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靠吃剩飯省飯票

時間:2013-04-01 10:28   來源:中國臺灣網

  我在威海第六毛紡廠的餐廳整整吃了兩年的剩飯底子,谷阿姨每次都提前把職工吃剩下的飯挑些幹凈點的留給我吃。我一直在想,母親要是還在,看到谷阿姨對我這麼好,她一定會用自己的巧手給谷阿姨做身衣裳,再納雙千層底的布鞋來表示感謝。

  1991年開春,威海的天氣依舊寒冷。第六毛紡廠的工地剛剛開工兩個多星期,這個大廠子餐廳里的無數美味讓它成為了我心中無比神聖的天堂!我們的工地就在這個餐廳的旁邊,每次從餐廳里傳出的炒菜聲在我聽來都是人間最美妙的音符,那透著窗縫飄出的濃濃香味讓人心里泛著無盡暖意。我從沒想到過飯菜能夠給我靈感。我想,想摘掉我們姚家的窮帽子必須先練好“厚臉皮”的基本功,想改變命運必須先改變自己。為人愁眉苦臉是一天,開開心心過也是一天,不如自己想開點。我把身上這件粗布棉襖一脫,誰也不會認識我。

  就從那天起,我趁著工地上工人歇息的那一小會兒工夫,幫餐廳的谷阿姨,還有好幾位大姐幹了點推餐車的力氣活,以此來打動她們的心。我這一招還真靈,我幫她們幹了三天活後,谷阿姨和大姐們看我又勤快又老實忠厚,就幫我出主意,說:“你們工地的食堂夥食太差,每頓除了蘿卜大白菜再沒有別的菜,鍋里還不放油。”她想了想又接著說:“這樣吧,小夥子,你不如每天上午從餐廳收拾點剩下的飯菜拿回你們宿舍吃,又省飯票又省錢。”那幾位大姐也說:“你放心,我們廠職工個個身體都合格。”

  這個廠子餐廳的下腳料、剩飯底子,在我眼里比年夜飯還要豐盛。以前我們老家生產隊分條魚,因為家里沒有油,母親就把鍋燒熱後,用葫蘆葉子放在鍋底上擦了又擦當作油。有時只分到半條,幾口人不夠吃,她就用紅薯面把魚包住放在鍋下的火窩里燒熟吃。說到這兒倒想起一件趣事來:有一年夏天,生產隊分魚改了方式,不按人口按戶頭分。這一次我那光棍三叔一下子富裕了,又有油又有面。三叔嫌我們家人多又能吃,他就不和我們一起了,自己煎著吃。那天晚上,他把柴火燒得太大,鍋鏟鏟了幾下就把鍋底戳了個大窟窿。結果三叔還是把分的幾條魚端到我們家,合鍋吃上了一頓飯。我在山東威海第六毛紡廠整整吃了兩年的剩飯底子。甭說那些蒸炸炒燉的海味,就是他們的刷鍋水都比我以前的飲食條件好了不知多少!

  我在食堂吃剩飯底子的做法,在那幾千人的廠子里,沒有一個人反對。不但沒有人看不起我,他們還都滿臉和氣地待我:“小夥子,你這麼做很好!好好幹,多掙點錢帶回家去!”威海玻璃廠、毛紡廠這兩個大廠的領導,他們家里的活我基本都去幹過,每次都會留我在家里吃飯,我十分感激他們對我的信任,還讓我省了不少飯票。

  吃食堂的剩飯也有辛酸的時候,我打工要點剩飯也有人欺負我,和我過不去。我自認為自己是個熱心腸的人,每一頓拿回的饃饃、菜都會和同事一起分享。有一個同事,他在我們村時就是個遊手好閒的人,每次見到我,他的眼睛都瞪得像牛眼睛似的。他看我每天又省錢又省糧票,眼紅得滴血,總和我搶吃的,有幾次沒撈著好的,他還要打我。我們姚家幾輩人被別人打了無數次,可以說是在家被人欺出門被狗咬。挨打我不怕,就怕他們打壞我的衣服—衣服破了沒錢再買了。

  1991年和1992年,我在山東威海毛紡廠餐廳吃了兩年的剩飯,這對改變我們姚家的境況起了很大作用。我和哥哥兩個人一年才花了700多塊的飯票,比起其他人省下好幾百塊。一開始每天的工資是四塊二毛錢,後來四位帶工的師傅在開會的時候都說我幹活舍得賣力氣,老實不偷懶,蘆常青大老板就把我的工資給漲到了一天七塊五毛錢。就這樣我和哥哥第一年掙了2000多塊,第二年掙了3200塊。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