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高材生

時間:2012-06-25 09:54   來源:中國臺灣網

  1924 年7月,林徽因和梁思成來到了美國的康奈爾大學,這是美國東部的一所名校。這一年,徽因20 歲。

  這里風景優美,空氣怡人。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位于美國紐約州的綺色佳城的康奈爾大學,他們一起利用暑假的時間補習功課、調整身心、適應新的環境,同時也開始了他們的追求和探索。他們制定了目標,準備9月份再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係注冊。和林徽因、梁思成一同到美國的還有梁思成清華的同窗好友陳植,他也準備學習建築。三個人都選了自己喜歡的課程開始補習,林徽因選擇了戶外寫生和高等代數兩門課程,梁思成選了三角、水彩靜物和戶外寫生三門課程。

  他們租住的公寓環境很好,有個小小的陽臺,黑色的雕花鐵欄呈半圓形。站在那個小陽臺上,可以看窗外的風景,可以眺望綠色的山谷和明亮的河水。白天,他們背著畫夾出去寫生,他們沐浴著盛夏的陽光,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傍晚回到宿舍,他們喜歡舒展四肢倚在陽臺上聊天、看書,一直到絢麗的夕陽漸漸西斜,黑暗將山谷吞沒。這里山明水秀,真是美極了!

  三個人都很努力,因為他們早就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看過,那里是美國著名的學府,環境一流。

  賓夕法尼亞州有“拱頂石州”之稱,是美國東部的工業大州,費城為賓夕法尼亞州最大的城市,坐落在德拉瓦和斯庫基爾兩條河流漲潮時的交匯處。這里曾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個首都所在地。從斯庫基爾河開始,是費城的西城,聞名全球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就建在河的西岸。

  賓夕法尼亞大學創立于18 世紀,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這所大學的學術風氣十分濃厚,歷任校長思想活躍,研究院也辦得很出色。賓夕法尼亞大學與德雷賽爾大學毗鄰,它與哈佛和斯坦福大學被認為是全美最好的三所學院。

  一個多月的補習之後,他們來到位于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係報到,可是校方告知他們,建築係只收男生,不收女生。學校的管理者認為,建築係的學生經常需要在夜里作圖畫畫,而一個女生深夜待在畫室是很不方便的,所以賓大一直不收建築係的女生。林徽因和梁思成商量後,她不願意離開賓大,所以只能改報了賓大美術係,同時選修了建築係的主要課程。賓大美術學院教學方式獨特,學院有一個設備齊全的工作室,學生可以隨時進去設計自己的作品。

  校園很美,到處都是綠樹和草地。建築係就在一幢小樓里,樓前是一大片的草坪,草坪盡頭是一片白樺林。建築係的課程大部分是在上午,下午主要以在教室繪圖為主。那時正是“ 包豪斯”建築思潮在國際建築學界流行的時代。當時建築係的兩位教授是斯敦凡爾特和保爾?克雷。他們都是歐洲學院派很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學生都非常喜歡他們。克雷在建築和數學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後來設計的華盛頓泛美聯盟大廈、聯邦儲備局大廈和底特律美術學校,這些漂亮的建築曾獲得嘉獎,成為他卓越才華的有力證明。

  賓大建築係也受到了“ 包豪斯” 思潮的影響,當時主要的教學思想是巴黎美術學院的教學思想,這一時期的學習給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學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他們以後的建築成就作了很好的鋪墊。

  校園的時光總是最美好的,但也是單調的,每天都是類似生活的重復和循環。梁思成和他的父親一樣,是一個嚴謹的人,所以對這種刻板的學習生活很容易就適應了,他非常專注、認真。他選修了高年級的西方建築史課程,這門功課的教授是阿爾弗雷德?古米爾教授。他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並且沉迷其中,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之後,梁思成每天都泡在圖書館,認真地記筆記,從各種書籍文獻中摘錄重要數據和評論,並把一些建築圖片用畫筆表現出來。這時的努力,為他成為一代建築大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梁思成忘我學習時,林徽因也一直在努力取得成績。林徽因沒有繪畫和制圖的基礎,不像梁思成有清華美術社的功底,她幾乎是從頭學起,可是她倣佛有著與生俱來的藝術氣質,她悟性特別好,對線條和形狀都有很獨特的見解,教繪畫的老師對她非常欣賞。

