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誰有資格成為總統候選人

時間:2013-01-16 08: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三章

  誰有資格成為總統候選人

  如何成為總統候選人

  美國憲法對總統候選人的資格規定非常簡單,只有一句話:“無論何人,除生為合眾國公民或在本憲法採用時已是合眾國公民者外,不得當選為總統;凡年齡不滿三十五歲、在合眾國境內居住不滿十四年者,也不得當選為總統。”這樣的規定是相當寬泛的,只要是原汁原味的美國公民幾乎都有機會成為總統,這是對人民主權原則的落實。

  法律是這樣規定的,但是要知道,美國的憲法只是一種原則性的規定,而且已經有幾百年了,在這幾百年間,美國的變化可謂滄海桑田,從一個強鄰環伺的小國變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國,美國總統的含義也有了天壤之別。從名義上講,每個出生于美國的公民幾乎都是潛在的總統,都是總統的“候選人”,但是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候選人,卻要經歷千山萬水,過關斬將,絕非易事。

  美國總統的選舉,最激烈、最熱鬧的應該是大選年的11月,每個州的投票結果都會引起世界媒體的跌宕起伏。誠然,兩黨候選人的最後角逐就像世界杯的決賽一樣,最後的勝者將捧回大力神杯,而勝選的候選人將成為白宮的主人,敗者一無所獲。

  世界杯的決賽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小組賽和淘汰賽的話,決賽將無法進行,最終誰將成為勝利者呢?美國的大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從理論上來講,每支國家隊都有可能捧回大力神杯,但是這個獎杯終歸就是歐洲人或者拉美人的,美國的總統也不過是共和黨或者民主黨的,自政黨政治出現以來,還沒有哪個總統是無黨派人士,或者第三黨。

  所以只有獲得黨內提名,才意味著成為貨真價實的總統候選人,而獲得黨內提名的候選人意味著離總統只有一步之遙,至少有50%的可能會入主白宮。從總統選舉的進程而言,美國民主制度的基礎應該是候選人產生的過程,而兩黨候選人的角逐則是臨門一腳射門,很精彩,但是卻不是全部。

  要在全國幾億人中找出一個人做總統也真不容易,滿足條件的公民也得有成千上萬,千萬里挑一個,真是夠麻煩的,因此,美國人要選一個總統真得用一年時間,難怪叫做“大選年”呢。掐指來算,從艾奧瓦州或者新罕布什爾州的黨團選舉或者黨內初選,直到12月份最終確定總統人選,選舉大戰的確要持續一年之久,而那些覬覦總統寶座的人,早已經提前N久了,需要聚攏人氣,積累資本。

  如果現任總統未滿兩屆,而且連任的可能性比較大的話,那麼執政黨就會免去了很多麻煩,就像現在的奧巴馬一樣,民主黨內幾乎沒有人可以挑戰他作為候選人的地位。而在野黨就比較熱鬧,群賢雲集,逐鹿中原,半年多的互相攻擊,必定是人仰馬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黨內的候選人選舉,但是並不是只有黨員才能參與,非黨員也可以參與其中,從而使得民主、共和兩黨的基層組織比較“渙散”,只有選舉年才會有比較像樣的黨組織。正基于此,美國的政黨也被“民主”給滲透了。

  黨內候選人的選舉主要有兩種方式:黨團會議代表選舉或者黨內初選,前者選民通過投票選舉黨團會議的代表,而這些代表將按照選民的意願在黨團會議上為自己“心儀”的候選人投下一票;後者是直接選舉總統候選人,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其實就是選民的“傀儡”。

  兩黨的黨內預選與大選的形式類似,當然在規則上有所差別,大選是在每個州“贏家通吃”,黨內初選不一樣,有的是比例代表制,有的是“贏家通吃”的形式。除此之外,黨內初選要比大選更加激烈,因為黨內初選並不是只有兩個人,而是幾個人同時參與,因此在幾個月的初選過程中,有些人力有不逮而退出選舉。毫不客氣地說,每個最終獲得黨內提名的總統候選人都是踩著無數失敗者的肩膀爬上去的。

  黨內的初選有兩個非常有意思的看點:一是“超級星期二”現象;二是“新罕布什爾州”與“艾奧瓦州”現象。所謂的“超級星期二”是指,在2月或者3月的某個星期二,不少州都要進行初選,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選情。2008年共和黨經過“超級星期二”之後,候選人基本浮出水面,而民主黨則難解難分,直到6月,奧巴馬才戰勝了希拉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2008年的總統大戰是在奧巴馬與希拉里之間展開的,共和黨執政八年,美國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只要民主黨的候選人別太差勁,都會在11月的大選中獲勝。所以說,只要贏得了民主黨內的初選,就基本上拿到了入主白宮的門票。

  艾奧瓦州與新罕布什爾州是黨內選戰中最先開戰的兩個州,尤其是新罕布什爾州,名額比較多,所以最先拿下該州的候選人將會對未來的選戰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應,畢竟,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嘛,選舉戰尤其如此。

  黨內選戰結束之後,召開黨代會宣布黨內總統候選人,兩黨之間的選戰便正式開打。由此可見,美國的選舉制度是比較冗長和煩人的,既浪費大量的金錢,也浪費時間,因為黨內選戰也是“燒錢”的活兒。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選舉又何嘗不是一次公民權利培育與政治訓練的過程呢?相對于選戰所起到的公民訓練的成果而言,錢也就不是問題了。

  黨內的總統候選人從黨內提名到全國選舉,是一個進步,選民的廣泛參與,淡化與衝擊了政黨領袖或者現任議員與高官的權威,避免了黨內寡頭操控總統候選人。雖然憲法對總統候選人的規定只有寥寥百余字,但是要成為一個總統候選人,可真要大費周折,在漫長的選戰中,各路精英輪番上陣,而選民也成了入戲的觀眾。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