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濕城

時間:2012-11-01 03:19   來源:中國臺灣網

  濕城

  在濕城的盡頭,有一個比宇宙還要大的圖書館。據說是六角形的。也有人說它的形狀是一個被潮水遺忘在沙灘上的貝殼。還有人說是一個巨大的蜂巢。人們在酒吧里討論這個話題,一直到翌日淩晨。有時,爭吵趨于激烈,就動起拳腳,把對方打成豬頭、鴨嘴與熊貓眼。但不管爭吵有多麼激烈,有一點,大家看法相同:

  上帝 就在圖書館里的某卷書的某一頁里待著。只要有人找到那卷書,打開那頁,手按在上面提出請求,上帝就會出現,讓他夢想成真,哪怕他夢想成為上帝本身——但沒有哪個傻瓜會提出這種願望。這意味著得他得永遠待在那卷書里,直到另一個傻瓜出現。

  圖書館里的書太多了,是一個無限大的數,讓每位有幸進入圖書館大門的人,在目睹那浩若星海的書架時,立刻被絕望擊中。他們是來這里尋找上帝藏身之所的。他們中有官吏、紳士、警察、囚犯、農民、職員、商人、貧民、賭徒、妓女,以及一小撮想尋找一些不是智者為愚人創造的真理的人。現在,他們發現要在這個昏暗的廣袤空間內找到上帝,幾乎不可能。但回去的路已經淹沒在滔滔洪水中。他們要離開,只能寄希望能在某本書里找到船,或者竹筏,或者一顆避水珠,又或者是上帝。否則在洪水中成群結隊出沒的食人鯧將噬盡他們的肉體,乃至于靈魂。這種可怕的魚類,有著鮮綠色的背部和鮮紅色的腹部,牙齒為尖銳的三角形,上下互相交錯排列,一口即可咬下十六立方厘米的肉。在尋找濕城的旅程上,許多人已經親眼目睹過這些魚的兇殘,它們能在幾分鐘把一個人啃剩一具完整的骨架。

  他們走進圖書館。在這一瞬間,不同形狀的書籍即開始迅速繁殖(猶如人在鏡中的繁殖)。它們神秘且冷漠,拒絕這些不速之客的閱讀與理解。哪怕僅僅只是改變它們在書架上的排列秩序,或者在某個書架內插入(取走)一本圖書,所有的書的高度和寬度都會因此發生變化。這讓他們因為焦慮與沮喪而永遠得不到休息。

  一些聰明人發現了規律,試圖將雜亂無章的堆積變成美的排列,但圖書所擁有的無限性,讓這種對時間性與事件性的片爪只鱗性的總結不能起絲毫作用。許多人找瞎了眼,翻遍所能觸及的書架,卻在臨終最後一眼時瞥見書架上擱著的書本根本是一卷卷沒有書寫任何文字的白紙。還有一些人,對這種徒勞無功的尋找感到厭倦,但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還可以幹什麼(在無休止的尋覓中,他們已忘掉了濕城以及其他)。他們用火柴點燃書頁。一只只黑色瑰麗的蝴蝶,輕盈地躍過他們頭頂,飛到圖書館穹形圓頂下。灰燼里瞬間又生出更多本書,包括一本《賣火柴的小女孩》。這讓他們中的一位智者明白了一個道理:

  在圖書館,圖書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這個整體具有無可比擬的準確與精致,其數量與意義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它的永恆性、完美性使得人只能將它看做神的產物。哪怕在網絡環境下,有關館員、讀者 、館藏及圖書館工作過程和服務手段都發生變化的今天,圖書館的這種無懈可擊性也沒有絲毫改變。換句話說,上帝應該待在圖書館的每一本書里。

  這種發言沒有引來一片噓聲。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被一行行笨重的帶著花梨木香味的書架隔離成一座座彼此獨立的島嶼。但還是有個旅人聽到這位智者的聲音。他馬上把手按在書本上,大聲說出了那個一直藏在心底的字母。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