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悲喜交加五十天“被落榜”李盟盟

時間:2012-06-20 08:33   來源:中國臺灣網

  父母砸鍋賣鐵供她上學,妹妹輟學打工給她掙學費。一張被遺忘的高考志願表卻使她成為【被落榜】的高考生。

  人物檔案

  李盟盟,河南省開封市開封縣范村鄉傳里砦村人。

  2010年高考填報志願時,由于縣招生辦工作人員忘記提交她的志願申請表,沒有被任何大學錄取。

  因招生辦表示不予處理,上網發帖求助,引發眾多網友和媒體關注。在輿論推動下,河南省招生辦採取了處理措施,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專業錄取了李盟盟。

  陳曉楠

  2010年7月初,正是全國各高校的招生錄取時間。開封縣考生李盟盟考得不錯,以565分全村第一的成績超過了河南一本線13分,榜上有名。一家人當然是樂壞了,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李盟盟卻始終沒有收到任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就在一家人困惑不解的時候,傳來一個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消息:當地縣招辦的工作人員因為工作疏忽,把李盟盟的招生志願表忘在了抽屜里面,根本就沒有提交。高校招生是以考生填報的志願為基本依據的,沒有提交志願,高校就不會有考生的信息,也就是說,所有的高校都不知道開封還有一個叫李盟盟的考生。于是,李盟盟沒有大學上,她“被落榜”了。

  得知這個消息後,李家開始尋求幫助。兩三個月的時間里,他們跑了縣招辦幾十次,但最終得到的回答仍是“不予處理”。最後不得已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上網發帖求助。8月19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看到了有關李盟盟的消息,在一天的時間里這個消息被轉發超過了10萬次,大概2萬網友參與了李盟盟話題的討論。多家媒體也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道。

  海量的信息和媒體的介入,很快為李盟盟帶來了轉機。8月20日上午,河南省招辦專門就此事召開了情況說明會。下午,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決定補錄李盟盟。24小時之內,李盟盟的命運發生了逆轉。

  有人說這是網絡的力量,也有人說這是民意的勝利,當然還有很多人說,李盟盟“被落榜”、“被補錄”其實只不過是個意外中的偶然事件。但不管怎麼說,對李盟盟一家來講,他們經歷了五十天如“過山車”一般高低起伏的悲喜人生。

  李盟盟:一本快結束的時候,還沒通知書,我就專心等二本。查過幾次,都沒錄取我,我就懷疑了,我說怎麼回事?當時就上縣招辦(打聽情況)。縣招辦的王主任一查,說志願沒提交成功。我當時就哭了,沒志願,那不就上不成大學了嗎?上大學沒希望了,我沒法接受,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李盟盟家在農村。父親李國新今年44歲,是開封縣范村鄉傳里砦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里一共三個孩子,李盟盟排行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李家的生活狀況並不好。家里只有三間破舊的瓦房,據李盟盟的母親說,這還是她結婚之前就有的。二十多年來,因為一直無力整修,房頂上長滿了雜草。由于房屋狹窄,一家五口人只得擠在一間堂屋里睡覺,而這間堂屋還兼具廚房、糧倉的用途。家里也沒什麼值錢的擺設,東西大多是親戚、朋友送的,除了一臺早就壞了的電視機,唯一的電器就是一臺小風扇。家境艱難,李國新一直希望孩子們能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

  李盟盟:按現在的情況來說,一般在農村,如果家里特窮的話,父母可能就不會讓孩子上學了。而我父親是再難都讓我們上,他就是想(我們)能夠考上大學,離開農村。從小他就和我們說,哪怕砸鍋賣鐵也要讓我們上。

  在李盟盟的印象中,姐弟三人每年上學的費用是這個家最大的負擔。三個學生每年至少要兩千多元,對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這實在是一筆沉重的開銷。每到開學時,學費問題總是讓家里被一片愁雲慘霧籠罩著。尤其是四處奔走借不到錢的時候,父母親那無奈的表情,在李盟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交不起學費被學校趕回家,更是她難以磨滅的記憶。

  李盟盟:學校總是催著我們交學費,可一直交不起。有時候剛到學校,老師說誰沒交學費,回家去拿,你不拿錢就不發課本什麼的,也沒法學習。當時一聽簡直嚇呆了,只能回家了,沒法去上學,心里也難過,有時候就在家里哭。我母親在那兒一坐也是不吱聲,(她也)沒辦法,然後我父親就說,這上哪兒借呢?

