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的中國,政治風雲變幻莫測,人的生命朝不保夕,那可真實名副其實的亂世啊!
有多亂?如果有人聯想到現在的阿富汗和索馬里,就其情形來說,那也不能說沒有可比性。
有以下三點為證。
第一,國家分裂,軍閥割據。自1911年武昌起義建立南北兩個政府,特別是袁世凱大總統1916年去世後,國家表面的統一也難以維係,一直處于分裂狀態。歷史學家黃仁宇說,“中國在一九二零年代已失去有效之中央政府,軍閥割據之情形,可與東漢滅亡後之分裂局面相似。”
第二,混戰不絕,炮火連天。10余年的時間里,大規模的戰爭就達140次,平均一年要打10次以上的戰爭!地方內部你爭我奪的戰爭也不在少數,據一位叫李白虹的先生提供的資料,1912年到1932年的20年間,僅四川一省軍閥之間的戰爭就達479次,平均每月2次!
第三,政局動蕩,政府更迭頻仍。北洋集團當政15年,政府更迭達46次,作為政府首腦的總理就有29位,平均4個月換一次政府。
亂是亂,線索也還是可以梳理出來的。帝制結束後,就當時國內的政治勢力來看,基本上可以說有兩大勢力舉足輕重。
一個是北洋軍事政治集團。他們在實力上佔優勢。在中華民國的前15年,佔據著法統地位,把持著被國際承認的中央政府。當然他們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不時會兵戎相見,打得昏天黑地!
一個是國民黨(同盟會、中華革命黨)。他們長期處于反對派地位,也在南方成立了不被國際承認、實際上連他們自己也底氣不足、多半還要還牽強附會引用北洋政府的法統的“中央政府”,與北洋集團分庭抗禮。這個由國民黨主導的南方政府內部也是魚龍混雜,三心二意,彼此間發生的規模不等的戰爭一點也不比北洋集團內部的少。
這兩大勢力間,也不斷和縱連橫,化敵為友,秘密勾連的事情屢見不鮮。
說到亂,還有一點不能不說,那就是,這個時候的中國,辦自己的事情要看外國人的臉色!而外國人,紛紛插手中國的事,而且他們的利益也各不相同。
要說,中華民國,應該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的意思了。豈止人民做不了主,就連國家的統治者,事實上也做不了主的!袁世凱算是政治強人了,可是日本逼迫他簽訂“二十一條”的時候,看了文本,袁世凱氣得差點吐血,逐條批駁,說這條幹涉內政,那條喪失主權,可是他還是不得不忍辱懷怒簽上自己的大名,堂堂大國的國家元首,只能通過私下里偷偷做小動作,阻撓他親筆簽訂的外交條約的實施,以此盡可能挽回條約帶來的損失,發泄心中的不滿!
說到外國,籠統說列強,也可以的,但是細分析起來,有三大勢力:美、英;日本;蘇俄。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利益,都想追求在華利益最大化。當然這三大勢力表現程度不完全相同,有的在追求自己在華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多少考慮中國的利益;有的則非常惡劣,為了自己的一粒芝麻,丟去中國的一百個西瓜,連眼也不眨一下,欺負中國真是不遺余力!有的偽善,有的赤裸裸真惡!總之沒有他們的點頭,中國人要辦成事,太難!當然,沒有他們的背後插手,中國的事,也不會那麼多、那麼難辦!
你未唱罷我登臺,當時的中國政治舞臺,真是一幕幕情節驚險復雜、精採絕倫的連續劇!
古語雲:亂世出英雄!因此,那些出身不同、長相各異但是懷有政治理想、抱負遠大的男人們,免不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孫中山、袁世凱,曾經是敵人,也曾經是朋友,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他們都曾經活躍一時,但是也都帶著迷惑和遺憾而去。
袁世凱的死,導致北洋集團的分裂、混戰;孫中山的死,也導致國民黨群龍無首,明爭暗鬥。
混戰不止的北洋集團把持著北京的中央政府;明爭暗鬥的國民黨也成立了國民政府,南北對侍著。雙方無不信誓旦旦,做著武力統一中國之夢。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出人意料的是,在孫中山死後短短的一年時間里,資歷不深的外省人、小子輩──年輕軍官蔣中正,後來居上,跨越道道障礙,竟一躍成為國民黨內的最高實權人物。
蔣介石,這位令人捉摸不透的後起之秀,不僅迅速掃清了廣東,而且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經歷了重重艱辛,完成國家統一的大功,居然在他的手上告成!
當是時,後來居上的蔣介石,在中外人士的心目中,簡直就是謎一般的人物!
的確,蔣介石的驟然崛起,崛起後的沉沉浮浮,無不充滿著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