  林徽因不只是有靈性的女生,更是賓大校園里的校花。她的穿著還和在國內的時候一樣,淺色的上衣,深色的裙子,美麗而輕盈。

  她是一個從小就在藝術氛圍中熏陶長大的孩子,內心敏感而脆弱,所以每當奔走于美術教室和建築教室之間時,總會思念家鄉的姐妹,想念北京的父親和母親,想念新月社的友人。

  她在給徐志摩的信里寫道:“ ……我的朋友,我不要求你做別的什麼,只求你給我個快信,單說你一切平安,多少也叫我心安……” 這封信曾讓徐志摩產生了許多的聯想和想象,他以為是自己的機會,以為她仍在想念著自己。

  梁思成用他獨有的關切溫暖著林徽因,可是這種生活並不能讓林徽因滿足。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差異讓她感覺到學習的枯燥,梁思成又是一個太過于專注的人,很多時候會因為癡迷于設計而忽略了林徽因的感受。上大學的第一年,有一次,幾個同學來邀請徽因去野餐,徽因一口答應,因為她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同學們卻說要帶上梁思成,可是大家都請不動梁思成,于是和徽因打賭讓她去請,如果她能請動,就可以野餐時什麼都不用做。林徽因特意換了一身好看的衣服,神採飛揚地敲開梁思成的畫室。梁思成一抬頭看到徽因,高興地指著圖紙說:“ 徽因,你來看,這柱子已經在多大程度上克服了希臘早期建築那種大方塊式的呆板。柱基和柱頂過梁的一點點改變,就使十分穩固的建築獲得了極優美的倣生物體的動態。你再看這愛奧尼亞柱,柱式多麼雅致,線條多麼流暢,柱體凹槽的生硬被柱頂的渦卷形裝飾大大抵消…… ” 梁思成饒有興趣地跟林徽因講起了他正在研究的一處古建築的結構,徽因一眼就看出,那是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圓柱和衛城的愛奧尼亞圓柱。徽因讚同地看著,點著頭,等到梁思成說完,她講起了今天的野餐計劃,講起了和同學打的賭,她說:“ 你不能讓我輸給他們!” 思成這才注意到,徽因穿了一雙外出野餐的短皮靴,一頂遮陽帽斜斜地戴在頭上,顯得俏皮美麗。他遲疑了片刻,帶著歉疚對徽因說:“今天我還有好些事要做,你還是自己去玩吧!下次咱們找個好地方一起出去。” 梁思成的語氣很輕柔,但徽因知道今天已經沒有可能把他從繪圖板前拉開了。也許真正溫和的人都有著堅強的意志,因為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徽因失望地走了,愛一個人也許更多地意味著包容和接受愛人的一切。

  在賓大的這段時間,梁思成和林徽因經歷了一段感情上的掙扎,有時甚至會爆發爭吵。但梁思成對林徽因也很有耐心,很溫柔體貼。據說每次約會,梁思成都要在林徽因樓下等上二三十分鐘,林徽因每次都是打扮精致,姍姍下樓。梁思永曾經送他們一副對聯“林小姐千裝萬扮始出來,梁公子一等再等終成配”,橫批是“誠心誠意”。

  1926 年1月17 日,一個美國同學比林斯給她的家鄉《蒙塔納報》寫了一篇訪問記,記述了林徽因在賓大時期的學生生活:

  她坐在靠近窗戶能夠俯視校園中一條小徑的椅子上,俯身向一張繪圖桌,她那瘦削的身影匍匐在那巨大的建築習題上,當它同其他三十到四十張習題一起挂在巨大的判分室的牆上時,將會獲得很高的獎賞。這樣說並非捕風捉影,因為她的作業總是得到最高的分數或是偶爾得第二。她不茍言笑,幽默而謙遜,從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邊。 

