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到弗農山莊後的幾個月里,華盛頓不僅瘧疾復發,其他病症也接踵而來。在懷疑自己得了肺炎之後,華盛頓的心情無比焦慮。不過,華盛頓最終還是戰勝了疾病,再次恢復了健康。他懷著萬分的期待,繼續開始了戎馬生涯。1758年4月初,他被任命為倫敦堡的指揮官。此時的弗吉尼亞總督已經不再是德威迪,將會接替他職務的人名叫弗朗西斯福基爾。在福基爾到來之前,行政委員會主席約翰布萊爾暫時兼任了總督一職。對于華盛頓,布萊爾先生賞識有加。
與此同時,英國國內的形勢也是一片大好。當時的內閣主持威廉皮特,作風幹練而富有開拓精神。在他的帶領下,英國正在從美洲戰役的泥沼中慢慢爬出。被人民寄予厚望的勞頓勳爵,沒能在任職期間有很大的作為。而歸根結底,這是由各殖民地間的不合作造成的。功績不佳的勳爵返回英國後,艾伯克少將接任了美洲軍區總司令一職。從那以後,部隊也被分成了三支,分別由阿姆赫斯特、艾伯克和福克斯三位將軍率領。各支部隊明確分工,分別負責各自任務。阿姆赫斯特將軍,將負責攻佔北方的路易斯堡;艾伯克將軍,將率軍進攻王冠角;而奪取杜凱納堡的任務,則落在了福布斯將軍的頭上。
看到自己心中期待已久的進攻杜凱納堡的任務終于有了眉目,華盛頓心中欣喜不已。為了完成心中的目標,他堅定不移地留在了軍隊。在福克斯將軍面前,已經晉升為少將的斯坦威克斯沒少為華盛頓美言。這也讓將軍在以後的日子里,都對華盛頓信任無比。
弗吉尼亞部隊的總指揮,依然由華盛頓擔任。議會經討論後決定,將弗吉尼亞部隊擴張為兩個團,每團增至1000人。在福克斯將軍的統率下,這兩個團都將參加奪取杜凱納堡的戰役。手下掌有實力雄厚的部隊,華盛頓終于迎來了一雪前恥的機會。他在給弗朗西斯的一封信中寫到,這一戰絕不會再失敗。
趁著杜凱納堡之戰還未打響,我們先把視線轉移到英軍的其他兩路。1758年5月底,1.2萬人的大軍在阿姆赫斯特將軍的率領下從哈利法克斯起航。著名的詹姆斯伍爾夫準將,也隨著部隊一起出發。長達18年的軍營生
活,讓還不到31歲的伍爾夫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身為功勳卓著的伍爾夫少將之子,他很好地印證了“虎父無犬子”這個道理。
7月2日,在阿姆赫斯特的率領下,艦隊成功抵達路易斯堡西邊的加伯魯斯灣。除去會在隨後抵達的300名民兵、400名加拿大人和印第安人,當時的路易斯堡內有法國駐軍2500人。與此同時,惡劣的氣候讓阿姆赫斯特的部隊被困幾日後仍無法登陸。趁此機會,法國人加緊了沿海地區的防守。
7月8日,阿姆赫斯特把隊伍分成三個小分隊,分別委派給了三位準將——伍爾夫、懷特摩爾和勞倫斯。防守最薄弱的港灣西邊,被英軍定為登陸地點。在其他兩支分隊的掩護下,伍爾夫開始帶領隊伍在那里登陸。在此次戰役中,注定要被載入史冊的理查德蒙哥馬利登上了歷史舞臺。由于在作戰中勇猛無比,伍爾夫一等戰爭結束便將他提升為上尉。隨著部隊成功登陸,圍攻路易斯堡的號角也隨之吹響。惡劣的天氣讓重型武器根本無法上岸,而這絲毫沒有動搖阿姆赫斯特進攻路易斯堡的決心。就在這危急的時刻,伍爾夫立功了。他率領的部隊成功佔領了港口北邊的燈塔角。如此一來,炮兵連便可以在那里集合,繼而協助其他部隊。在炮兵的支援下,阿姆赫斯特率領著部隊從容地進發,一點點地向敵人逼近。
7月21日,英軍成功摧毀敵軍艦隊。25日夜晚,隨著英軍的海軍中隊成功登陸,敵人殘余的海軍也被全部掃清。法軍指揮官德魯庫爾可謂英勇無畏,他拼命抵抗到了最後一艘船只被摧毀。一開始,他還因條件過于苛刻而拒絕接受投降條款。但在部下和當地居民的苦苦哀求下,他做出了讓步。
戰鬥過程中,法軍的11面國旗被英軍收繳。當阿姆赫斯特上尉,也就是阿姆赫斯特將軍的弟弟,帶著象徵勝利的法國國旗回國後,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同時受到國民熱情擁戴的,還有舉薦阿姆赫斯特的波斯科恩議員,以及那個在戰場上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硬漢——年輕的伍爾夫。
