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漢在美國為什麼當不了總統
2012年5月6日,弗朗索瓦奧朗德擊敗薩科齊當選為法國總統。對很多人來說,奧朗德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單身了。奧朗德是法國歷史上第一個單身的總統,而且他此前也曾經公開稱,即使在大選中勝出,他也不會結婚,不打算為迎合傳統而改變自己的原則。此外,據報道,法國許多主流政治家都離過婚,風情萬種的前總統夫人卡拉布呂尼也不是薩科齊的原配,還有一些往屆總統都有長期婚外戀情。法國人對此好像也滿不在乎,可這種情況如果在美國,可能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
雖然美國聯邦憲法沒有規定單身的人不可以當總統,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單身漢可以入主白宮。因為對美國人來說,道理很簡單,如果你連家庭關係都處理不好,那有什麼資格去統治一個國家呢?連一個愛人的信任都得不到,那就不要侈談得到全國選民的信任了。一個新教氣氛濃鬱的國度,離婚是非常不體面的事情,尤其是公職人員的婚變會引發眾怒。
除了里根以一個離婚男人的身份當上了總統之外,還沒有誰能夠以離婚人士的身份當選。看看吧,奧巴馬競選過程中,他的夫人米歇爾並沒有閒著,包括他的孩子也是如此。美國的總統選舉基本是一個家庭齊上陣。希拉里在競選時,前總統克林頓為自己的妻子搖旗吶喊,當年的萊溫斯基醜聞似乎已經煙消雲散,毫不客氣地說,如果當年希拉里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而毅然決然提出離婚的話,可能克林頓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任被彈劾下野的總統。希拉里的容忍不僅為丈夫贏得比較圓滿的結局,也為自己奠定了新的開始,已經離婚了的希拉里如何能當上參議員,又如何去角逐美國歷史上首任女性總統呢?
美國是一個個人主義盛行的國家,但是同樣也是家庭觀念比較濃厚的國家,個人主義與家庭觀念並不衝突,只是說在家庭生活中,個人應該有更多的自由和私人空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更加平等而已。美國人之間如果問什麼時候開始家庭生活,其意思就是什麼時候要孩子,一個沒有孩子的家庭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家庭。這也就能夠理解,克林頓、布什的女兒在他們的選舉過程中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要贏得選民的認可,首先要讓選民相信候選人有一個和睦的家庭,于是乎,這些候選人都抓住時機向選民們大秀夫妻恩愛,展示父慈子(女)孝的歡樂場景。而這確實也給他們贏得了不少選票。
2010年戈爾宣布離婚,一時之間引起輿論嘩然,戈爾不過是個卸任的副總統而已,也許美國的離婚率並不低,大概有50%左右,但離婚並不意味著獨身,而是一段新的婚姻的起點。總統不僅是國家的行政首腦,也是民眾的道德楷模,他們不希望一個家庭破碎,或者連家庭都沒有的人成為美國的當家人。
看看總統的回憶錄,幾乎毫無例外地都在不吝惜用最美的語言來讚美自己的夫人,尼克松、里根和小布什在回憶錄中的求愛方式幾乎是一樣的,“我們結婚吧”,而未來的第一夫人們幾乎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求婚,于是幾十年風雨同舟的愛情故事就上演了。
里根作為一個離婚的總統,雖然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但饒是如此,他也不願意提及自己離婚的事情,那段維持了近10年的婚姻成為里根的一個難言的秘密。他的前妻並沒有因為里根成為美國總統而大肆爆料,這一點要比那個白宮的“臨時工”萊溫斯基強多了。相形之下,里根對後來的妻子南希的愛“泛濫”于字里行間,看看吧:“有時候我想我的生活是在遇到南希之後才正式開始的”,“我無法表達我是多麼地愛南希,而她又是怎樣地充實了我的生活”。而自傳的題獻更是火辣辣的愛情:“獻給南希,她將永遠是我的第一夫人。我想象不出沒有她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這些字句可以成為情話經典了,但這就是美國總統的家庭生活寫照。
第一夫人雖然不是法律規定的職務,但卻是國家的顏面與象徵,在美國歷史上不乏出眾的第一夫人,最著名的當屬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妻子埃莉諾。在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她成為丈夫新政理念的踐行者,救助貧弱,為丈夫增添了不少民心和人氣。而肯尼迪的夫人傑奎琳則是丈夫競選獲勝的重要籌碼,當時的美國人被這位貌美如花的女人折服了,只是最後的結局不圓滿,肯尼迪遇刺之後,傑奎琳遠嫁希臘船王,令不少美國人欷歔不已。
而現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則是第一位想變成第一人的前第一夫人,克林頓卸任總統之後,希拉里便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活,而在擔任第一夫人時,她也曾經帶領一個小組研究美國的醫療保障問題。一個孑然一身的人,他將如何找到合適的第一夫人呢?僅僅這個問題,也讓美國選民在投票的時候拋棄那些“自了漢”。
相比于美國,法國的政壇要浪漫得多了,總統薩科奇在當上總統之後被老婆給甩了,結果愛麗舍宮缺少了女主人,意大利的模特布呂尼則成為幸運者,這位身材高挑的第一夫人讓薩科奇好不為難,因為他沒有夫人高,所以不得不穿高跟鞋,而模特出身的布呂尼為了照顧薩科奇在很多場合都穿平底鞋。
在美國,不要說在任總統婚變了,連一個緋聞都讓國民非常不安,或者憤怒。看看萊溫斯基與克林頓之間,就因為那點兒事兒,搞得滿城風雨,倘若在法國那還算事兒嗎?
正因為如此,薩科奇的那些事情在美國脫口秀演員那里就變成取笑法國的談資,而在法國人那里卻能激發靈感,巴黎曾舉行離婚博覽會,據說是那位經常婚變的薩科奇給他們帶來的靈感。即便如此,薩科奇也不願意處于結婚—離婚—再婚的漩渦之中,布呂尼懷孕產女,也是給薩科奇增加競選籌碼,可見法國人雖然不是那麼在乎總統的婚姻,但是美好的愛情、和諧的家庭終歸還是主流,只可惜薩科奇還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