積的熱度燙傷了寶寶。
燙傷如果只是變紅,不用處置就會痊愈。如果有水腫,可以敷上消毒紗布輕輕包扎,基本可以消腫。
不要急于脫去燙傷部位的衣褲,首先應該立即用涼水衝,時間長短按當時燙傷情況定,輕微燙傷用涼水衝的時間短,重燙傷則用涼水衝的時間長。然後慢慢看清燙傷情況再輕緩地脫下衣褲,小心避免脫去衣褲時將燙傷的皮膚一並脫下,造成進一步的損傷。如果出現破損,不要涂油或者軟膏,必須去醫院處置。如果燙傷非常嚴重,不要自行處置,應該馬上叫急救車送往醫院。
2. 嗆奶
溢奶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生理現象,與新生兒消化道的生理特點有關。新生兒的胃呈水平狀橫位,與食道相接的口是賁門,賁門口括約肌發育比較差,下口發育比較好,入口松出口緊,因此乳汁容易發生反流引起吐奶,乳汁嗆入氣管就造成嗆奶。
特別應該注意的是:喂奶的奶嘴開孔要適度,選擇倣母乳奶嘴。一次喂奶量不宜過大,喂奶過程中奶瓶中的奶應該完全充滿奶嘴,避免同時吃進空氣。喂奶後不宜過多變動新生兒體位,以免發生吐奶。喂奶後注意拍嗝。
嗆奶後寶寶表現出呼吸道不通暢,憋氣,面色紅紫,哭不出聲。嗆奶發生後不能等待,應進行緊急處理。此時應立即將寶寶面朝下俯臥于大人的腿上,大人取坐位。然後用一手抱寶寶,另一手空心掌叩擊寶寶背部,以促使他/她將嗆入的乳汁咳出。
寶寶的體位要保持頭低腳高位,呼吸道要保持平直順暢,以利于嗆入的乳汁流出。緊急處理應該等待寶寶哭出聲來,憋氣情況明顯緩解,才暫告一段落。
如果嗆奶情況緊急,以上處理無效,則應該一邊處理,一邊緊急安排車輛送醫院,但即使送醫院,也一定同時繼續上述緊急處理操作,決不能貽誤了時機。
3. 窒息
寶寶和大人同睡,或者媽媽躺著喂奶的情況下,要防止大人睡著後壓到寶寶,因為1∼2個月大的寶寶被壓到時還不會掙扎反抗。
經常吐奶的寶寶如果仰睡,容易被吐出來的奶塊堵塞氣管,所以當大人不在附近的時候,最好讓寶寶側睡。
如果家里養寵物,要小心它們會跳到寶寶的床上,因為以前就發生過貓趴在嬰兒的臉上發生嬰兒窒息的事故。
不要把塑料袋或包裝紙一類物品放在寶寶的床上或寶寶的旁邊,因為風一吹就有可能使得塑料袋蓋在寶寶臉上,而這時候他/她還無法把塑料袋移開,因而會導致窒息。
寶寶的衣服和玩具上最好都不要有珠子或紐扣類的小配件,因為擔心它們會滑落到寶寶的嘴里,造成氣管堵塞。
如果在家庭中發生窒息,則應該按照窒息的緊急處理原則:一邊緊急家庭處理,一邊聯係醫院急救車急救。緊急家庭處理原則是: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可以採取彈足底的方法,也可以口對口地進行人工呼吸等。
4. 其他傷害及防范
如果寶寶是獨自睡在嬰兒床上的,一定要檢查嬰兒床的安全:看床欄間距會不會太大,防止寶寶把頭卡在當中;有沒有尖銳的突起、邊角、凹洞或裂口,因為這樣會造成寶寶的小指頭被卡住弄傷;還有床板是否牢固,木頭表面是否有毛刺等。
要小心老鼠會咬傷寶寶,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不要把寶寶一個人留在室內。
過敏的寶寶容易鼻塞,所以不要在床上放置容易引起過敏的毛絨玩具。
嬰兒床的上方懸挂的玩具必須特別小心,以免掉落到寶寶的身上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