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變得和善了?未必見得。美國採取的策略,更多是側面突破,既要中國的合作,更要中國的讓步,而通過其他國家施壓,美國更可坐收漁翁之利。
美國拉攏的目標,一是歐盟傳統盟友,二是新興的大國。只不過,這次美國開始動用最高層的遊說力量。
2011年3月,奧巴馬訪問巴西,與巴西新當選的首位女總統羅塞夫商談,問題之一就是人民幣匯率。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項目負責人的埃斯瓦爾?普拉薩德打趣說,美國和中國正在競相取悅巴西,“美國和另一個大國中國競相拉攏巴西,這迅速成為國際經濟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美國看準的是巴西的憂慮。作為拉美地區的最大市場,巴西也是中國商家進軍拉美的第一選擇。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2010年,中國對巴西出口增幅達到了61%,總額為256億美元。大量中國商品的涌入,給巴西人帶來更多實惠的同時,必然也給一些巴西企業帶來壓力。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巴西貨幣雷亞爾持續升值,更加劇了巴西企業的困境。不少巴西人士開始附和美國的主張,認為巴西經濟碰到的一些問題,肇因也是人民幣被低估了。
巴西綜合發展研究中心桑德拉?里奧斯就認為:“雷亞爾對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中國產品得以廉價進入巴西市場,讓巴西產業很難競爭,巴西紡織、制鞋和機床等不同產業都想徵服施壓,要求採取對應措施。”
美國在拉攏巴西共同對人民幣施壓。但對于美國的分化,巴西人也了然于胸。巴西所在的拉美地區,傳統上都屬于美國的後院,但美國表現出的超級大國的傲慢,讓包括巴西人在內的拉美民眾一直對美國沒有多少好感。
相反,中國作為平等的貿易夥伴,也成為巴西平衡美國經濟滲透的一個籌碼,更何況,在巴西的對外貿易版圖上,中國已是巴第一大貿易夥伴,重要性更甚于美國。
巴西外交部負責亞洲事務的副部長雷斯表示,盡管中巴存在著摩擦,但“我們不能短視,只顧及眼前利益,讓雙邊關係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污染兩國合作的潛力。”巴西發展、工業和貿易部副部長亞歷山德羅?特謝拉則明確說,巴西不會與美國一起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巴西政府並沒有與中國發生商業戰,也不會迫使中國改變其政策,巴西不會要求中國讓人民幣升值。”
巴西的明智,顯然就在于加強與的中國合作,更符合巴西的國家利益。2010年3月的《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就說,中國增長迅猛的經濟幫助巴西“變成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全球之星”,“過去人們只知道巴西是一個貨幣匯率起伏不定的陽光沙灘旅遊勝利,而現在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這主要得益于十年來向中國大量出口鐵礦石、大豆等產品”。
在2011年4月巴西總統羅塞夫訪問北京時,中巴簽署了十多項的合作文件,涵蓋能源、電力、農業、教育等多個領域,其中僅科技和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就會給巴西帶去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中國的機會如此重要,也讓羅塞夫就職以來第一次到房西半球,首個目的地就是中國。
此外,則是巴西和中國同屬于新興國家陣營,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國際政治、金融秩序等關鍵性問題上,有著更多的矛盾。
2011年春天,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在海南三亞召開峰會,更成為新興國家協調一致立場,向發達國家要權的一次公開表現。
自然,在這樣的國際會議上,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會成為焦點。相反,五國發表的《三亞宣言》明確要求:“我們呼吁各方積極落實二十國集團峰會確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目標,重申國際經濟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應該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金融時報》頗有感慨地說,金磚國家峰會的議程堅決排除了一個有爭議的議題,那就是中國的外匯管制,“對中國的多數貿易夥伴來說,這都是一個問題”。
新興大國沒有接受美國的誘惑,但一些歐洲國家,卻未必不擅于表演。
2011年G20輪值主席國是法國,一直以“小戴高樂”自詡的法國總統薩科齊,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雖然一度和美國立場保持距離,但他也總是擇機發出自己的聲音,看似公允,但實則給中國施加新的壓力。
比如,對于蓋特納提出設立量化指標解決失衡問題,法國曾立刻表示擁護。
法國還宣布,G20將召開一係列的“匯率研討會”,首場活動擬定在北京,而薩科齊本人也希望親自到場。薩科齊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希望在中國方面取得突破,以向外界炫耀其外交成果,按照法國媒體解讀的,薩科齊此舉是希望“迫使中國人談論人民幣問題,讓他們完全意識到與國際貨幣體係改革息息相關”。
這種冒失的態度,立刻遭到中國的拒絕。對于法國的高調,中方表示,研討會應定在工作級別,不要成為一個政治性場合。《華爾街日報》則分析說,中國已一再表示將按照自己的進度、自己的方式處理匯率問題,“在北京看來,最糟糕的情景就是在自己國土上舉行的一場會議公開施壓,要求中國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那可能會讓政府在國人面前難堪。”
難堪是其次的,最主要的,則是這將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對這樣的國際會議,中國確實沒有必要捧場。
于是外界注意到,2011年3月31日, 這次“匯率研討會”最終移師南京舉行,雖然G20的財金首腦都出席了這次會議,但出席開幕式的元首,只有薩科齊一人。而且,中方多次表示,此次研討會是非正規和學術性的。這可能也是全球最高規格的學術性論壇了。另外,會議只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