艾伯克將軍率領著7000名正規軍,以及9000多名來自新英格蘭、紐約和新澤西等地的地方軍,奉命攻打香普蘭湖王冠角。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帕特南少校,曾經率領著英軍在這片土地上打得法軍上校狄高迪落荒而逃。故地重遊後,帕特南少校的偵察部隊為艾伯克帶回了關于敵軍的詳細情報。英軍已是蓄
理查德蒙哥馬利(1736年12月2日—1775年12月31日),愛爾蘭裔美國軍人,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少將。
勢待發,只等將軍一聲令下便開始進攻。
華盛頓遠沒有想到,自己參加的第三場戰役的節奏會如此遲緩。由于初到異國,人生地不熟的指揮官福布斯將軍被迫留在費城,整日忙于相關事務。作為先遣部隊的指揮,布凱上校將一支正規軍集結于雷斯頓,以此為中心號召各支部隊陸續靠攏。同一時間,華盛頓將手下共計900人的民兵團集結在了曼徹斯特。在看到勝利的曙光後,他又召集了700名印第安武士來到此地。
在戰爭打響前的緊要關頭,華盛頓被行政委員會主席賦予了一項重要權力。那就是,允許華盛頓在必要的時刻徵用當地居民的物資。一來是因為覺得自己很難掌控這麼大的權力,二來是因為內心對農民的深切同情,華盛頓在日後並沒有過多地行使這項特權。
返回曼徹斯特之前,華盛頓得知了重要情報。約翰聖克萊爾爵士以及布凱上校在與華盛頓的會晤里,將前線的詳細戰況向他一五一十地說了。正是前線戰況的緊急,讓華盛頓果斷下達了命令:前進!
曼徹斯特城內的情況,實在有些不容樂觀。不僅士兵們的情緒一天比一天焦躁,當地居民的抱怨聲也因為軍隊的打擾而越來越大。另外,那些印第安人也不出意料地都當了逃兵。終于,在7月2日那天,焦慮不已的華盛頓接到了率部隊開往坎伯蘭堡的命令。
為了避暑,華盛頓給缺少軍服的士兵們想了個好辦法,那就是穿上印第安人的獵裝。沒想到,這種衣服很快就在當地流行開來。這種獵裝,便是後來的美國步兵裝的前身。
7月21日,捷報傳來。在得知路易斯堡已經被阿姆赫斯特將軍與博斯科恩將軍攻佔後,士兵們歡呼雀躍。勝利的消息不僅鼓舞了士兵們對戰爭的信心,也堅定了華盛頓的信念。在他看來,至少是為了心愛的姑娘,自己也要建立一番功勳。所以,當得知總司令可能派出一支先遣部隊的消息後,急于出人頭地的華盛頓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多次提出渴望奔赴前線。
對于那條布雷多克將軍開辟的道路,華盛頓熟悉極了。沒想到的是,部隊決定不走這條路。深感意外的華盛頓就此與指揮官進行了多次爭論,但收效甚微。布雷多克當日的戰敗,為軍官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他們寧願放棄現有的道路,也不願再去冒險。對此,弗吉尼亞議會也深表遺憾。
于是,部隊決定開辟新的道路。一直到9月1日,這項費時費力的工程還沒有完結,而士兵們早已萎靡不振。不得不說,修路工作讓部隊錯過了良機。根據偵察兵帶來的消息,在8月13日之前,杜凱納堡的兵力甚至不足800人。也就是說,如果按照華盛頓的計劃,部隊早已經攻破杜凱納堡的大門。9月份的時候,福布斯將軍傳令給華盛頓,命他前來會合。
一直到9月中旬,部隊只向前推進了45英里。在付出艱辛的努力後,修路工作仍在繼續著。在一個叫“忠實的漢南”的地方,布凱上校命修路部隊修建了一個軍事地點及倉庫。
之後,華盛頓又一次跟布凱上校發生了爭執。在距離杜凱納堡45英里的地方,上校向敵境派出一支特遣隊,目的是偵察敵情。包括劉易斯上校的一個弗吉尼亞兵團在內的先遣隊,在格蘭特上校的率領下出發了。急于立功的格蘭特上校已經下定決心,除了偵察之外,要率領部隊幹點讓大家刮目相看的事情。
