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不養小動物的,從不養到養,總有一個機緣。比如偶爾的機會,別人家的小貓小狗,見了你格外親,或者在路上遇到了這一只,總跟著你走,眼睛那麼天真,叫聲那麼萌。這時候,走不動路了,最後躊躇再三,把他或者她,帶回家了。
說不清楚動物的心理,但那些在外面流浪的小家夥,肯定知道,有一群同類,生活在人身邊,食臥無憂。他們從心底希望也能過上這樣的日子。所以,他們有種對主人天然的依賴——當然,也有一批養不熟的,只是習慣自由自在的生活。
宋朝時候有個叫馮道的,家里有個池子,他在市場上買了活魚,就放在水池中養著。他兒子是監丞,看見家里有魚,經常偷偷釣了去吃,馮道很不高興,幹脆圍著池子,建了一個院子,在門上上了鎖。還題了首詩在門上:高卻垣牆鑰卻門,監丞從此罷垂綸。池中魚鱉應相賀,從此方知有主人。
魚鱉如此,貓狗更會如此。很多人總喜歡擬人,把自己的小動物人格化,其實動物還真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心計。在很多方面,他們的智力、情感和人是相通的。每一只貓狗,都有自己的悲喜。他們的確有自己的社會、江湖,有自己的貓際狗際關係。他們也需要歸屬感,就和人是一樣的。
我聽到過的故事,就在我們院子里。有個小夥子,養了幾只狸花貓,每天上班的時候,就放他們出去和院子里的貓玩,等到晚上下班回家,站在花園里吆喝一聲,他的那幾只貓就興高採烈躥到他的肩膀上、胳膊上,得意洋洋回去了。剩下的那些玩伴,無家可歸的流浪貓們,就遠遠抬著頭,眼巴巴看著,充滿艷羨。有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那意味著安全,沒有憂慮,不用擔心危險。
所以,他們每天在等待,等待那個命中該出現的主人,帶他們回家。有的就那麼等了一輩子。
盡管如此,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帶一只。有時候帶,反而不如不帶。因為你不是那個他需要的人。
很久以前,我養的貓下了一窩小貓,來要貓的人很多,其中有一只雪白的小貓,送給了一家年輕人。結果沒有過兩個星期,那家說養不了,把貓送回來了。
這只曾經乖巧黏人的小貓,回來後就變得暴躁、乖戾,攻擊他的父母和同伴,也包括我,而且拒絕人接近他。我不知道他出去的這兩個星期發生了什麼,但很顯然,他是受了委屈或欺淩,性格變得很壞。
有一次,我試圖強行抱他,結果被他掙脫,一頭撞在桌子腿上,鼻子和嘴巴流了好多血,讓人心疼。最主要的,他讓我也心情焦慮、暴躁。他是那麼地拒絕外界,甚至自己的同類,不合群,成了問題小青年。
後來,他被另外的人抱走了。事情過去很多年,他的那種憤怒,仍讓人記憶猶新。
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做好準備,沒有把暴躁、爭吵、憤怒隱忍下來的功力,把小動物當成發泄的工具,那麼暫時不要養貓,不要養其他動物。所有生命都是不堪忍受發泄的,他們也會覺得自己無辜,然後產生戒備與仇恨。
以此類推,打算養小動物,首先必須給他們提供最起碼的、符合習性的生活條件。比如說養狗,那就得保證遛狗。一個單身的人,上下班就很疲憊了,怎麼可能還有精力再去遛狗呢?要是沒有毅力,保證不了,就先不要養。還有養貓,貓是很憂慮搬家的,搬一次家,往往要適應很長時間。如果自己還在動蕩之中,到處租房、換工作,養貓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有些人,特別是女孩,在網上看到了動物可愛的照片、搞笑的視頻,就立刻衝動,非要養貓養狗不可。這個時候,一定要淡定,先看看自己的條件,是不是能讓他們生活得相對舒適。如果還不行,那麼不如放一放再說。
還有就是不要追星。寵物雜志和書籍總是喜歡吹噓名種貓狗。名種確實很漂亮,也很昂貴,這是寵物產業的一個部分。但就普通人來說,不要有意去追求名種。買小動物,不如收養小動物,別看院子里的流浪貓狗沒什麼名貴品種,可他們有他們可愛的地方。首先一條,他們千姿百態,獨一無二,不像名種都是同樣的表情、同樣的皮毛。其次,他們更好養活,因為名種基本都是近親繁殖培育,越純越好,對外界變化的承受能力也越來越低,對主人的要求則更高。而那些土貓土狗,摸爬滾打,無比皮實,活得也更長久。最後一條,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收養來的貓狗更親人,更喜歡和人在一起玩,一起遊戲,交流也更多,他們帶來的樂趣,絕非虛榮帶來的樂趣可以比擬。
就算以上問題都解決了,在決定養貓狗之前,還有最後一個障礙要克服。那就是,能不能承受他們帶來的各種麻煩。
比如他們掉毛。早晨剛收拾幹凈的屋子,到了下午就到處是毛了,有時候,還要被迫穿著有貓毛的衣服出門。
還比如,他們拆家具,撓沙發撓桌腿兒,把好好的家具撓壞了。
還有,你得花時間陪他們玩,不是好吃好喝就行了,在他們陪伴你的同時,你也得陪伴他們。還不能跟他們發脾氣,因為他們從來不跟你發脾氣。
當然,從除蟲免疫到收拾貓砂,遛狗時收拾糞便,有時候還得處理由此帶來的鄰里關係問題,忍受他們的惡作劇,叫你睡不成懶覺,扔你的筆、杯子、飾物等各種小玩意兒,玩你的衣物,非要去你不讓他們去的地方——衣櫃、櫥櫃,甚至要接受他們圍觀你上廁所……等等,諸如此類。
小動物的主人們都喜歡曬歡樂享受幸福照,千萬別以為養他們就只有歡樂幸福,一切都要付出代價。
有的人喜歡和小動物玩,但付出勞動的過程,卻願意扔給父母或家人。這不好。要接受所有的一切,否則動物會明白,你不是真正對他好的那個人。別覺得他們不會說話就不會思考,真實的情況是,誰都不傻。
所以,要有思想準備,準備好了再行動,再去路上看看,哪一位和你對眼兒,能跟上你,把你認作他的親人。
狗我不太了解,但要相信,總有一只貓咪是屬于你的。一只跑開了,不要灰心,肯定有你的那只會出現。你撫摸他,撓他,他衝你叫,把小腦袋埋在你手心里。當你離開的時候,他屁顛兒屁顛兒跟著,你抱起他,一點兒反抗都沒有。
哎,那種幸福感,終于找到冤家的喜悅,是花多少錢都無法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