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專家眼里“ 最古老的面條”

時間:2013-01-29 08:5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專家眼里“ 最古老的面條”

  與王仁湘博士見面後,我急急趕回了韓國首都首爾。一想到充滿不解之謎的“最古老的面條”,我就非常沮喪,但不能就這樣放棄,必須盡快解開喇家遺址面條的疑惑,才能決定這里是否適合作為面條之路的起點。這可是我們漫長旅程的第一步,就算是個傷口,也要一直撓,撓到結疤,非把這個問題搞個水落石出不可。幾番苦惱後,我們決定咨詢專家,想著飲食文化方面專家應該能夠解開我們對喇家遺址面條的疑惑。果然不出我們所料,多位世界級專家學者對喇家遺址的面條提出了極其重要的意見,幫我們解答了心中的困惑。特別是日本民俗學權威、著有《文化面類學的第一步》的石毛直道教授對我們很有幫助:

  “坦率地說,我認為中國喇家地區發現的面條實物遺存不可信,據說面條是用小米做的,但小米韌性很差,就算是現在要將小米做成面條也是很困難的,憑當時的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石毛直道教授繼續道出對喇家面條的疑惑:

  “新石器時代沒有關于面條的記載,僅憑新石器時代的地層中發現面條,就認為新石器時代有面條是不可取的。因為發現面條遺存的地區經常發洪水,地層中很有可能混進多個時代的文物。也就是說,要判斷遺存的實際年代非常困難。“並非只有石毛直道教授提出這種質疑,一些韓國考古學家,以及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所長、浙江工商大學趙榮光教授也認為中國考古學界在分析面條遺存的過程中存在問題。趙教授表示:

  “我只看過喇家流域出土面條的照片,不方便說什麼,但我認為缺乏對面條遺存的深度分析,有必要和專家一起進行更深度的分析。“我們咨詢的大部分學者都對“人類最古老的面條”,也就是喇家遺址的面條持懷疑態度。在聽取這些意見的同時,我也產生了同樣的想法,甚至謹慎地推測,中國是不是太過追求“最古老“的象徵意義,在面條遺存上動了手腳?考古學對于“最古老“賦予了過于重大的意義,不僅是中國,世界各國的考古學界都無法抵抗“國粹主義”的誘惑。當然,目前還沒有人對此提出疑問,我也不能太早下結論。可是,這一消息,卻在全世界共用的網絡上發表,肯定會有很多人相信,這點很成問題。我本科學的是人類學專業,現在擔任電視節目制片人,電視節目本身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我一直希望,就算無法顛覆原有學說,至少能給人們提個醒,讓暴露在信息海洋中的人們有一個“打問號”的機會。如果這次我人雲亦雲,採用了這種說法,那我的抱負將淪為“紙上談兵”。想要讓“兵”真正派上用場,我們必須尋找新的起點。于是,我幾乎是懷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情,向那些不相信喇家面條遺存主張的專家提問:

  “那麼人類最古老的面條會在哪里呢?”我深知,這是個連世界級頂尖學者都很難回答的問題,但還是大膽地問出了口,算是多少有點“病急亂投醫”吧。不知道是不是被我這種執著所打動,學者們對這一棘手的問題仍然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其中被提到最多的地區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中國的西北部,面積為中國國土的 1/6,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接壤。兩千年來,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一直是連接東西方的樞紐。學者們為什麼會認為人類最古老的面條最有可能出現在新疆呢? 對此,他們是這樣說明的:

  “新疆到處都原封不動地保留著很多古城的痕跡,這些遺址周圍出土了歷經兩千年風霜的幹屍和飲食遺存,古城遺址中還不斷挖出新的幹屍和飲食遺存,對于研究當時人們的生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料。“在新疆曾經出現過關于面條起源的線索嗎?學者們回答說:

  “從許多考古學的發現推斷,可能性還是很高的,但至今還沒發現決定性的證據。“我猶豫著,對我們來說,新疆不一定是希望,很有可能成為又一次的絕望,但我們沒有選擇的余地,不管怎麼樣,先出發吧,旅程總不能就此停下,反正我本來就沒有期待會一帆風順,不是嗎?探索之路肯定會有各種差錯、曲折和崎嶇,沒什麼好奇怪的。那麼,要去新疆的什麼地方才能看到學者們提及的飲食遺存和幹屍呢?已經挖掘出來的東西被保管在新疆的什麼地方呢?我撥通了一位能夠解答這些問題的韓國學者的電話,他說:

  “據我所知,烏魯木齊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著所有幹屍和飲食遺存。“我滿懷期待和不安,收拾行裝,與攝制組一起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烏魯木齊出發了。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