  面對窘迫的家境,父母的為難,懂事的李盟盟從不多說什麼,只是加倍努力地學習。她的同學劉寶梅說:“李盟盟在宿舍是學習最刻苦的一個,早上醒來她就已經起床學習去了,而晚上她總是很晚才回宿舍。有時候晚上11點到宿舍後,她還拿小手電筒在被窩里接著學習。”

  為了不給家里增加負擔,李盟盟在學校的生活,也過得相當艱苦。室友李書芳說:“她一天三頓飯只有一頓飯吃菜,其他時候都是吃餅。她沒買過新衣裳,衣裳都是別人穿舊送給她的。”

  李盟盟:就因為家里這麼困難,我們姐弟三個都沒有過零花錢。

  陳曉楠:零食、玩具從來沒買過?

  李盟盟:沒有,新衣服也沒有買過。那個時候感覺挺苦,甚至連過年都感到害怕。對其他人來說,或許過新年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但是對我們來說,過新年需要一大筆開支。

  李國新:她在初三的時候寫了一篇作文叫做《怕過年》,說最怕過年了。一開始我還不知道,等她上高中走了以後,她把資料什麼的擱到家里,我翻到了才看到。當時我感覺實在是太慚愧了。

  陳曉楠:為什麼家里生活一直那麼苦?因為沒有別的經濟來源是嗎?

  李國新:對,都是靠種地。最好的時候每畝地才能產個七八百斤。

  陳曉楠:特難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不然就算了?

  李國新:沒有。特難的時候,我也鼓勵孩子好好地上學。

  陳曉楠:為什麼決心這麼大?

  李國新:能夠走出農門,不再過父母這樣的生活。

  李盟盟一家五口平時靠種地為生,沒有太多的經濟來源。為了供三個孩子讀書,農閒時李國新就進城打工。因為沒有什麼技能,他只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然而三年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李國新摔斷了腿。由于沒錢進行第二次手術,至今他腿里還留著鋼板和骨釘。

  李國新:一受傷,花了近兩萬塊錢,等于是家里一下子又雪上加霜了。到現在鋼板都還在里面,走路還是有點不舒適。

  陳曉楠:後來怎麼一直沒治好呢?

  李國新:因為取出來得要兩三千塊錢,太貴了,反正現在也不是特別影響,忍忍就過去了。

  對于自己的傷腿,李國新一直很平靜地面對,甚至還能帶著微笑說起殘留在腿里的鋼釘。不過,在他堅強的微笑背後,隱藏著這個家庭一段苦澀的故事。

  傷殘後,李國新沒有辦法再去打工,加上為了治腿傷欠下的一大筆債,家里的狀況更不如從前了。這一年李盟盟正在上高中。為了供姐姐上學,15歲的二女兒李夢珂提出要放棄學業。李盟盟說,妹妹當時的態度非常堅決,家人怎麼勸都沒有用。

  做出輟學決定的幾天後,李夢珂不辭而別,和同村的幾個夥伴一起踏上了打工的路。她先在廣東,後輾轉至江蘇吳江,在一家電視加工廠工作。

  李盟盟說,妹妹打工非常辛苦,總是一個月白班一個月夜班地輪流倒,而每個月的工資也就是一千多一點,但她每個月都固定往家里寄一千元,幾年來從未變過。

  二女兒每月按時給姐姐寄來的學費,極大地緩解了家里的壓力,讓李國新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說,自從二女兒外出打工掙錢後,大女兒上學的學費基本都是她出的,如果沒有二女兒的錢,家里絕對供不起大女兒繼續上學。不過一年之後,李國新無意間發現了二女兒留給他的一封信。

  陳曉楠:你在哪兒發現的這封信?

