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二章

時間:2012-11-23 07:42   來源:

  第二章

  在我成長的記憶中,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與電影相比。破舊的低價影院日場門票僅售兩美元二十五美分,騎自行車一下子就能到。那時我才八歲,常用收集飲料罐賺到的幾個二十五美分硬幣來買門票。星期六,電影院是我的課堂;星期日,它就成了我的教堂。在那些歲月里,《特隆》、《神槍小子》、《致命武器》就是我的玩伴、保姆和老師。坐在不時閃爍亮光的黑暗中,幻想著自己是電影里的任何一個角色,而不再是那個來自波士頓郊區的無趣的帕特。每次看到最後,大屏幕上字幕滾動時,我甚至不敢相信那些都是真人的名字,他們是多麼幸運啊!

  當然,電影並不是我生活中唯一的樂趣。我還打棒球,父親常引以為傲。我讀了不少書,母親也因此頗感欣慰。但我童年時期的很多夢幻都或多或少會受那些電影的影響。在奔跑著接飛來的棒球時,我會想到電影《天生好手》;騎著十擋變速自行車時,我會祈禱自己能像

  《E.T.外星人》里那樣飛起來。我一直感激電影給我平淡的童年生活注入了那麼多令人興奮的奇思妙想。

  “追逐夢想”,我在高中指導教師那里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當時,我坐在老師的沙發上,低頭凝視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裝的招生手冊。“追逐夢想!”名人潦草的簽名留言中十有八九都有這句話。

  每一期奧普拉脫口秀里的成功故事中也有這句話,緊張得汗流浹背的告別演說者也會套用這句話,甚至連算命先生也要引用這句話。電影《追逐夢想》引領我一路走來,走南闖北:作為地毯清潔工的兒子,為了生計,從一個陌生的文化群體走到另一個陌生的文化群體中,從岩石嶙峋的海岸線走到開闊平坦的海濱,從穿著考究、表情強硬、說話刻板、穿著厚重滑雪衫的波士頓人,變成一個說話慢條斯理、穿著休閒無袖緊身背心、喜歡衝浪的加利福尼亞人。

  和每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一樣,我要將理想付諸行動。搬到宿舍的第一個禮拜,我就抱著蘋果電腦寫劇本,甚至都懶得拆行李,整理房間。不管我有多熱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活,在洛杉磯我還是個局外人,像一個光看不買的顧客,只能用鼻子貼著櫥窗玻璃往里看。多年以後我才認識到,在洛杉磯,每個人都是局外人。有些人稍微好一些,但也不過是和著音樂點點頭打打拍子而已。大家都在“追逐夢想”,“永不放棄”。

  我的第一次鴻運來得很早,但像多數珍貴的東西一樣,得到它完全出乎意料,而且,它根本不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大學新生晚會上充斥著喧鬧的笑聲,十幾歲的孩子已經懂得言不由衷,故作姿態。她倚在門邊的牆上,一副置身事外的神態,可她那雙活潑好動、睿智的眼睛卻背叛了她。她不可能孤身一人,甘于寂寞。于是,我喝了一杯桶裝的溫啤酒壯壯膽,向她走了過去。

  “你好像很無聊。”

  那雙烏黑的眼睛從頭到腳仔細地打量了我一番。“有什麼建議嗎?”

  “建議?”我支支吾吾。

  “是要為我解悶嗎?”

  她美麗的容顏著實令我局促不安,不過,我還是希望我的緊張沒有表現出來。

  “看起來這很可能是我一生面臨的挑戰。”我答道。

  “你準備好了嗎?”她問。

  就這樣,我和艾瑞娜一走出大學校門就結婚了,我們對結婚從來就沒有什麼異議。

  我們倆是同學中結婚最早的。租用男士晚禮服,訂了鑲裙邊的三層蛋糕。所有人艷羨的目光都盯住我們倆,就好像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新娘伴著亨德爾《水上音樂》的節奏緩緩走過。艾瑞娜光彩照人。在婚宴上,她的美艷令我窒息。我嗆了好幾次,幾乎無法喝完杯中的美酒。

  十年來,我一直是高中英語教師,同時也寫劇本。學校課程表給了我充足的時間自娛自樂:下午三點放學以後、節假日、暑假。我常常給業內朋友的朋友寄去電影劇本,不過總是沒有回音。艾瑞娜從來沒有抱怨我把時間消磨在鍵盤上,相反,她很高興我能從寫作中得到樂趣,我也同樣支持她把時間花在草木種植和設計圖上。

  自從一起從迎新晚會上溜出來後,我們就始終保持著一種平衡感——不過于纏綿,也不過于疏遠。

  我們都不想出名,也不想太富有。雖然聽起來很平庸,但我們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只要我們能身心愉快。

  然而,我的耳邊總是回旋著電影放映機發出的咯吱咯吱的聲音,我無法放棄好萊塢之夢。不過,我想得最多的並不是戛納電影節的紅地毯,而是在放映機旁觀賞電影演員說著我寫的臺詞——不管什麼樣的演員。不管什麼樣的電影——哪怕只是用多倍變焦鏡頭拍攝、低成本創作、用一閃一跳的十六英寸屏幕播放的影片。這才是我想要的。

  大概一年前,我在一次野餐中遇到一位經紀人,她對我那部寫陰謀的劇本很感興趣,劇本名字是《窺殺》。故事講述一個投資銀行家在地鐵站突然停電的情況下錯拿了他人的筆記本電腦,之後其生活也隨之徹底改變,黑幫殺手和中情局特工開始肢解他的人生,就像納斯卡賽事(美國全國運動汽車競賽)的工作人員換輪胎一樣迅速。他的生活一團糟,愛妻也離他而去。當然,他最後還是贏回了妻子的愛。雖然最終遍體鱗傷,但他變得更加睿智,對生活也多了一份領悟。情節不是特別新奇,但行家還是覺得劇本寫得不錯。最後的結果令人興奮,我得到一筆小額稿費外加可觀的修改費。甚至在業界,我也受到了捧場,《綜藝》雜志刊登了我的照片,還有兩個專欄文章專門介紹我:一個中學教師的成功之路。那年我剛三十三歲,而且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人們常說:

  追逐夢想,

  永不放棄。

  或許另外一句諺語更為恰當:願望成真必招禍,福兮禍所倚。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