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5.縱橫捭闔——蘇秦合縱拜相六國

時間:2012-11-16 07:36   來源:

  5.縱橫捭闔——蘇秦合縱拜相六國

  著名歌星付笛聲唱過一首歌,名字叫做《眾人劃槳開大船》,其中有一段歌詞寫道:“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開動大帆船;一棵小樹,弱不禁風雨;百里森林,並肩耐歲寒……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一個巴掌,拍也拍不響;萬人鼓掌聲震天……“一首優美的旋律,將團結一心,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詮釋得淋漓盡致。身在職場中,如果一個人意識不到團隊的力量,將自己獨立在團隊之外,是非常幼稚的。這種做法等于將自己推向了職場中最危險的地帶。

  縱橫家蘇秦拜相六國的故事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在當時那個一強六弱的年代,蘇秦能夠想到團結一致對抗強秦的辦法,就足以顯示他絕世的才華和智慧。這更讓後人從中感悟到,弱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聯合其他的力量讓自己變得強大。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戰火紛紛的年代,感悟團隊力量對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影響。

  蘇秦是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人,出身寒門,卻少有大志,曾拜鬼谷子為師,專攻縱橫捭闔的謀劃術,是戰國最著名的策士和縱橫家。蘇秦學成之後,急于建功立業,先是到周顯王那里求職,希望能夠幫助振興周王室,沒曾想,周天子並不領情。受到冷遇的蘇秦轉戰到當時的第一霸國—秦國,極力勸說秦王使用連橫計謀,逐一消滅六國,實現吞並天下的偉業。可秦國有了商鞅的前車之鑒,秦惠王對這些所謂的辯士十分反感。空有一身抱負的蘇秦再次受挫,不得不轉而到其他的小國去碰運氣。

  當時秦國是無人能夠抗衡的強大國家,其他小國如果不能聯合起來共同抵禦秦國,根本就沒有崛起的可能性。在蘇秦四處覓職的過程中,恰好遇到燕國廣招賢士,蘇秦怎能放過這次機會,于是到燕王那里碰運氣。見到燕王後,蘇秦大展自己的口才,說道:“大王國土有限,實力遠遠不及中原各國,之所以沒有被別人攻打,是因為南面有趙國做屏障,大王不努力與近鄰趙國結好,卻想通過割讓土地來討好秦國,真是失策呀!”燕王聽後深表讚同,並問道:“依你之見,我該怎麼做才好呢?”蘇秦繼續說道:“只有先與趙國結好,然後再聯合其他四國,合力與秦相抗,才是保證燕國久安的上策。”燕王聽了說道:“先生想用南北合縱之策共抗強秦來保證燕國的安寧,這個方法當然好,只怕其他五個國家不肯合縱結盟。”蘇秦趁機說道:“臣願代大王去見各國諸侯,說服他們締結盟約。”這次,時來運轉的蘇秦得到了燕王的信任,燕王資助他到各國進行外交活動,說服其他國家進行合縱抗秦。蘇秦來到趙國,對趙王說道:“保國不如安民,安民不如善交鄰國。趙國在函谷關以東是實力最為強大的,而秦國最忌諱、最想滅掉的也是趙國。秦國現在之所以還沒有發兵攻趙,是害怕韓、魏兩國趁機發兵,斷其後路。從這個意義上說,韓、魏兩國是保護趙國的天然屏障。

  事實上,如果六國聯合,無論是土地還是兵力都遠遠超過秦國,攻打秦國就成了易如反掌的事情。趙王為何不與其他各國結盟,無論秦國攻擊任何一國,其他國家都聯合出兵,如果有一國違背盟約,其他各國則合力出兵討伐。這樣一來,秦國即使再強大,也不敢以一國之力與天下為敵。“趙王聽後十分讚同,便將相印贈給蘇秦,並賜給他車駕百輛、黃金萬兩,讓他繼續遊說各國合縱抗秦。蘇秦辭別趙王,來到韓國。他見到韓宣惠王時說:“韓國雖土地有限,兵力不足,但天下的強弓硬弩都出自韓國。如果大王想歸附秦國,必會割地給秦國,秦國貪欲無窮,過不了幾年,土地就會全部讓給秦國了。不如和其他各國簽訂聯盟協議,只有這樣才能讓韓國不被秦國侵佔。”韓宣惠王聽了自然同意,並贈送千金給蘇秦。蘇秦又分別來到魏國、齊國、楚國,成功遊說了這些國家的君王。至此,合縱大業已基本取得了成功。蘇秦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單憑自己那三寸不爛之舌,竟手握六國相印,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國同盟。蘇秦竭盡全力為他的合縱大業遊說,以燕國為切入點,分別到韓、趙、魏、楚、齊五國進行溝通,勸說他們同意合力攻打秦國。

  在蘇秦高超的辯才和有勇有謀的勸說下,六國諸侯紛紛讚成蘇秦六國聯合抗秦的計劃,並達成了聯合盟約。一時間,原本不堪一擊的六個小國變得聲威浩大,讓秦國再也不敢掉以輕心,隨意欺壓其中的任何一個小國。秦國不僅主動歸還了侵佔魏國和趙國的土地和城池,還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內不邁出函谷關一步,使東方各國在諸侯爭霸的年代得到了較長時間的安寧。

  《文心雕龍》里有一句話說道:“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室;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如果拿這句話來形容蘇秦,那真是再貼切不過了。身在群雄逐鹿的亂世,蘇秦憑借一人之力,只需振臂一揮,就可得到六國響應,讓當時最為強霸的秦國不得不作出退讓,重重打擊了秦國的囂張氣焰。雖然那個時代並不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但誰也不能輕易磨滅蘇秦在合縱六國一事上的貢獻。

  職場,猶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中有強勁的對手,也有不足以和自己對抗的弱者。如果只懂得單打獨鬥,永遠也不會有弱者的立足之地。在深不可測的職場戰爭中,誰又能保證自己會是永遠的強者?面對風雲突起的職場變遷,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抵抗職場風暴的來襲。孤膽英雄早已不屬于這個強強聯手的時代。一個人即使能力再強,也要明白,只有把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融入集體,才能讓自己的周圍時刻涌動著前進的動力。

  有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他們雖有一腔熱血,但總想急功近利,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殊不知,那些經驗比自己豐富,辦事比自己更有頭腦的職場老前輩大有人在。時刻標榜自己的個性的人,如果不懂得和老前輩抱成團,遲早有一天會被他們淘汰。還有一些年輕人,因為初出茅廬,不懂得職場規則,也不懂得團隊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總以為憑借自己聰明的頭腦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就能夠在一些新的行業里大展拳腳。激情和奮鬥或許並不是他們所缺少的東西,但面對自由競爭的職場,如果總是想要單槍匹馬拼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會在創業和擇業的熱潮中顯得力不從心。

  社會本身就是一個集體,職場更是由集體的力量凝聚起來的場所。無論是創業,還是打工,只有讓自己盡快地融入到團隊的力量中,才能在職場的道路上逐漸強大起來,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職場高手。如果你能夠像蘇秦那樣,以自己的力量將所有的弱勢群體團結起來,你會發現,原來的弱者已經在無形中變成了無人能及的強者。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