  李國新:夾在她的一個日記本里頭。有一次我幫她整理書籍的時候,發現了這封信。當時我和我愛人看了之後非常的痛心。

  爸、媽:

  不是我不願意跟你們告別,只是我想起來,淚就止不住掉了下來。我知道家里窮,供養我們三個實在是太難了,但你們卻鼓勵我們上學。“就算砸鍋賣鐵也讓我們上”,聽見這句話我真的很感動,有你們這樣的父母,女兒感到很驕傲。爸媽你們多保重吧,別為我擔心,我沒事。我會去打工,然後供姐姐上大學,你們不用為我擔心。爸、媽,我最後祝你們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愛你們的女兒

  ——李夢珂留給父母的信

  說到二女兒留下的這封信,李國新幾度哽咽。除了心疼懂事的女兒小小年紀就在外面打工,這個樸實的農民父親心里,更多的還是對女兒命運的內疚。這是他心頭最沉重的負擔。

  李國新:她情願自己放棄學業,出去打工,供她姐姐上學,希望她姐姐能考上大學。每當我看到孩子這封信的時候,我都非常痛心,父母的無能把孩子這一輩子毀了。

  轉眼三年過去,靠著妹妹打工掙來的錢,李盟盟終于完成了高中的學業。2009年,她迎來了高考的日子。不過,李盟盟的心里並不輕松。妹妹為她作出的犧牲,家庭的現狀,時時縈繞在她的心頭。

  李盟盟:突然發現馬上該高考了,可是總感覺自己準備不夠,然後心里緊張,想得太多了。

  陳曉楠:胡思亂想的時候,都會想什麼呀?

  李盟盟:有時候想我妹的事,有時候想家里的情況,或者是目前的水平能有幾分把握。總是想這些事情。

  帶著內心的種種不確定,李盟盟參加了2009年高考。最終,她考了490分,高出三本分數線14分。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年她並沒有填報志願。

  在李盟盟看來,三本每年一萬多元的高昂學費,對這個負債累累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她只能選擇放棄。而當她告訴妹妹李夢珂自己今年沒考好,所以沒報學校的時候,李夢珂沒有任何怨言,只是建議姐姐繼續復讀。

  和二女兒一樣,一直殷切希望大女兒能夠考上大學的李國新,對于李盟盟的這個決定,也給予了鼓勵和支持。他相信,只要全家一起努力,終有一天李盟盟一定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

  陳曉楠:女兒沒考上的話,不是等于很多東西都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嗎?

  李國新:我始終堅信,只要我們全家一起努力,她一定會考上的。

  陳曉楠:再多讀一年就等于又多一年負擔。

  李國新:對,但是我感覺孩子有能力考上大學。

  陳曉楠:你的計劃是如果這一年考不上,你還會再供她上?

  李國新:對,只要考不上,我就一個勁兒地供她。

  陳曉楠:那一直到什麼時候?

  李國新:直到她考上大學。

  在家人的支持下,李盟盟選擇了復讀。2010年,她第二次面臨高考。經過一年的準備,李盟盟多了幾分自信。不過,當高考臨近的那幾天,李國新卻為女兒擔心起來。想起父親當時的小心翼翼,李盟盟不免感到幾分好笑。

  李盟盟:我感覺他們超緊張,比我還緊張。

  陳曉楠:你怎麼能感覺出來呀?

  李盟盟:該高考了,他當時還跟我開玩笑說,你考試我去看你吧。我說你看我幹嗎?到時候我在考試,你在外面一站就是一天,你受得了嗎?他說要不到時候你在里面考,我在外面給你加油,就說“李盟盟加油”。

  帶著父親的關愛與祝福,帶著一家人的殷切希望,李盟盟第二次走進了高考考場。這一次,她考了565分,超出河南理工一本線13分,在同村的考生中排名第一。得知這一消息,一家人沉浸在了巨大的喜悅當中。

  陳曉楠:你去查分的時候特別緊張吧?

  李盟盟:我讓我弟和我一起去。我在他旁邊一直說,如果我的擔心對了,真考不好怎麼辦?我一直和他說,他當時很生氣,說你別說了,馬上就知道成績了,你再說這些有什麼用?

  陳曉楠:然後,等那個分數真的蹦出來的時候呢?

  李盟盟:那時候心里石頭落下了,也算是能向家里交代了。

  李國新:知道分數的時候,我心里太驕傲了,心情太激動了,非常的高興。當時我們適當地奢侈了一下,花了三十多塊錢,為孩子買了一些愛吃的東西,慶祝慶祝。

  陳曉楠:這麼多年第一次奢侈。聽說你還喝了點兒小酒是吧?