在勝利欲望的極度膨脹下,喪失理智的格蘭特將上校交代的事情忘了個一幹二凈。既定的偵察行動,也在他的領導下變成了一次愚蠢的挑釁行為。抵達杜凱納堡的第二天,他便命令部下招搖地吹起了起床號,似乎一點兒也不怕敵人的警覺。在此之後,他留下了劉易斯上校看守行李,然後率領著其他士兵開始了繪制軍事地形圖的行動。敵人按兵不動,耐心等待著進攻良機。就在格蘭特的警惕完全松懈後,早已埋伏多時的法軍和印第安人突然出現,讓他措手不及。即使劉易斯率領著部隊前去支援,戰鬥的勝負也沒有半點懸念。最後,英軍四散而逃,格蘭特上校和劉易斯上校被俘,隨後向法軍投降。
事已至此,行李周圍所剩不多的士兵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在布里特上尉的帶領下,英軍做著最後的抵抗。前線大獲全勝的印第安人乘勝追擊,向著英軍營地進發。在距離營地不遠處,他們遭到了英軍的射擊。但子彈總有打完的時候,英軍眼看著敵人一步步逼近,只能一邊做著無意義的抵抗,一邊瘋狂地逃竄。先遣隊回到大部隊後,已經是狼狽不堪。經統計,21名軍官和273名士兵在此戰中犧牲,其中包括華盛頓部隊的6名軍官和62名士兵。
潰敗的結果印證了華盛頓的睿智。也許他可以借此狠狠地諷刺布凱上校,但他並沒有這麼做。相反地,他不遺余力地替上校開脫了罪行。隨著杜凱納堡在不久後被攻陷,法國在俄亥俄地區的統治也畫上了句號。唯一未受影響的是印第安人,他們只懂得向勝利者俯首稱臣。
華盛頓的軍事生涯,也隨著戰役的勝利而暫時中止。雖然過程充滿坎坷,但他總算實現了目標,為家鄉的和平做出了貢獻。那年年底,戰功赫赫的華盛頓在戰友們真誠的祝福下,宣布自己將暫別軍隊。1759年1月6日,也就是回到家鄉後不久,華盛頓與卡斯蒂斯小姐順利完婚。婚禮現場,氣氛和諧而美好。
在路易斯堡戰役中無懈可擊的表現,讓阿姆赫斯特將軍備受各界讚譽。至于他後來接任艾伯克的職務成為美洲的英軍總司令,也實在是眾望所歸。隨後,英軍開始著手準備1759年的作戰計劃。按照計劃,只等河水解凍,伍爾夫將軍便率領著8000人的部隊逆聖勞倫斯河而上,阿姆赫斯特將軍會在王冠角等著他。兩軍會合後,將合力攻打魁北克。攻打尼亞加拉堡的任務留給了普雷德率領的第三路遠徵軍。如果能順利拿下尼亞加拉堡,普雷德部隊稍作調整後會繼續行軍,沿著安大略湖向北前進,繼而攻佔蒙特利爾。如果一切順利,他最終將與前兩路大軍成功會合。
7月,伍爾夫部隊乘船出發。同行的三位準將蒙可頓、唐斯亨德和穆瑞,年紀雖然尚輕,卻無一不是行軍打仗的專家。7月底,部隊成功于距離魁北克不遠的奧爾良斯島登陸。廣闊肥美的農田,讓那里成為安營休整的好去處。魁北克不愧為加拿大的首府,防守兵力十分雄厚。在這樣滴水不漏的防守面前,攻克它聽上去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作為魁北克的總指揮,蒙特卡姆不僅擁有豐富的軍事經驗,手下的部隊也是能徵善戰。登陸當晚的大風讓伍爾夫部隊損失了不少物資。盡管如此,伍爾夫依然克服了重重阻力,讓兩座炮臺成功挺立于奧爾良斯島西部及列維角。處于炮臺射程內的魁北克全城,已經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伍爾夫開始著手準備一場決定性的戰役。8月9日,在順利渡過聖勞倫斯河後,部分英軍在他的率領下來到了蒙莫郎西河下遊。那里距離魁北克已經不遠,所以伍爾夫下令原地駐扎。他沒有意識到的是,從駐地到魁北克之間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植物給部隊埋下了隱患。8月18日,伍爾夫決定發動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隨後親自率領著兩艘步兵運輸船向敵人進發。在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魁北克內部後,伍爾夫記錄了敵方的地形,同時詳細了解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的夫人。1731年6月21日生于弗吉尼亞州首府威廉斯堡附近種植園內一個頗有名望的家庭。
