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2.民心所向——北宋名臣彭延年

時間:2012-11-16 07:37   來源:

  2.民心所向——北宋名臣彭延年

  通常情況下,人際關係被許多成功的人士看成是一筆重要的財富,它甚至比你擁有更多的財富重要很多倍。它可以幫助你獲取很多的東西,幫助你獲取成功。許多職場不如意的人都是在人際關係這方面吃虧,人際關係處理不好會造成很多的麻煩,可以說寸步難行。那麼,如果人際關係處理的非常好,那麼辦起事情來就比較容易方便、輕松自如。下面來看一下北宋名臣彭延年是怎麼做的。

  北宋年間,潮州有一名臣彭延年,他是江西吉安人。彭延年從小就非常愛學習,對于六經子史研究甚精,而對于《易經》更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皇祐年間,彭延年登科進士。彭延年中進士之後,皇上曾在隆儒殿“召問”,任命他為福州府官員,主要管理一州司法,專掌管刑獄和訴訟之職。彭延年到位之後,經常讀一些案件,以此來獲取更多的知識。由于彭延年秉公執法,以先王“好生洽民”的道理為宗旨,平反了很多的冤獄之案,使很多百姓都不必受罪,百姓們都特別敬重他。彭延年在京城內外深得人心,受到很多人愛戴,後來他被提拔為大理寺評審。皇祐五年(公元1060年)的時候,朝廷商議要嚴懲儂智高起義官員共五十余人。彭延年根據廣南的許多州縣沒有修築城壘,而且駐扎的軍隊也少,無力抵抗的實際情況而上奏書于宋仁宗,使其從輕發落。有的官員竟以此事來彈劾彭延年,不過彭延年引用先王“慎用刑法”之旨,理直氣壯地予以反駁。

  在宋神宗即位,改年號熙寧之後,王安石參與政事,大力度地推行新法。而彭延年雖和王安石私下甚好,但是他認為青苗法有擾民的弊端。彭延年在奏議之中反對青苗法,雖然這時候不適宜,但是他還是出來反駁。不可否認,王安石的青苗法,其目的是富國,也不是不為群眾的利益著想。但是事實上,朝廷放貸款,利息也高了二分,並不比高利貸低多少,這樣“救民”的本意就成為一句空話。王安石是想要實現民富國強,但是真正實行起來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問題。發放貸款的時候,怎樣防止貪污受賄的問題?錢到了群眾的手中,如何防止濫用?到期之時,能否保證錢能夠歸庫?若錢歸不了國庫,要不要動用刑罰,那樣會不會造成社會動蕩?總之,到最後有利于群眾的事情,會不會變成困擾群眾的舉動。當時蘇徹、蘇軾、司馬光等都曾先後提出異議,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由于王安石缺乏集體的思想,沒有使青苗法在執行中得到完善和補充。在一意孤行的情況之下,新法的弊端逐漸明顯,最終走向失敗。而彭延年和諸多反對者一樣,被貶到了潮州,擔任軍州事。

  彭延年雖然被貶到了潮州,但是依舊為百姓造福。在潮州,彭延年賑災恤民,處處為百姓著想,為百姓造福。戰亂時期平亂禦寇,興修水利,深得民心。元豐六年(公元1083),他親自率兵打仗,打敗入侵倭寇,皇帝又召回任命大理寺正卿。在彭延年臨行之時,潮州的老百姓都痛哭流涕,處處挽留,彭延年七日不得動身。彭延年感到潮州百姓對自己的深厚情誼,他不想讓百姓痛苦,但是又不能夠違背皇命,于是將他的兩位夫人和六個兒子都留在了潮州,自己一個人上朝復命。宋神宗特賜他為一品官府,出使西遼。彭延年也不辱使命,終于為大宋王朝實現了與契丹王國和好的願望。契丹王耶律宏基親自用玉杯賜飲、賜馬匹,並派使者兩人和勇士一個一起送彭延年回歸大宋。

  彭延平知道不管身處何地,為百姓造福就是自己的責任。人心都是肉長的,百姓們深知彭延年為自己造福,當然是擁護彭延年。被貶到潮州的彭延年不會因為被貶而喪失信心,而是一如既往地為百姓造福。彭延年能夠出使契丹為朝廷效勞,也是因為他深得民心。百姓們願意信賴他,所以他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肯定。

  在工作之中,你不可能讓公司的每一個人都接受你,但是能夠讓大部分的同事都喜歡你。所以在平時的時候要勤奮努力的工作,在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以外也稍幫助同事。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時間長了大家都是見證人,也會對你有所改變的。不要在公司里面說別人的閒話。遇到事情不會解決的情況之下,一定要因事而定來找同事幫忙。人緣好是有幫助的,但是有的時候在公司里面不要什麼人都結交,要分情況來結交好友。如果領導想要器重你,必定是要看你的辦事效率和管理能力。如果同事之間的關係非常好,那麼在你日後的升遷過程中,必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與領導相處的時候要主動學會表現,對于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就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意見。學會向領導提意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領導,讓領導肯定你的存在價值。很多改革都是從基層開始的,不要吝嗇自己的意見,很多時候領導都希望員工能夠與自己真正開始溝通。

  作為領導人,想要領導好自己的員工,就得時刻為員工著想。為對方著想,才能夠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尊重,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真正合作,何來今天的發展?關心員工,並不需要付出多少,在言語舉止上面給予一個微笑和肯定,就能夠給予員工力量。在一個企業之中,領導的心中真正有員工存在的價值,員工才會為領導付出,設身處地地考慮到整個企業的利益。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