  李國新:對對對,心情暢快了嘛。我們就等著錄取了。

  2010年是河南省高考實行網上報名、網上填報志願的第一年。按照規定,考生知道考分之後,要在6月30日至7月4日期間,登錄網上報名係統填報、保存、提交志願。如果考生在網上提交志願失敗,需要到招生辦統一辦理提交。

  2010年6月30日,李盟盟來到村里的網吧填寫了本科一二批志願表,一本第一志願鄭州大學,二本第一志願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因為她平常上網比較少,所以計算機操作不算太熟,志願填報不順利,志願表沒有按規定在網絡上正常提交。于是,2010年7月7日,李盟盟來到縣招生辦採取補救措施,提交了紙質的志願表。

  原本以為這下萬事大吉,就只等錄取通知書了,可是李盟盟卻始終沒有等到她夢寐以求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對此,李盟盟感到十分奇怪,她的分數雖然沒有達到一本鄭州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但是超過了二本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錄取分數線二十多分,肯定可以被錄取。

  等待了一個多月之後,焦急的李盟盟再也按捺不住,來到縣招生辦打聽情況,不料卻得到一個令她五雷轟頂的消息。她在縣招生辦微機室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的時候被告知:你的志願沒有提交,省高招辦沒有你的志願。

  不知所措的李盟盟第一時間給父親打了電話。這天下午,李國新風風火火一瘸一拐地從村里趕到了縣城。帶著滿腹疑慮,父女倆找到了縣招生辦的主任王富景。王主任告訴他們,可能是微機程序有點問題,志願沒提交上。

  一聽說是機器出了毛病,完全不懂電腦的李國新馬上意識到,應該找個明白人來問個究竟。

  李國新:我們縣上有一個親戚,他對電腦很熟悉,于是我就請他替我們打聽打聽。這才知道原來是微機員把孩子的志願表放在抽屜里忘了提交了。

  得知這個消息,李國新有了稍許的安慰。在他看來,既然只是工作人員的失誤,責任不在自己一方,孩子上學還是有希望的。但沒想到,情況並不樂觀。

  李國新:我們求縣招辦,我說你們給孩子一次上學的機會,我們供養孩子太難了,求你們幫孩子想想辦法。

  陳曉楠:縣招辦怎麼說?

  李國新:縣招辦說,這是政策的事,很難辦到,不如你們去復讀吧。我聽到之後,我心……心情太悲傷了,太低落了。我們一家人多年的心血,你一句話忘了,對我們一家人的打擊太大了,孩子的一生都改變了。要是沒考上,我們也沒什麼太大的希望。可是現在孩子考上了,但是由于工作人員失誤,影響到孩子一輩子的前程,我們的心情,全家的心情……一句話,我們很難表達。我當時整夜整夜睡不著覺。一家人好似從頂峰掉入深淵一般,整個精神都垮了,希望破滅了。

  一句硬邦邦的“這是政策的事”,給李國新迎頭潑了一盆涼水。他無法想象女兒再去復讀的情景,無法承受一家人希望破滅的現實。這個摔斷腿都能忍痛熬過來的父親終于熬不住了,第一次流下了男兒淚。

  此後,為了圓女兒的大學夢,李國新拖著一條殘腿往開封縣招生辦和市招生辦跑了無數次,反映情況,希望能夠得到解決辦法。

  陳曉楠:你們去一趟縣招辦,好像要走很遠的路是吧?

  李國新:三十多里地。每天一大早我就出門了。

  陳曉楠:你這腿能走那麼遠的路嗎?

  李國新:有時候搭(班車),有時候請別人送我(進城),離的近了我再走過去。

  陳曉楠:等班車得等多長時間呢?

  李國新:估計得一兩個小時,還得一直站著等,坐的地方都沒有。

  陳曉楠:像這麼跑,跑了多少趟?

