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2 飯前洗手,飯後漱口

時間:2012-08-29 10:4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幾乎所有的事情離開雙手都無法完成,因此,手在從事活動中就會不可避免地沾上一些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細菌。俗話說“病從口入”,所以我們在吃飯或吃東西之前一定要洗洗手。此外,飯後漱口也很重要,它不僅是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時清洗掉吃飯後留在齒縫間的食屑,從而保持口腔的清潔。這就是民間諺語所說的“飯前要洗手,飯後要漱口”的健康原則。

  飯前洗手,健康長久

  老話說:“經常洗洗手,病毒不入口。要想離藥罐,洗手再吃飯。飯前便後洗凈手,骯臟東西順水走。”這句話充分地說明經常洗手對健康的重要性。

  手是人體最忙碌的“外交器官”,我們要從事的一切活動都要靠它去完成。各種勞動與工作,都需要它一馬當先,並且什麼臟活累活都需要它去完成。最起碼的日常生活更離不開它,比如穿衣、做飯、洗腳、穿鞋、倒垃圾、刷痰盂、揩大便等,都要用手去做。那麼,這樣一來,我們的手上就會很容易地沾染上許多病原體微生物。因此,手是很臟的。

  在一些外出活動中,我們的雙手也會不可避免地沾染許多細菌。比如,當我們在外出旅遊、執行任務與參觀學習時,手由于經常接觸一些物品。特別是你與一些傳染病患者接觸時,他身上所帶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就會傳染到你。就算你平時很少接觸病人,但是生活中還有一些表面健康而實際體內卻帶有病毒的人,也會常常把致病細菌傳播到各種用品用具或工具上,這樣當你的手接觸後,這些致病菌便會來到你的手上。因此,經常洗手殺毒是很重要的。

  經實踐調查發現,一只沒有洗過的手,至少含有4萬∼40萬個細菌。尤其是在沒清洗的指甲縫里,隱藏的細菌多達38億之多。一只沒有清洗幹凈的手上,殘留的細菌高達近10萬。另外,健康專家通過一些患有急性痢疾病的人做了一個實驗,發現患者大便後,即使用了多達5∼8層的衛生紙,痢疾桿菌還是能滲透到手上的。而且這些痢疾桿菌可以在手上存活3天,而那些流感病毒,則可以在一個潮濕溫暖的手上存活7天之久,真是駭人聽聞。可見,我們只有把自己的雙手徹底清洗幹凈,才能確保衛生健康。

  人們常說的“菌從手來,病從口入”。如果我們在飯前便後不洗手,就極易把細菌帶入口中,吃到肚里,從而引起疾病,危害健康。所以,我們要經常洗手,以保持手的清潔。人們所說的“便後洗手”,就是因為糞便是各種細菌含量最多的東西。為了讓大家盡量避免把細菌帶入口中,你要是能做到飯後便前也洗手就更好了。所以,健康養生,平時就要養成勤剪指甲,飯前、便後、勞動後洗手的習慣。

  掌握科學洗手的方法

  經常洗手,是良好的衛生習慣。洗手雖然人人都會,但也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確保將自己的雙手徹底洗幹凈。

  那麼,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將雙手洗幹凈呢?我們洗手的目的,就是要除掉黏附在手上的細菌和蟲卵,因此最好不要用盆洗。採用流水洗手,才可能衝掉手上的細菌,但是只用清水衝洗,只能洗去手上80%的細菌,那麼如果在衝洗一遍之後再用肥皂洗手,之後再用流水衝洗,則可以洗去手上99%的細菌。

  此外,洗手時,也不能幾人同用一盆水,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互相傳播疾病。

  飯後漱漱口,健康才長久

  古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食畢當漱口數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說明了飯後漱口的重要性。在明代,人們發明了牙刷,這就更加有利口腔的清潔和身體健康。

  有人檢驗,在一毫升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萬∼50萬個微生物,試想如果不把它們吐出來,將會帶來多少危害。而口腔是我們飲食與氣體出入的門戶,也是造成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保持口腔衛生是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常,我們每餐咀嚼進的食物碎屑,會粘在口腔黏膜、牙縫和牙齒的表面。而這些殘留物如果不清除出來,將會帶來很大的危害。比如,一些遺留在齒間的渣屑以及口腔中的乳酸桿菌,一段時間之後,往往酵解為酸類物質,而這些酸類物質則會使牙齒表面的那一層堅硬而光滑的釉質脫鈣,從而產生空洞形成齲齒。隨著齲齒不斷加深,就會波及到牙健神經,這時就會引起牙痛;如果齲洞過深,就會損及牙腔,進而引發一些並發症,同時也會帶來胃腸道疾病。因此,所謂“飯後漱口,早晚刷牙”是有一定道理的。

  飯後漱口有方法

  我們知道,飯後漱口是有益的,及時漱口,可以保持口腔健康預防牙病。但是,漱口也要採用正確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茶水漱口:實踐證明,茶葉中含豐富的維生素,可以補充人體內維生素的不足,重要的是有防齲效果,可以防止齲病的發生;而且,泡茶的水還有殺菌作用。因此,每次在飯後,用茶水漱漱口,不但可以解除口腔中的油膩,清除牙齒縫中的食物,更有堅固牙齒,清熱解毒,健齒化腐的功效。

  二、溫水漱口:養生專家“冷食不用熱水漱口,熱食不用冷水漱口”的主張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經常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漱口,由于冷、熱的刺激,會導致牙齦出血或牙髓痙攣,影響牙齒的正常代謝,從而造成牙齒提前脫落。所以,平時漱口都要用溫水,一般在35℃左右最佳。

  健康小貼士

  平時吃水果後一定要及時漱口,因為大多水果中都含有果酸和可發酵糖類,而這些物質含有可能損害牙齒的腐蝕劑,特別是一些較酸或較甜的水果,比如山楂、蘋果、橘子、大棗等。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