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以糟糕的方式成為總統的偉大總統

時間:2013-01-16 08:37   來源:中國臺灣網

  以糟糕的方式成為總統的偉大總統

  如果看看美國總統的年齡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50歲到60歲是黃金季節,而超過65歲或者低于45歲的人則少之又少。在最年輕的總統角逐之中,肯尼迪和老羅斯福榜上有名。約翰肯尼迪44歲榮登總統寶座,比老羅斯福倒霉的是,一任總統沒幹完就被刺殺了。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死後,43歲的副總統老羅斯福就任了總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美國總統的就職年齡比老羅斯福更年輕。為什麼年輕的羅斯福會被稱為老羅斯福呢?原因是後來還有個人也叫羅斯福,而且當了四屆總統,為了區分這兩位遠房表親總統而把西奧多羅斯福叫老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被稱為小羅斯福。

  年輕的老羅斯福應該算得上是最具有活力的幾位總統之一。當有人問他給白宮留下了什麼的時候,他回答道:“既然當總統,我就要實實在在像個總統。給我多大的權限,我就要把它用到家。我毫不在乎別人說我僭越;因為我清楚,這種責備是無稽之談。”老羅斯福對自己的“未蓋棺”論定還是比較客觀的,的確如他自己所言,進了白宮,就要有個總統的樣子。當麥金萊被刺死後,羅斯福要繼任總統時,他給一個朋友寫信說:“以這種方式成為總統太糟糕了,但是如果表現出恐懼就更糟了。”看來,羅斯福並沒有預想到自己會是如此幸運,因此,對突然成為總統還有些恐懼的。

  其實,羅斯福完全沒有必要恐懼,雖然他很年輕,但是在政界已經摸爬滾打有些年頭了。最重要的是,羅斯福的個性在美國政壇也是獨樹一幟,尤其是在那個政治分肥比較流行的時代。他有多重的身份,既是學者也是官員,既是政客也是將領。西奧多羅斯福一生著作等身,可稱得上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政治家,在美國歷史上也只有傑斐遜和威爾遜總統可以與之比肩。

  在登上政治舞臺之前,西奧多羅斯福在理論上的積累和深厚的學識素養為他在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除了豐富的著述之外,在其進入政界後與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作家、詩人保持頻繁的通信,先後寫下了15,000封信。從這些內容豐富、連貫一致的信件中,研究羅斯福的專家不得不讚嘆:“大自然創造了蕓蕓眾生,卻只創造了一個羅斯福。”

  如果羅斯福無緣總統職位的話,他也將是美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一員,在美國現代海權的發展歷程中,羅斯福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羅斯福對海軍的興趣貫穿其一生”,正是對海軍問題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他發現了一位海權理論家——馬漢。1890年,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馬漢上校的著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出版,羅斯福讀完之後大加讚揚:“我認為它是我所熟悉的同類作品中最簡明、最有啟發意義的,它是一部很好的令人羨慕的作品。如果它不能成為經典之作,我認為那將是個莫大的錯誤。”

  馬漢開創的獨樹一幟的海權理論一開始在國內並沒有引起反響,而時任海軍助理部長的羅斯福則是美國國內少數幾個慧眼識珠的伯樂。此後,馬漢的著作和論文成為羅斯福的必讀書,馬漢的觀點則是羅斯福的重要參照。1898年,美西戰爭前夕,羅斯福告訴馬漢:“你很可能不知道你寫給我的信件確實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得以清楚地表達某些本來在我的頭腦中只有模糊想法的東西。……你遠遠超過了我們其他人,這是毫無疑問。”

  羅斯福擔任總統期間,馬漢關于海軍和國際關係方面的觀點成為總統外交政策的重要參照。1901年,馬漢準備結束自己的寫作生活,時任副總統的羅斯福懇請這位海權理論之父“看在上蒼的份上,千萬不要輕言結束自己的寫作活動!我們必須依靠你作為大眾思想的最重要的教育者之一,我對未來的很多年也是滿懷期待”。

  其實,羅斯福這封信有過謙之嫌,他本身也是個海軍問題專家,在馬漢成名之前,羅斯福就成為研究海軍的先驅之一。早在1882年,羅斯福出版了他的海軍問題的著作《1812年海戰》(Naval Warfare of 1812),此書被視為該領域的一部力作。在書中,羅斯福認為,美國和英國本係同根,雖然彼此有些許差異,但是二者分享共同的價值觀,共同分享統治全球的法則。英美兩國之所以在十九世紀前期爆發了悲慘的戰爭主要在于美國領導人的失策,羅斯福攻擊美國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傑斐遜將美國置于自廢武功的境地。羅斯福在他的著作中,將1812年戰爭失敗的責任歸結到傑斐遜和麥迪遜在戰略上的膽怯和失策。兩位總統都固執地堅持近海防禦,修建炮艇的熱情遠勝于對大型戰艦的建造。戰前,美國的艦隊並沒有做好準備,羅斯福不無譏諷地說道:“戰前的艦隊是由一些過時的、早該報廢的艦艇和一些連破舊艦船都不如的新軍艦組成的。”美國人因為短視而對國防建設過分慳吝,最終使國家處于有國無防的境地。