  李國新:跑了有二十來趟。

  由于事關重大,縣市級招生部門把李盟盟的情況向省招生辦作了匯報。信訪工作人員告訴李國新,出現這樣的事,在河南省還是第一例,相關申請證明等手續交到省里後,領導還要研究,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這番話,讓焦灼的李國新看到了一絲希望,他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李國新:縣招辦王主任告訴我,這不是個小問題,他說農民供一個孩子確實不容易,你們把手續拿過來,看領導研究研究以後,是否能給孩子“開綠燈”。這時候我感覺有點希望了,心情也稍微好一點了。

  不過,讓李國新沒有想到的是,領導這一研究就是很長時間,他始終沒有得到什麼明確的答復。眼看著高校招生錄取一天天臨近尾聲,李國新忍不住又著急起來,他又開始往招生辦跑。

  最後,在他的一次次詢問下,招生辦的工作人員才告訴他,相關領導研究決定此事不予處理,理由是“如果給李盟盟開綠燈,就對其他考生不公平。家長的心情都能理解,但政策是政策,原則是原則”。

  陳曉楠:當時實際上你們已經得到了一個肯定的答復,就是不予處理。好像是說,如果這個事情解決了,對別的考生不公平?

  李國新:是他們縣招辦的說的。

  陳曉楠:就是說他們傳達出來的消息是肯定沒有希望了。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呢?為什麼不給解決呢?

  李國新:那就不知道了。

  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後,只從招生辦得到了這個冰冷的答復,李國新的心情徹底沉到谷底。此時已是八月中旬,大學錄取也即將結束。看不到一絲情況好轉的跡象,李國新開始做最壞的打算。

  李國新:我做了最壞的打算,勸孩子說,你不如再辛苦一年吧,你再復讀一年,努力一年,說不定能考一個更好的學校。

  陳曉楠:你父親當時已經接受了你可能上不了大學的這個事實了。

  李盟盟:是,我感覺我爸應該算是接受了吧。但是我說,如果今年上不了大學,我就不上了。

  陳曉楠:如果真的上不了學,又不復讀的話,那麼就會出去打工了?

  李盟盟:是,只有這一條路了。

  想到一家人這麼多年來的努力,最終因為一個人為的疏忽而付諸東流,李盟盟其實很不甘心。但她再也無法心安理得地繼續接受家人的付出了,因此決定放棄復讀。而就在一家人已經絕望的時候,鄰居給李國新出了一個主意。

  李國新:我們的鄰居,他說,現在是網絡社會嘛,你可以上網發個帖子,萬一有什麼正直的(人),說不定能給你瞅個出路,這還是很有希望的。

  陳曉楠:所以覺得是萬分之一的希望?

  李國新:對對對。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用過電腦,就是現在也不大懂。鄰居說上網發個帖子,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帖子,也不知道這個東西能有多大的作用,就是想著姑且一試吧。

  在鄰居的建議下,抱著試試看的心情,8月12日,李盟盟托本家一位嫂子在網上發了一篇名為《開封縣縣招辦把我的大學夢毀了》的帖子。

  8月14日晚上,在成都,一個叫牛亞皓的記者正好在網上查找有關開封一處遺址的信息。他隨手翻了翻百度的貼吧,翻到了這個帖子。發帖人自稱李盟盟,說自己是開封陳留鎮四中的學生,今年高考考了565分,可是現在沒有任何大學上,就因為開封縣招辦把她的志願表鎖在櫃子里沒提交,毀了她的大學夢。最末尾有一個仰天大哭的頭像。大約是引不起大家的關注,當時這個帖子底下非常冷清,只有三個無奈情緒的網友回復。

  牛亞皓自己本身在高中復讀過兩年,深知復讀的壓抑和痛苦,也深知考了高分再復讀更是痛苦不堪。因此無意中看到的這個帖子,立馬引起了他的關注。牛亞皓說,當時他盯著電腦屏幕一遍一遍地問自己:這個帖子說的是真的嗎?

