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章 上天賜予我一枚硬幣(2)

時間:2013-03-06 14:28   來源:中國臺灣網

  由于工作性質使然,我每天早上8點必須到辦公室,晚上鮮有7點前能到家的時候。然而下班之後,我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馬修身上。其他人警告我們,家里有新生兒的時候,男孩子們容易變得有攻擊性。我回想起自己的哥哥9歲還是10歲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喜歡折磨別人的人。他曾經試圖用貓食喂我,還往妹妹的巧克力布丁里撒胡椒粉。有時候,他會藏在床底下或者壁櫥里,等到熄燈了以後就跳出來,尖叫著嚇我。世界上真的有食屍鬼啊,等到他們長到十幾歲跑出來嚇人時你就知道了。但即便是小男孩兒,也會有長大的一天。

  不知道馬修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但是我猜測馬修的反應會符合家族傳統,因為他的性格也有些暴躁。在女孩子們出生之前的一兩年,我們買了一本名為《如何養育精神飽滿的小孩》的書,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一些極小的事情,例如襯衫衣領上的小標簽令他不太舒服就能讓他大鬧一場。他是一個固執的小孩兒,總是在甜美和邪惡之間搖擺,每次轉變,持續的時間都很長。

  瑪麗和塔米給女孩子們洗澡的時候,我就和馬修一起吃晚餐。在春天暖和的夜晚里,我會帶著他去公園。去公園的路上,我經常回想起馬修的童年也是普普通通的,沒有什麼特別。

  馬修吃東西的時候總是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音,1990年秋天,馬修18個月大的時候,我們急匆匆地把他送到急診室,當時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在醫院里的那幾天,醫生們忙著做測試,他們告訴我們說,馬修生來就有雙主動脈弓。往心臟輸血的血管把氣管纏住了,他就像一棵被藤蔓纏住的樹。

  但是馬修是一位戰士,手術之後,他很快又變得活蹦亂跳了。5年後,馬修很喜歡聽到別人誇獎他是一個勇敢的病人,即便是手術期間,他也總是樂嘻嘻的,經常開懷大笑。他把術後留下的疤痕看作是榮譽。“你現在可以自如地吃飯了。”我跟他開玩笑說,“還記得你2歲的時候,媽媽和我發現你從垃圾桶里翻找玉米粒的情形嗎?”當時,我和塔米正在洗餐具,聽到馬修不知道吃什麼東西吃得吧唧吧唧地直咂嘴,我們湊上前一看,發現他正在吃已經倒進垃圾桶里的玉米粒兒,他抬起頭看見我們後,衝著我們直樂。

  春天快結束的時候,女孩子們晚上就能不吵不鬧地睡覺了,馬修也能夠按照日程表規律地生活。上床睡覺之前,塔米和我還能有一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我們都覺得終于從滿是泥沼的小路上爬出來,走到寬敞的大路上來了。我們把原來的轎車換成了迷你型貨車,有時候也冒險出門旅行幾天,甚至去拜訪親友,一路上當然也是拖兒帶女的。兩個女兒總是被安放在雙胞胎嬰兒車里,我們則背著一個裝滿尿布的大包,5歲大的兒子繞著我們上躥下跳地來回奔跑,模倣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英里大賽上賽車的聲音。

  然而,兩個女兒還不滿一歲的時候,我們就看出來她們朝著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發展著。起初,凱麗給我們的挑戰算不上太艱巨。為了疏導她耳朵里的積液,在她的耳朵里裝了導管也已經有一個月了。到聽力學專家那邊做了幾個測試後,我們確信雖然一只耳朵受感染,但手術並沒有影響凱麗另一只耳朵的聽力。有很多小孩子耳朵里都安裝了導管,在耳朵里裝導管就像長尿布疹一樣稀松平常。然而,單是看著她,我們就知道凱麗的問題不僅限于耳道黏稠。

  塔妮的皮膚慢慢蛻變成嬰兒特有的那種粉嫩皮膚,凱麗的皮膚仍然是紅彤彤、皺巴巴的。塔妮一出生,一雙眼睛就含著笑意,而凱麗的眼神卻總是很空洞。塔妮開始在地上到處爬,自己能夠站起來,一步一步做到一個蹣跚學步的孩童能夠做到的一切時,凱麗卻在病榻上漸漸失去活力。然而,這兩個女孩子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她們的性格。塔妮總是開開心心的,很和善;凱麗則經常哭,所以我們都叫她愛哭鬼。

  我們的兒科醫生似乎並沒有特別在意,但是由于我們已經有了馬修的前車之鑒,塔米和我都非常緊張。在兒科醫生的推薦下,我們到病童醫院拜訪了一位物理治療師,隨後又陸續招募了很多專業人士,這位治療師是我們龐大專家團隊里的第一位成員。很明顯,一周一次的會面並沒有幫凱麗取得多少進步,于是塔米又讓凱麗在一間私人診所登記就診。每周,塔米帶著凱麗進行三次物理治療,進行物理治療的過程中,醫務人員會不厭其煩地哄騙躺著的凱麗坐起來,然後用坐著的姿勢扭動屁股在房間里移動。

  我們必須承認被塔米的產科醫生說中了,塔妮和凱麗一周歲生日剛過沒多久,我們就意識到需要一棟大些的房子了。我們的餐廳堆滿了玩具和踏板車,自從兩個女兒出世以後就沒有在那兒好好吃過飯。我們的廚房,還沒有“工作間聚餐的地方”大,必須輪流才能在廚房里吃晚餐。兩個小小的洗手間總是人滿為患。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