  正因為這部著作資料詳實、立論深刻,斯蒂芬盧斯在創辦海戰學院時,將羅斯福的著作作為海戰學院的教材使用。而馬漢在研究海軍問題時也閱讀了這部著作,並受其影響。倘若羅斯福不投身政界,也許他會成為美國海軍戰略的頭號專家。

  正是在智、識的不斷準備下,羅斯福成為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海軍部或許是最適合的職位,麥金萊當選為總統之後,羅斯福就任助理海軍部長,而當時的著名參議員卡伯特洛奇、馬克漢納等人都支持羅斯福任職海軍部。海軍部長對洛奇說:“羅斯福有健全的性情,意志堅定、才華出眾、聲名卓著,唯一的問題是內閣部長的職位對他來說是不是太低了?”1897年4月19日,參議院順利通過了羅斯福任助理海軍部長的提名,羅斯福走馬上任。而當時的媒體似乎對羅斯福更為了解,《華盛頓郵報》寫道:“他(羅斯福)深受仇恨、敵意和怯懦的情緒的鼓動,同樣也珍視坦誠的愛、勇敢和奉獻精神。他是一個戰士,一個擁有不屈不撓的勇氣和旺盛的精力的男人。一個難以估量其價值的戰場正等待他去徵伐,不知道他發現沒有?”

  沒錯,羅斯福可不是個聽話的乖孩子,早在1895年5月28日,在共和黨集會上,他就鼓吹建立一支“海軍來維護美國國旗的榮譽……我希望門羅主義能夠得到徹底的貫徹……在我靈魂深處深深地信仰這些政策”。1895年羅斯福在給洛奇的信中說道:“這個國家需要一場戰爭……銀行家、經紀人和狂熱的親英派似乎更願意不惜任何代價獲得和平。”1897年6月20日,西奧多羅斯福到美國海戰學院作了題為《華盛頓被人遺忘的格言》的公開演說,鼓吹美國發展海軍,對外擴張。在演說中,他毫不掩飾地講道:“一切傑出的種族都是好戰的種族;一個種族一旦喪失了頑強戰鬥的美德,不管它還保留了其他什麼東西,……那就等于喪失了跟最佳種族平起平坐的高貴權利;懦怯,無論對一個人還是一個種族,都是難以饒恕的罪過;和平中的勝利絕對不如戰爭中至高無上的勝利那麼偉大;迄今為止,尚無一個國家在沒有用以隨時捍衛其權利的武裝的情況下,可以在世界上保持其地位,或做出任何有價值的事情來。外交若無武力做後盾,乃是完全無用的;外交官只是戰士的仆人,而不是其主人。”這位新任的助理海軍部長果然不同凡響,第一次公開演說便引起了全國范圍的轟動,美國各大主要報紙紛紛轉載羅斯福富有鼓動性的擴張主義演說。

  羅斯福不是個光說不練的人,1898年美西戰爭危機期間,海軍部長朗恰好生病休假,作為助理海軍部長的羅斯福獲得了難得的一展風採的機會。“緬因”號戰艦爆炸沉沒,羅斯福一口咬定是西班牙人所為,並積極為戰爭做準備。他電令美國亞洲艦隊司令喬治杜威做好戰爭準備,一俟美國對西班牙宣戰,杜威馬上率軍將消滅西班牙在菲律賓的艦隊。1898年4月,美西戰爭爆發,羅斯福主動請纓,擔任騎兵團的上校團長,實現了他血戰沙場的夙願。

  羅斯福的這些積累與主張隨著他入主白宮而不斷放大,就像後來的尼克松所說的那樣:“總統職位並不是一所進修學校,它是一個放大鏡。”巴拿馬運河在他任內開挖,這是美國取得的戰略性進展,看看地圖就知道,巴拿馬運河是美國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關鍵水道,如果沒有巴拿馬運河,美國東西海岸無法溝通,海軍不得不分居兩處。現在來看,巴拿馬運河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美國海軍已經是全球性軍事力量。在20世紀初,海洋是英國皇家海軍的,美國海軍在全世界都進不了前十名,所以弱小的海軍分居東西海岸,並不是什麼好事。羅斯福為了開鑿巴拿馬運河先是敲詐哥倫比亞,給它1000萬美元,哥倫比亞政府不同意,羅斯福便以大棒相加,鼓動巴拿馬地區獨立,這個小國獨立之後,立刻與美國簽署協議,建立一個美國主導的運河區,從此美國海軍可以便捷地來往于東西海岸。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羅斯福這個“戰爭販子”卻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原因是他調停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是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為什麼羅斯福會參與進來呢?他希望保持遠東地區的勢力均衡,當日俄戰爭進行得差不多了,雙方都精疲力盡的時候,羅斯福把日俄兩國的代表請到美國的樸茨茅斯談判,在他的斡旋之下,兩國締結條約,結束了戰爭。亨利基辛格對老羅斯福的外交風格大加褒揚,他說:“在美國國際關係的做法上,老羅斯福居于特殊的歷史地位。沒有其他總統能如此完整地依國家利益界定美國的世界角色,或把國家利益與國際均勢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羅斯福雖然年輕,但是在外交方面的開拓超過了以往任何一位總統,美國的現實主義傳統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後來他的遠親小羅斯福將現實主義的利益考量與理想主義的言辭融合在了一起,奠定了美國在“二戰”結束之後的超級大國地位。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