  短短三百字的求助信息,包括了名字、學校、事件,但是沒有聯係方式。牛亞皓就試著在帖子底下留了一個QQ號,等著、盯著電腦刷新,但是他等了一天都沒有任何的回復消息——李盟盟因為上網不方便,托本家嫂子發了帖以後便沒來看過。對牛亞皓來說,他自己也不清楚,怎麼就像著了魔一樣想要找到李盟盟,于是他千里迢迢動身到了開封,到了李盟盟所住的小山村。

  牛亞皓坐在院子里和李盟盟及其父母聊天,天漸漸黑下來。一時間,身後已經圍滿了李家的親戚和街坊鄰居。他們靜靜地聽完,你一言我一語地憤憤不平起來。

  “這個村,數這一家最窮,沒有院牆,屋子二十多年了,現在農村哪兒還有這樣的家?”“盟盟的妹妹供她上學供了三年多了,18歲的小女孩在外地打工不容易,省吃儉用錢都留給她姐姐。”“記者同志,您一定要幫幫盟盟,這一家現在是走投無路了。”

  其實不用他們說,我端起他們讓給我的西瓜,手在發抖。採訪完,夜色四合,我跳上車,默默地離開。

  ——牛亞皓

  8月18日,牛亞皓所在的《成都商報》發表了《招生辦忘提交志願,致高分考生夢碎》。8月19日,有網友將李盟盟“被落榜”的帖子,轉發上了微博。一天的時間,這條微博被網友轉發了超過10萬次,2萬多網友在網上參與了李盟盟“被落榜”事件的討論,還有多家媒體馬上跟蹤報道。一時之間,李盟盟成了新聞人物。

  李盟盟:許多外地記者給我爸打電話問這個情況,有的還採訪,最後電臺還來了。他們也和我說了,盟盟現在是個新聞人物,非常多的人關注你。我當時就感覺不可思議,我說我只是想上個大學,沒想制造什麼新聞啊,怎麼就成新聞人物了?

  陳曉楠:上了新聞了,上了電視了。

  李國新:我們祖祖輩輩都沒有這個奢望的。

  就在一家人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不知所措的時候,李盟盟和父親又聽到了這樣一個對他們來說絕對是意外驚喜的消息。

  李盟盟:好幾個記者和我打電話,他們說聽說你被學校錄取了?我說我不知道,我根本沒聽說這件事,你們怎麼都知道了?後來我直接向省招辦打電話,一問,確實已經被錄取了。

  李盟盟“被落榜”事件在網上傳開後,8月19日,有關文字材料就上交到了開封市委、河南省委;20日,河南省招辦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就李盟盟高考志願未提交一事進行了情況說明。省招辦同時還表示,在落實責任追究制,嚴肅處理責任人的同時,會積極聯係有關高校來抓緊妥善解決由此造成的問題,滿足考生升學的願望。

  鑒于縣招辦工作人員嚴重違反了工作紀律,並造成工作嚴重失誤和目前情況已經查明的事實,開封縣教體局研究決定,給予縣招辦微機員行政記大過並調離工作崗位的處分。我辦本著公平公正、有錯必糾和關愛每一位考生的負責精神,決定在落實責任追究制,嚴肅處理責任人的同時,積極聯係有關高校,抓緊妥善解決由此造成的問題,滿足考生升學願望!

  ——河南省招辦關于對開封縣考生李盟盟高考志願

  未提交一事的情況說明

  與此同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也同意補錄李盟盟為正式學生,錄取專業是該校的會計專業。

  一個持續了五十天的“被落榜”事件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這樣畫上了一個看似特別圓滿的句號,就連李盟盟一家人都感到猝不及防。

  陳曉楠

  一個小山村里的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他們的五十天,就這樣出其不意地展現在了公眾和媒體的面前。當然他們快速出現可能也會快速被湮沒下去。不過對李盟盟一家來說,他們走過的又豈止是這五十天的路程!這是五年,十五年,一家人的艱苦跋涉,這也是二十五年,三十五年,一個父親,他最大的心願。如今,李家人總算是跌跌撞撞、波波折折來到了這夢想已久的大學門檻面前,這似乎是個終點,但似乎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陳曉楠:現在你女兒上了學,算是熬出頭來了嗎?

  李國新:我們全家還是要努力地供孩子上學,還得繼續打這個仗。

  陳曉楠:你們一家子團結起來,就為了這一個目標,供這一個大學生出來。但是她出來之後,你覺得她能改變整個家里的生活情況嗎?

  李國新:這個現在不好說,我只希望她能夠過上好日子,這就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不奢望她對父母有多大的報答。

  陳曉楠:全家努力起來讓她上大學,是為了讓她自己過好日子?

  李國新:對。有一個就行了。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