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離間
時間:2011-08-24 15: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初春的草原上,乍暖還寒,雖然是個太陽高照的大晴天,冷風一吹,還是覺得冰冷異常。
陶花點齊士兵,帶隊出營。按他們商量好的計謀,此時左、右兩軍應該已經到了烏由谷的山上,正在布置埋伏。秦文應該正在楊樹林中,找一個合適的隱藏地點。
可是走到營門口時,卻看見秦文一人兩騎立在那里,連親兵都沒有帶。陶花不由奇怪,到他跟前低聲說道:“你怎麼又過來?伏兵已經設下了麼?”
他翻身下馬,把坐騎交給陶花,“伏兵已經設下,只是我不知為何,眼皮跳個不停,所以又回來,想讓你再多帶一騎。萬一‘火雲追’有事,也不至葬送了你。”他把坐騎交到她身後的侍衛手中,然後在馬下抬頭望向她,“我十五歲隨父在江淮,有天中午正跟父親吃飯,哨探來報說有四五十個山匪正在附近村落作亂,父親就帶了一個百人小隊過去,還交待我剩些食物給他回來吃,可是他再也沒回來……”
陶花看見他眼中的悲傷不舍,心里一邊疼惜,一邊又覺得甜蜜。她知道,讓秦將軍在大戰之前不按計劃地回來探望她一趟,這已經是萬分不易了。可是再回身看了一眼身後,士兵列隊待發,她無論如何不能下馬來跟他卿卿我我道別。
陶花微一沉吟,便有了計較,自懷中拿出當日在太師府中折的半支斷箭,輕聲說道:“有誓在此,不敢或忘,縱然浴血疆場,也要歸見將軍。”
秦文點頭,“你記得就好。”
她俯下身來,凝望他雙眼,很想親近一番再走,卻終于一咬牙起身,口中斷然吐語:“一生之盟,永志于心。”說完縱馬率隊離去。
陶花到約定地點時,見契丹軍早已經列好隊伍等候。蕭氏二姐妹正在馬上說笑,想來是等了她多時。
她緩步過去,與兩人見過禮後,蕭照影看看她身後的兵馬,笑道:“陶家妹子怎麼只帶了這麼點人?”
陶花早有事先商量好的回答:“我只帶了公主營,因為此事是我私事。”
蕭照影大笑道:“看來妹子你的脾氣還是一如當年。還記得你十四歲那年,聖上把周國進貢的南海珠賜了一顆給我,命太子送來,你知道他送珠子給我,也不問原因,便在一同練箭時射了他一箭,雖然沒有箭頭,也讓他痛了好幾天。”
陶花咬唇不語,既然蕭照影認為她還是當年那個脾氣嬌橫、不知輕重的小姑娘,那只對今日戰局更有益處。
蕭照影聲音低了一些,“妹子,我接戰書後問過太子,才知道你竟有意于秦將軍。既然他如此風流,傷了你和我妹妹兩人,我看你不如棄他而去。我和太子雖然名為夫妻,其實常年徵戰,一年也見不了兩三回,你若能陪在他身邊,我必然待你如姐妹。”
陶花輕輕搖頭,“我若還能同瀾哥哥在一起,當年就不會走了。”
蕭照影緩緩點頭,“你可是惱恨他耶律家害了你陶家?”
陶花不語,不想跟她解釋這段舊事。
蕭照影見她不答,似不經意間淡淡提起,“太子曾經問過我,當年那個要害你陶家的密使是誰。”
陶花一聽,立刻抬頭凝視她。
蕭照影一笑,徐徐說道:“我對他說,此事我雖然知道,卻和父親小妹同在聖上面前發過血誓,不能泄露他姓名。”
陶花點頭,“我知道你們不肯告訴我,等我攻破上京之時,查閱記檔,總能找到蛛絲馬跡。”
蕭照影輕提馬韁,向前走了幾步,更靠近陶花一些,壓低聲音說道:“此人姓名我是萬萬不能告訴你,否則與我誓言有違,他曾在兩軍陣前提醒我,問我們契丹人是否重信守諾,那是自然。”
陶花聞聽此言,猛地抬頭看向蕭照影。
蕭照影依舊微笑,“雖然我不能告訴你此人姓名,卻可以跟你說些姐妹間的悄悄話。此人訪我契丹時,行止極之嚴密,住在我蕭府之中,並未見過外人。只是,他既住在我家,我照憐妹妹對他一見鐘情,失身于他……”
陶花雙手顫抖,“火雲追”被她不自主勒韁逼得倒退三步。她猛然清醒,“你騙我!”
