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烏魯木齊的一天

時間:2013-01-29 08:53   來源:中國臺灣網

  烏魯木齊的一天

  “哇!”

  一到烏魯木齊,我們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聲,眼前的景象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雖說烏魯木齊是新疆的首府,但新疆自治區位于中國的邊疆,從飛機上俯瞰,只看到漫無邊際的沙漠和戈壁,做夢也想不到在這麼偏僻的地方,竟會看到一個這麼繁華的城市。維語中“烏魯木齊”意為“廣闊的草原”,但與這個名字完全不相稱的是,這里根本找不到大草原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房屋,二三十層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不過充滿現代氣息的烏魯木齊,仍處處保留著西域風情。

  西域,是對中國西部地區的統稱。說到西域的范圍,往小里說,包括新疆自治區的天山南路塔里木盆地,往大里說,包括中亞、西亞、印度等國。烏魯木齊市中心高樓聳立,與伊斯蘭建築巧妙地融為一體。這里的人棕皮膚、高鼻子,看起來與土耳其、伊朗等中亞民族的人有些像。強悍的維吾爾族人隨處可見,他們頭上都戴著“多帕”—傳統的穆斯林帽子,維吾爾族佔了新疆人口的一半以上,是新疆自治區的主要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走在烏魯木齊的街頭,我覺得自己好像不是在中國,而是身處中亞的某個國家,尤其當我走進維吾爾族“大巴扎(bazzar,集市)“時,這種感覺尤為強烈。

  大巴扎是典型的伊斯蘭建築,聚集了許多維吾爾族人,他們主要銷售維吾爾族的民樂器、首飾、刀、工藝品、寶石盒、帽子、瑢(維吾爾面餅)、拉面、幹果、堅果、小吃等等,商店錯落有致地排成長長的一排,大巴扎的外面也大同小異,有不少販賣西域特色的工藝品和飲食的露天攤,整條街充滿了異國情調,外地人來到這里簡直象入了迷魂陣。就在我深深著迷于華麗的大巴扎市場時,一個經過我身邊的男人試圖奪下我手中的手機,還好我們的當地向導眼明手快,大喊了一聲“有扒手”,那個人拔腿就跑。“你沒事吧?大巴扎里扒手很多,要小心。”當地向導關切地對我說。為了不嚇到同行的人,我連說沒事,但說實話,我嚇了一大跳,覺得心臟都快從嘴里跳出來了。

  我們在烏魯木齊市區內遊覽,很晚才回酒店。我打開行李,然後給明天要去拜訪的新疆考古研究所打電話。我之前在韓國時就已經和研究所打過招呼,只不過有件事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反復強調,其實之前他們已經再三地強調過了,那就是—“有幹屍的展館禁止拍照。”我在韓國查閱了不少資料,大致了解了背景,對于新疆考古研究所的“三令五申”,我一點都不驚訝,但暗想如果能拍到古代飲食遺存和吃這些食物的幹屍,對于尋找最古老的面條應該也會有幫助,我們的“面條之路”攝制也會更通暢。想到明天將是重要的決戰,我整晚輾轉難以入眠。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