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人有物質和精神兩種需要,任何一種得不到滿足,都會影響士氣,進而影響戰鬥力。如果只講大道理,不解決實際問題,思想工作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以,毛澤東特別強調要“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強調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革命戰爭年代,部隊的中心工作就是打仗。保證戰鬥的勝利就是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務。“一切政治工作要為著前線的勝利”,“整個軍隊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政治工作的任務只能根據部隊的基本任務和當前的具體任務來確定。
在部隊完成戰鬥任務的過程中,官兵們會出現各種思想問題。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推動並保證業務工作的順利完成,並在完成任務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官兵的思想覺悟。
具體而言,就是從調查研究入手,找出影響官兵思想穩定和工作熱情的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一方面,要分清問題的性質,不要將思想問題視為實際問題,也不要將實際問題當作思想問題;另一方面,要特別注意隱藏在實際問題背後的思想問題,以及由實際問題引出的思想問題。要雙管齊下,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官兵的思想覺悟。因此,思想教育必須“伴隨、滲透、結合”,即伴隨業務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業務工作的一切活動中,結合業務工作的實際一起去做。
例如,戰前就要搞好戰鬥動員,鼓舞部隊士氣,樹立敢打必勝信心;戰場上要做好宣傳鼓動工作,及時化解各種矛盾;戰後要組織評功評獎,總結戰鬥經驗等。在如何組織戰時政治工作方面,解放軍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進入和平時期後,解放軍的主要任務由打仗改為教育訓練、戰備執勤、科研生產、國防施工等,如何做好這些方面的思想工作,解放軍也形成了係統的套路。這些基本經驗對企業做好管理工作,促進中心任務的完成,有直接的參考價值。
再拿研究所的思想工作來舉例說明。在分配任務階段,科研工作“有肥有瘦”,有的容易得獎,有的得不了獎,容易出現挑肥揀瘦的情況。思想工作做不到位,任務就分不下去。科研任務展開以後,思想工作也不能松懈,因為科研進展順利時,容易輕敵,進展不順利時,又容易泄氣,這些問題都需要思想工作去解決。科研工作完成之後,新問題又來了,那就是評功評獎。搞得不好,一個任務也許只用一年就圓滿完成,但科研成果署名排序要吵個兩三年,誰都想往前排,反復開會爭議,搞得不歡而散。如果思想問題能夠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工作會順利得多。
凡是企業文化搞得好的單位,優秀文化一定滲透到實際業務之中。如一些企業要求在每周一上午例會上,由中層幹部結合實際,輪流介紹自己實踐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的體會。這樣從上到下,人人開口講企業文化,效果就比較明顯。
現代管理學講激勵理論,通常是將人的需求進行分類,強調管理者要善于發現員工的實際需求,確定其性質,然後想方設法加以滿足。其實,有時激勵政策到位了,並不一定就能產生積極性。
因為人的思想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人的需求比理論描述的要復雜得多,多數情況下各種需求摻合在一起發揮作用,很難區分開。因此,單純滿足員工某一方面的需求,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激勵效果。
毛澤東從調查研究入手,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著眼于提高官兵的思想覺悟,顯然更符合實際,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企業管理中同樣存在這個問題。例如,一些企業家就常想不通:自己對員工也很關心,並舍得投入,經常拿出錢來為員工辦好事、實事。可錢都發了,事情也辦了,不少員工仍有意見,甚至牢騷滿腹,怪話連篇,真是好心不得好報。
再如,企業提拔年輕幹部,按說是對年輕人的栽培,後者應當感謝才對。可有些被提拔對象非但不領情,反而提出一大堆條件和要求,周圍群眾也議論紛紛,提拔了一個人,影響了一批人的積極性。這些問題原因何在?應如何解決?研究一下毛澤東的管理藝術,定能得到不少啟發。
[參考文選]
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有兩個問題,同志們在討論中沒有著重注意,我覺得應該提出來說一說。
第一個問題是關于群眾生活的問題。
在我們的工作人員中,曾經看見這樣的情形:他們只講擴大紅軍,擴充運輸隊,收土地稅,推銷公債,其他事情呢,不講也不管,甚至一切都不管。比如以前有一個時期,汀州市政府只管擴大紅軍和動員運輸隊,對于群眾生活問題一點不理。汀州市群眾的問題是沒有柴燒,資本家把鹽藏起來沒有鹽買,有些群眾沒有房子住,那里缺米,米價又貴。這些是汀州市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十分盼望我們幫助他們去解決。但是汀州市政府一點也不討論。所以,那時,汀州市工農代表會議改選了以後,一百多個代表,因為幾次會都只討論擴大紅軍和動員運輸隊,完全不理群眾生活,後來就不高興到會了,會議也召集不成了。擴大紅軍、動員運輸隊呢,因此也就極少成績。這是一種情形。
我鄭重地向大會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麼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麼辦法呢?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要使他們從這些事情出發,了解我們提出來的更高的任務,革命戰爭的任務,擁護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國去,接受我們的政治號召,為革命的勝利鬥爭到底。
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我們是這樣做了麼,廣大群眾就必定擁護我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國民黨要來進攻紅色區域,廣大群眾就要用生命同國民黨決鬥。這是無疑的,敵人的第一、二、三、四次“圍剿”不是實實在在地被我們粉碎了嗎?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工作方法的問題。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一切工作,如果僅僅提出任務而不注意實行時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不拋棄命令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麼任務也是不能實現的。
(摘自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