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
寶寶在出生後第三天最容易得黃疸,這是由于分娩後嬰兒體內紅血球分解之後產生了膽紅素,這種東西使得寶寶的皮膚和眼睛呈現出淡淡的黃色。輕微的黃疸十分常見,甚至不能算是病,只要寶寶能吃能睡、精神狀態良好,一周之內黃疸就會自然消失,對寶寶也不會造成什麼傷害。但在比較少見的情況下,當膽紅素生成得過快,或者當肝臟反應過慢的時候,膽紅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較危險的程度。在醫院的話,可以及時找醫生解決,通常醫生會採一滴血來檢測膽紅素的水平,如果的確超標可以採用照藍光的手段來加快膽紅素分解。但是藍光治療會讓寶寶很困,並且有點脫水。而且,與媽媽分開會讓寶寶不想吃母乳,這樣寶寶就只能用奶瓶喝配方奶了。少了寶寶的頻繁吮吸,又沒有寶寶在身邊對泌乳產生刺激,媽媽的乳汁也很快減少,而這個時候寶寶正需要更多的熱量和液體來排出膽紅素。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可以用以下這些方法幫助你控制寶寶的黃疸,讓母乳喂養有一個好的開始。
(1)研究表明,與水和配方奶相比,母乳因為含有充足的水分和熱量,所以能更有效地幫助寶寶排出多余的膽紅素。
(2)黃疸有時候會讓寶寶昏昏欲睡,沒有力氣吸母乳,這樣反而使黃疸更嚴重了。
(3)咨詢醫生了解寶寶的黃疸是哪一種。如果寶寶很健康,黃疸也是正常的,就不用過多擔心,多喂寶寶吃一些母乳就可以了,要知道焦慮的情緒也會讓媽媽的乳汁減少。
(4)如果寶寶的黃疸很嚴重,就需要接受藍光照射,有時還需要進行靜脈注射,借此來排出多余的膽紅素。這個時候,媽媽要繼續給寶寶喂母乳,除非醫生判斷寶寶得的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一種很少見的黃疸。在寶寶接受母乳喂養並出現嚴重黃疸的病例中,母乳性黃疸的比例小于1%。如果醫生懷疑你的寶寶有母乳性黃疸,就會要求你在12∼24個小時內停止喂母乳,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在此期間很快下降了20%,那就說明醫生的診斷可能是正確的;之後,只要寶寶的膽紅素並不是很高,許多媽媽還可以繼續喂母乳。但如果醫生認為你必須停止喂母乳幾天,你就要每隔3個小時擠出母乳,並注意避免奶瓶喂哺所帶來的乳頭混淆,直到恢復母乳喂養為止。只有在很少的情況下,持續不退的黃疸才是慢性肝病的徵兆,這些可以通過醫院的特殊檢查來診斷。
卡介苗注射
寶寶出生3天時應接種卡介苗,這種疫苗對預防結核病有著70%左右的作用,接種部位在左側上臂。一般在接種後的2∼3周內,接種處都會有一個紅腫的硬塊,硬塊中間逐漸形成小膿皰,而後結痂,之後會留下一個永久性的圓形疤痕,局部反應可持續2∼3個月。醫生一般會在接種後兩個月左右,給寶寶做結核菌素實驗,結果呈陽性反應就說明接種效果良好。
如果寶寶在出生後因疾病影響不能接種卡介苗,應在病好後及時接種。在出生3個月後接種卡介苗,應在之前做結核菌素實驗,呈陰性反應後方可接種。
接種卡介苗後,要保持局部清潔,注意勤換內衣;在洗澡時要用幹凈紗布包扎局部以避免污染;不可用手將膿液擠出,否則容易被細菌感染。接種卡介苗後一般不會發生全身反應,如有發熱等全身反應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