蕭照影毫不惱怒,笑容淡淡,“你且想,大周來使若非極為機密之事,怎能住到我蕭府之中?不住在蕭府之中,又怎會遇見我妹妹?當時,周國田太師曾寫來一封密信,此信收在聖上手中。數月前,田太師卻忽然密遣使臣將此信帶回,後來,我聽說你國有變,太師被殺,你們殺他之時,沒找到這封信麼?”
陶花在那一瞬間,頓時想起在太師府臥房枕下見到的那封信。她想起秦文當時十分慌張,把那封信拿走後再沒有提起。
陶花又後退三步,蕭照影又慢慢前行三步,招手把蕭照憐也叫過來,“妹妹,咱們三人都是女子,有些私話說說也無妨。咱們蕭家二小姐是上京城中最最高傲的姑娘,此事想必陶家妹子也知道,可是,如今老大也未出閣,妹妹你且告訴她,你等了幾年?”
蕭照憐眼中隱隱有恨意淚痕,“五年。五年之後,物是人非!”
蕭照影點頭,“不錯,正是整整五年。我上次就跟你提過,難道你就沒疑心?怎麼那麼巧你家也剛好是五年前遇難?當時,我們蕭家待他也算不錯,他離開上京後有黑衣人追殺于他,那些人沿路設卡,只要看見周國官員便不留活命,想必是要找這個來使,卻並不知道此人是誰。照憐妹妹求得我父親下令,命沿途官員接應保護,我妹妹對他情深意重,卻不想此人如此翻臉無情。”
陶花看著她姐妹二人,只覺恍如隔世。
蕭照影確實在上次對陣時就提過蕭照憐等了五年,那就是說,秦文在五年前去過契丹,她只是沒有把這件事跟自己的家事聯係起來,此時一想可不正好相合?
那些追殺他的黑衣人,多半就是赤龍會,因為他們知道這個周國使臣剿滅了陶氏一族。
往事一幕幕在她心中重演,都驗證了這個她最不願去面對的推斷。
她模模糊糊又聽到蕭照影說了些什麼,卻只覺耳中眼中空蒙一片。她在戰場上茫然四顧,漫天遍野的綠草,連邊際都看不到,這天下如此之大,卻是……卻是……再也沒有什麼意思了。原來她愛的人,竟然處心積慮騙了她這麼久!原來他害死她的親人,還要淩遲一個十一歲的孩子!終于逼得她親手射死幼弟,成為這一生永難忘記的噩夢……
陶花恨不得就此離世,從此不再問人間是非。猛然間胯下“火雲追”突地一跳,她往下看去,一支鐵箭向“火雲追”咽喉飛來,寶馬有靈性,它一跳之時是為了想躲開,卻終于還是中了左腹。“火雲追”痛得一聲長嘶,陶花頓時重回人間,勉強圈轉馬匹往己陣中奔去。
蕭照影不欲取她性命,只想射傷她這頭馬,而後將她帶的隊伍全殲于此處。
“火雲追”受傷之後,更知情勢兇險,全力奔跑回陣。
陶花揮手命撤退,她的侍衛把秦文早晨留下的坐騎牽著迎上來,陶花在馬上一躍換過馬匹,然後拍拍“火雲追”的背,它十分懂事地自己往營地方向跑去了。
蕭照影帶著隊伍中的輕騎兵追殺過來,陶花按照原定路線,往烏由谷口奔跑。這條路線她已試跑過多次,只是,這次她的心境卻不同了。
她只想就這麼縱馬而去,跑到天涯海角,再不回頭。
然而往事歷歷,沒有一件可以躲得開,縱使她跑到天涯海角,她也忘不了父親如何被亂戟刺于地上,陶若如何被她自己的桃花鐵箭一箭穿喉。
她心亂如麻,馬匹也不熟悉,跑得遠不似平時迅速。
她帶了五千輕騎兵,剛剛撤退時已經被掩殺兩千,這是撤退時的正常折損,布局時已經想到。可是此刻,因她這頭馬跑不起來,大隊馬匹跟著頭馬,都有些遲緩。後面的追兵頻頻放箭,契丹軍以弓箭見長,她帶的輕騎兵又沒有配重甲,一時間死傷慘重。跑了還沒有路途的一半,身後只剩了不到一千人。
陶花趕緊摘下背後弓箭,伺機往敵軍中領頭的馬匹射去。這次為了重創敵人,她帶的全都是鐵箭,可是她一摸那箭支,瞬間又想到她便是用鐵箭射死了自己的親弟弟,更曾用鐵箭在戰場上救了殺父仇人。
編輯:劉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