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年的春天。上海火車站,已過了晚上十時。幾個衣著考究、頭戴禮貌的人,一邊談笑風生,一邊向站臺走去。
突然,一個身穿黑呢軍裝的矮瘦刺客,從身後悄悄靠近,向正要登車的男子開槍射擊,男子手捂右腰,應聲倒地。
頓時,站臺上一片混亂。
刺客趁機慌忙逃走。
這是一起驚天血案!
消息迅速傳遍大江南北!
各大報紙都以條報導說:帶領國民黨獲得國會兩院多數席位、責任內閣總理當然人選的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啟程進京組織責任內閣時,遇刺身亡,終年32歲。
看到這個消息,蔣介石驚詫不已。
經過陳其美的同意,蔣介石于去歲冬從日本回國,幾個月來,因仍怕刺陶之事被人揭發,並不敢在上海政界中露面,而是深居簡出,過起了隱居般的生活。
蔣介石不知道,自己的這種隱士般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但是,這起民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暗殺血案,似乎又預示著,變局就在眼前了。
蔣介石急忙找到陳其美,了解情況。
他從報章上已經得知,當時為宋教仁送行者,除了黃興、廖仲愷、于右任外,還有陳其美。
而且,蔣介石還知道,在國民黨的領袖人物中,黃興與宋教仁關係最為密切,孫先生和陳其美,則對宋先生頗有微詞。
“會不會是袁世凱幹的?”聽完了陳其美講述宋教仁遇刺的情形後,蔣介石問。
陳其美說:“你在報章上也看到了吧,‘眾目昭彰之地,竟有兇人,敢行暗殺,人心險惡,法紀何存?’這是袁大總統在宋案發生次日發布的通電,大總統還命令‘重懸賞格,迅緝真兇,徹底根究!’國人會懷疑是他指使的嗎?”
或許是想起去歲陶案發生後以滬軍都督名義頒令要迅緝兇手之事,兩個人心照不宣,對于大總統的這個命令,也只是一笑而已。
可是,與去年刺殺陶成章案不同,命令嚴拿兇手的人,恰恰是最不願意拿到兇手的;而這次,血案發生地的上海,屬于國民黨的勢力范圍,地方當局言行一致,行動迅速,僅僅兩天以後,兇手即告落網。
經過審訊,案情復雜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