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二卷:南部臨戰指揮情治中心

時間:2013-07-15 14: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南部臨戰指揮情治中心,三道金屬制重門可防輻射 

  1952年,海軍總部奉命將這棟建築物移交“總統府”第三局接管,整修後作為蔣介石在南部“駐蹕”之所,並且定名為“西子灣行館”。由于西子灣背山面海,蔣介石在此心情倍感舒暢,因此時常同宋美齡南下“駐蹕”。尤其自1951到1966年間,每年6月16日“陸軍官校”校慶,蔣介石都會親自南下主持,並住在行館中。 

  兩層樓的西子灣行館,綠牆白瓦,每層樓面積約429平方米,綠色外觀和蓊鬱林木相互掩映,建築多處可見匠心,行館內古木、花臺、石燈、奇花、小橋、池塘的庭園造景優雅,可眺望西子灣美景。附近幾棟較小房舍由警衛與隨從人員居住,分別由木構的過水廊道連接,廊道動線與內部空間緊密接合,廊道屋瓦材料則與主體建築相同。 

  西子灣沙灘廣闊,風景宜人,蔣介石與宋美齡常常在西子灣沙灘散步、觀落日,當時擔任戒備的海軍為保安全,常派驅逐艦警戒,並派一排陸戰隊士兵與兩輛水陸兩用戰車灘頭防衛。事實上,“要塞警備森嚴,像一道城牆一樣,根本沒有辦法進去,再加‘總統府’內部警備森嚴…… 恐怕還有電網地道”。 

  1958年金門炮戰期間,蔣介石也曾長時間住在西子灣行館,與金門防衛司令部討論戰術指導,並由此赴澎湖督運軍用物品,每日辦公均在十小時以上,前後長達一個月。為擔負軍事指揮功能,臺灣軍方也在壽山鄰近蔣介石行館處設置地下臨時戰情指揮中心,地勢東高西低,入口兩處,除有碉堡式警衛室,並具防原子輻射功能,三道金屬制重門厚均超過十厘米。  

  指揮所內外都有發電室,通風良好;內部石壁外加一層金屬皮,通道僅可容兩人側身而過,每隔一段路就會有凹進牆壁的警備空間,不過戰情中心僅數平方米大,房中有日光燈、吊燈等設備,並鋪有木地板,平均高度約兩米。尤其第三道門內通道有處蓮蓬頭,應該是進入防原子輻射指揮所內衝去輻射物用,不過目前早已荒廢數十年。 

  蔣孝勇曾養傷外賓來臺時,西子灣行館也是蔣介石在南臺灣重要的宴會場所,例如蔣介石于1957年即在此處接待訪問臺灣地區的約旦國王侯賽因。又如伊朗國王巴列維于1958年訪問臺灣地區,也是到南部參觀海軍基地與三軍演習,並由蔣介石在西子灣晚宴;不過由于西子灣行館空間較小,因此蔣介石當晚係安排巴列維赴高雄圓山飯店休息。1960年,越南總統吳庭艷訪臺,蔣介石也是選在西子灣行館與他餐敘,就軍事問題交換意見。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