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20哺乳(2)

時間:2012-08-15 09: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1)堅定信念,拒絕奶瓶

  盡管在本書中我一再提及更新更科學的理念,但有些事情還是傳統的好,比如母乳喂養。在過去,大多數家庭並沒有機會獲得奶粉,孩子出生以後唯一的口糧只有母乳,母乳喂養更是代代相傳的自然本能。到了現在,母乳喂養反而成了一道難題,實在也是因為有了別的選擇。經常聽到年輕媽媽說自己沒奶或是奶少,實際上依據我的觀察,只要堅持喂養,每個媽媽都會有奶,而且絕對足夠給寶寶吃。所以我認為成功母乳喂養的訣竅在于堅定信念,因為乳汁的分泌不僅僅是一個生理過程,更是一個心理過程。當媽的要有堅定的決心,不受周圍不同觀點的左右,將七嘴八舌拒之門外,遇到困難也毫不動搖,一門心思要給孩子吃上奶。正如母乳協會發布的《完全母乳喂養手冊》里所說的:“I think I can. I think I can. I think I can.”(“我想我能,我想我能,我想我能。”)

  另外要少用或不用奶瓶,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實在要給寶寶喂食就用小勺或是針管,而且只能適量。因為開水和配方奶都會令寶寶感到飽脹,減低他/她對吃奶的興趣。調查顯示,經常用配方奶喂食的嬰兒通常在出生後4∼8周便停止吃母乳,原因是乳汁是根據供需原理分泌的,哺喂次數越密,乳汁也就分泌得越多。相反的,哺喂次數越少,乳汁便會越少。調查又顯示,在初生期喂開水的嬰兒比只以初乳哺喂的嬰兒體重下降得更多,而新生兒黃疸的程度也較嚴重。

  出生後的第一個月是嬰兒學習吸吮的時期,使用奶瓶和奶嘴更會導致嬰兒產生對不同乳頭的混淆感。因為吸吮母親的乳頭和吸吮奶瓶的奶嘴時,嬰兒使用舌頭、口腔及顎骨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嬰兒會無所適從。一些產生“乳頭混淆”的嬰兒利用錯誤的方式吸吮母親的乳頭,就是花了很大的力氣也吃不多,還會導致母親的乳頭酸痛。有些嬰兒甚至對母親的乳頭完全不感興趣。有些嬰兒只吃過一次奶瓶便足以產生“乳頭混淆”的現象。所以,即使你打算使用奶瓶,最好也要等到寶寶滿月後才開始使用。

  例1:飛飛是位教師,做什麼事情都好研究,對于育兒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從懷孕之初她就打定主意:一定要給寶寶喂母乳。她雇我做月嫂的時候也是反復強調這一點。可是當兒子剖腹產出生後,飛飛才發現,母乳喂養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寶寶出生第一天,飛飛因為麻藥未退還昏昏沉沉地睡著,就這樣錯失了先機。第二天,我把寶寶抱在她身邊,怎奈小家夥只管自己睡完全不為所動。我讓飛飛彈彈寶寶的小腳,才把他給弄醒;再用乳房“引誘”,寶寶這回張開小嘴了,可吸了兩口沒嘗到“甜頭”,吐了奶頭就哭。是沒奶嗎?飛飛很挫敗。而守在一邊的婆婆早就忍不住開口了:沒奶,孩子不能餓著,餓壞了影響發育,吃奶粉吧!然後根本不理我的勸阻,當天寶寶就吸上了奶嘴。之後,雖然我跟飛飛經過努力開了奶,但是因為小家夥已經適應奶嘴,始終不肯接受奶頭;飛飛的婆婆又一直強調家里的進口奶粉不能浪費,還是喂奶粉方便,飛飛就這樣放棄了母乳喂養的堅持。

  例2:自己做生意的王靜,因為她第一胎就沒給寶寶喂哺母乳,加上她的母親也說自己過去是沒奶的,認為這會遺傳,所以第二次生寶寶,王靜也沒打算喂母乳。但是這個小寶寶吃了三天的奶粉就不肯再吃了,弄得她不知所措。在一位朋友的介紹下,她認識了我。我告訴她,奶水的多少和自己乳房的大小,和你的上一胎是否有奶沒有關係,更和遺傳沒關係,每個媽媽都是有奶的。我就鼓勵她每天抱著寶寶吸奶,平時也多喝水和豬腳湯,奶水便可漸漸地多起來。王靜很高興,開始有了全母乳喂養的想法,我就告訴她關鍵是要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盡量把奶粉斷了。就這樣,她實現了這個目標,而且她說這個寶寶的確比她的第一胎更好帶,也更健康。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