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城
月城的歷史 ,僅百分之一可通過書籍得知,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即留存于旅人之間的口口相傳中。這是一座音樂之城,是眾生靜默之所,位于荒原深處,四周皆是沼澤、藏身于沼澤中的兇鱷,以及被沼澤吞噬的那千姿百態的蒙難眾生。
城高三萬六千五百米,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整體形狀猶若鳳凰,有頭、頸、肩、腰、尾、足。每至月圓夜,有數縷罡風從蟾宮飄落,挂于城之一側,形成五弦,能各作金木水土火之聲。此時若有飛鳥自空中掠過,視鳥之種類、體形與飛行的速度,弦不彈而自鳴,其音或虛幽奇古,或慷慨悲歌,實是不一而足。
見過月城的旅人,都說它包含了天地至理。但若進一步探詢這“至理”究竟是什麼東西,則無人能夠說清。幸好,能對這個詞語產生興趣的旅人多半已成為那蒙難眾生中的一員,活著的旅人更感興趣的是:為什麼月城高三萬六千五百米,而不是三萬六千五百六十九點一米等問題。
沒有我。
我在月城,在眾多被毀壞的城堡、神像、雕塑與一堆堆圓形的墳塋上。
月光覆蓋著我的眼睫,輕輕顫動。
要想重述月城的所有,是不可能的,那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已墜入時間的深淵。但巨大的星辰 依然用某種神秘的筆觸在夜空保存著曾經在月城棲居的人的形象,與他們的祈求、奉獻與傳說。這是一個半人半獸的具有動物和人類雙重面目的族群,有著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只要他們一起開口歌唱,奇妙的嗓音所會聚成的音浪會使瞽者明目、啞巴說話、死者復活,當萬千的旋律凝結成一個不可言說的透明的點,時間將改變流向,世界開始旋轉,並上升,呈現出各種不可思議之狀——就若擁有創造與毀滅之能的四臂濕婆從天而降,一手掌銅鼓,一手捏無畏印,一手持火焰,另一手指向蒼生,跳起那傳說中的舞 。
這種神秘的舞蹈于數千年前曾發生過一次,當無數火焰形成蓮花,大地猛地震動,河流迅速幹涸,在地面行走的生靈盡數枯朽,連在空中盤旋的鳥都紛紛化為枯骨齏粉,也使月城人受創傷,如野草萎敗,眼眶內流出黑色黏稠的血。
自那時起,月城每年舉行盛典,擇出其嗓音最悅耳者,用鑲有黃金的匕首割去其舌。儀式在往後的日子被得到有效地傳承,被以為莊嚴的祭祀與無比的榮耀。與之相伴隨的是,月城人的繁衍能力也在逐漸喪失。當最後一個月城人跪在祭壇前,虔誠,或者說呆滯地,誦完一長串咒語,再用磨利的石塊(而非朽壞的匕首)割去自己已然笨拙的舌頭,“我”在最徹底、最靜謐的沉思中醒了過來。盡管月光中仍然蘊藏著萬物的種子,但月城已毀,不可避免。“我”的指甲在脫落,“我”的血肉在幹癟,“我”的靈魂如同遇見了火的蠟。
誰是生的祝福,誰是死的禱告?眾多臉龐,猶如蓮葉上滾落的水珠;
哀生之恍惚,頌死之莊重。水面漣漪,為我指尖螺旋紋路所驅使……
世界徵服歷史。月光緩慢地進入眼瞼,成了我的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