到了敵軍的軍事部署情況。令人失望的是,要麼是艱難險峻的天然屏障,要麼是戒備森嚴的重兵把守,魁北克的防守簡直讓英軍望而卻步。
這樣拖下去,形勢會越來越不利。伍爾夫明白,即使面對險要的地形和虎視眈眈的敵人,部隊攻打魁北克的計劃也絕不能動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決定發動強攻。依照既定計劃,蒙可頓將率領部分士兵于列維角強行渡河。負責掩護這次行動的,是唐斯亨德與穆瑞的部隊,他們將在瀑布的下遊朝渡口發起猛烈的炮火襲擊。周密而詳細的計劃收到了不錯的效果,部隊成功進駐魁北克。
就這樣,兩軍一直僵持到了1760年的春天。魁北克的河水剛剛解凍,法軍便迎來了友軍的支援。經過短暫的行軍後,前來解圍的法軍指揮官德列維的部隊于奧特倫伯角成功登陸。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讓留守的英軍備受煎熬。在缺少必需蔬菜和禦寒衣物的情況下,壞血病帶走了不少英國士兵的生命。英軍的戰鬥力驟降,但留守的穆瑞準將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聽說有法軍的援軍來襲後,盲目樂觀的穆瑞不僅沒有選擇防禦,反而帶領著部隊主動迎戰。自負的穆瑞錯誤地估計了敵我雙方的實力,法軍並不是己方可以隨意擺平的烏合之眾。經過慘烈的戰鬥後,頑強抵抗的英軍還是敗下陣來。穆瑞手下的三分之一英軍,在這場戰役中壯烈犧牲。
不管是駐扎在外的德列維,還是守在城牆中的穆瑞,此時都不敢再輕舉妄動。兩軍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唯恐再蒙受巨大損失。自負的穆瑞在經歷了一次慘敗後,手下具備作戰能力的士兵只有220人。就在他身處絕境之時,援軍的到來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在強行越過德列維設下的層層阻礙後,一支英國艦隊順利進駐魁北克城。眼看走投無路後,法軍只能丟下陣地上的大批物資,灰頭土臉地逃竄而去。不甘失敗的法國人決定,在蒙特利爾與英軍決一死戰。他們派出德福德利爾,企圖在那里全力阻截英軍。
戰局發展到這一步,謹小慎微的阿姆赫斯特才終于決定出擊。他首先下令給穆瑞,命他率領全部士兵乘上戰艦,一路向蒙特利爾進發。另外,哈維蘭上校也得到將軍指令,將率領著部隊攻佔奧諾瓦島,隨後率部向聖勞倫斯河上遊推進。得到命令後,渴望在蒙特利爾再次大敗敵軍的穆瑞欣喜不已,他立刻動身出發,率部沿河逆流而上。阿姆赫斯特將軍自己卻始終按兵不動。他下令讓安大略湖上的戰艦待命,然後在聖勞倫斯河上優哉遊哉地修起了法軍留下的破舊碉堡。安逸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了9月6日,阿姆赫斯特才終于率部抵達蒙特利爾。在不費吹灰之力地擊潰敵軍的幾支戰鬥隊後,他沉穩地將部隊推進到了城下。直到此時,法軍統帥德福德利爾才發現自己已是甕中之鱉。不要說兵強馬壯的阿姆赫斯特部隊,就是即將趕到的穆瑞和哈維蘭的部隊,也足以踏平蒙特利爾。在眼看敗局已定,德福德利爾無意再做無用的掙扎。9月8日,還沒等援軍趕到,法軍便宣布投降。
蒙特利爾的失陷,宣告了整個加拿大的投降。這同時也意味著,英法兩國的北美爭奪戰以英國的勝利而宣告結束。沉浸在喜悅中的英國人沒有意識到,隱患也因此悄悄埋下。在失去了法國的牽制後,英國已無力完全控制本國的殖民地。不再唯命是從的殖民地人民,悄悄地走上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