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後,媽媽們會排出大量血性惡露,所以一定要注意清潔。剖腹產或是會陰側切的媽媽在頭幾天都會有護士每天來幫助你清洗消毒外陰,其他人則需要自己做或找家人幫忙。日常護理的時候要注意以下這些要點:
(1)及時更換衛生巾,一般至少4小時更換一次。
(2)每次大便後衝洗清潔會陰,具體步驟如下:
●將煮沸的開水冷卻至約40℃,以不燙傷皮膚為原則,倒入衝洗器內。也可以用溫水調和1:5000高錳酸鉀粉水溶液;
●衝洗時採用坐姿,由前往後衝洗,避免將細菌帶入尿道口而形成尿道炎;
●衝洗完畢後,用衛生紙由前往後輕拍會陰傷口,以吸幹多余的水分;
●換上幹凈的衛生巾。
(3)勤換內褲,並且換下的內褲一定要及時洗幹凈再去曝曬,如果遇到雨天也要注意烘幹後再穿著。
如果發生會陰疼痛,可以採用如下方法緩解症狀:穿著寬松的內褲;冷敷,分娩後立即用冰袋冷敷會陰,但是這種辦法不到逼不得已並不推薦;熱敷,產後24小時以後開始,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每日三次,每次約20分鐘;麻醉,醫生也可能會用噴霧劑或藥膏進行局部麻醉;休息時,建議採取側臥位,或用一個環形墊放在臀部下面,使會陰部高于所坐平面;適當鍛煉,產後盡量運用盆底肌肉鍛煉法,以刺激局部組織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並減少腫脹疼痛。
有的媽媽做過會陰側切的手術,在護理上更要特別小心,因為這個手術雖小,但因傷口位于尿道口、陰道口、肛門的交匯處,加之產後的一些特殊情況,很容易發生傷口不愈。要注意避免傷口發生血腫、感染。手術後的最初幾天,媽媽應採取右側臥位,這樣可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傷口外,不致發生血腫;要注意觀察刀口,如果出現傷口逐漸加劇的疼痛,要及時通知醫生;當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時,應遵醫囑服用抗生素,並用1:5000高錳酸鉀粉水溶液浸泡局部傷口。
剖腹產媽媽的注意事項
與順產的產婦不同,剖腹產產婦的產後恢復時間更長,坐月子時也需要更加精心的護理。除了剛剛經歷的腹部大手術給你帶來的影響外,你還需要給寶寶喂奶、照顧寶寶。所以,剖腹產的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千萬不要著急,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項:
(1)不宜長久平臥
產婦在手術後需要平臥很長一段時間,期間可以適當抬起臀部稍微活動受壓肌膚,以免受壓部位麻木,同時防止褥瘡的產生。而平臥位對子宮收縮疼痛最敏感,手術後麻藥作用消失,產婦傷口感到疼痛。所以最好在合適時間採取側臥位,使身體和床呈20°∼30°角,將被子或毛毯墊在背後,以減輕身體移動對切口的震動和牽拉痛。由于側臥有助于子宮恢復,所以也推薦更多側臥。
(2)不宜一直靜臥
術後知覺恢復後,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這樣能增強胃腸蠕動,盡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其他部位的栓塞。
(3)不宜過飽
剖腹手術後多食,會導致腹脹,腹壓增高,不利于康復。所以,術後6小時內應禁食,以後逐步增加食量。手術後不要吃太多魚類食品,否則會影響傷口修復。
(4)及時排便
剖腹產後,由于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時排泄,易造成尿劌留和大便秘結。所以產婦在術後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開塞露幫助排便。
(5)嚴防感冒
感冒咳嗽可影響傷口愈合,劇咳甚至可造成切口撕裂。如果你已患上感冒,也應及時服用藥物治療。
(6)避免大笑
大笑也會牽拉傷口,影響傷口愈合。
(7)側臥喂奶
坐姿喂奶的時候寶寶容易壓到產婦的傷口部位,所以剖腹產的產婦最好採用側臥姿喂奶。
(8)不要搔抓傷口
要確保腹部切口及會陰部清潔,發癢時不要搔抓,更不要用不潔凈的物品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