  “我曾跟著父親走遍了歐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產生了學習建築的夢想。現代西方的古典建築啟發了我,使我充滿了要帶一些回國的欲望。我們需要一種能使建築物數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築理論。 

  “然後我就在英國上了中學。英國女孩子並不像美國女孩子那樣一上來就這麼友好。她們的傳統似乎使得她們變得那麼不自然地矜持。” 

  “對于美國女孩子—那些小野鴨子們你怎麼看?” 

  回答是輕輕一笑。她的面頰上顯現出一對色彩美妙的、淺淺的酒窩。細細的眉毛抬向她那嚴格按照女大學生式樣梳成的雲鬢。 

  “開始我的姑姑阿姨們不肯讓我到美國來。她們怕那些小野鴨子,也怕我受她們的影響,也變成像她們一樣。我得承認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為她們很傻,但是後來當你已看透了表面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她們是世界上最好的伴侶。在中國一個女孩子的價值完全取決于她的家庭。而在這里,有一種我所喜歡的民主精神。” 

  在美國同學眼里,中國學生多數是沉悶、刻板、僵化,唯有林徽因除外。她在美國這種自由的環境中真是如魚得水,她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她善于交際,她活潑、美麗、機靈,很多同學都非常喜歡她。林徽因、梁思成經常在不上課的時候約上陳植,去校外郊遊散步。出校門往北,不遠便是黑人的聚居區,林徽因東方式的美麗讓他們震撼,他們不無惡意地打著口哨,而林徽因總是落落大方地笑笑,從他們身邊走過。

  無疑,梁思成是一個嚴肅用功的學生,而林徽因則是滿腦子創造性的聯想,在工作中,也常常顯現出他們的這種差異性。賓大建築係老師經常布置一些別出心裁的作業,他們有時讓學生為毀損的建築作修復設計,有時讓學生重新設計凱旋門、紀念柱。這時候,林徽因常常是先畫一張草圖,隨後又多次修改,甚至丟棄,靈感不斷。就在她認為自己不可能完成這個設計時,梁思成來到她的身邊,以他那準確、漂亮的繪圖功夫,把林徽因繪制的亂七八糟的草圖,變成一張清楚而整齊的作品。所以,林徽因也承認自己是個興奮型的人,而梁思成的沉穩和林徽因形成了最好的互補,他們之間合作默契,在以後共同從事的事業中,這種默契一直保持了一生。

  梁思成雖然學的是建築專業,但他在音樂和繪畫方面都有很好的修養。賓大要求學生自己設計作品,他的第一件作品便是給林徽因做了面倣古銅鏡。那是用一個現代的圓玻璃鏡面鑲嵌在倣古銅鏡里合成的,銅鏡正中刻著兩個雲岡石窟中的飛天浮雕,飛天的外圍是一圈卷草飾,與飛天組合成完美的圓形圖案,圖案中間刻著:徽因自鑒之用民國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鐫並鑄喻其晶瑩不玨也。

  林徽因驚奇地讚嘆著:“這件假古董簡直可以亂真啦!” 

  梁思成說:“ 做好以後,我拿去讓美術係研究東方美術史的教授鑒定這個鏡子的年代,他不懂中文,翻過來正過去看了半天,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厚的銅鏡,從圖案看,好像是北魏的,可這上面的文字又不像,最後我告訴教授,這是我的手藝。” 

  林徽因的大學檔案顯示,自從1926 年春季班開始,林徽因已經是建築係教授的助理,下學期時已經是建築設計課的輔導員。她究竟是如何打破賓夕法尼亞大學校規的,我們無法知道。反正從第一年開始,她已經開始和梁思成一起上建築課了,老師曾經誇獎他們兩個的建築圖紙“無懈可擊”。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