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胡錦濤華盛頓再交鋒

時間:2012-02-15 15:38   來源:中國臺灣網

  人民幣匯率是一個長期的戰爭,在中國作為崛起者的形象沒有改變之前,人民幣匯率問題就始終存在,西方施壓人民幣升值的努力就不會停止。而為了讓中國崛起變得可持續,人民幣匯率就必須保持在適當合理的位置,中國就必然會抵制大幅升值的壓力。 

  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人民幣匯率問題注定難以找到皆大歡喜的結果。雖然在2010年底的進攻中暫時受挫,但美國顯然不會放棄這個絕佳的對華施壓籌碼。一有合適機會或需要,美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民幣。 

  2011年1月6日,美國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說,美國仍然認為,“中國必須採取措施讓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美中這兩個經濟大國有必要減少貿易不平衡。白宮並且暗示,在胡錦濤主席2011年訪問白宮時,奧巴馬肯定會提出這個問題。 

  5天後,路透社又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的話說,“美國對中國讓人民幣升值、促進國內需求這種循序漸進的做法感到不耐煩。”按照這位官員的話說,“不僅是中國做這事的速度,而且是他們表露出來做這事的決心,都令人不滿。” 

  美國人再度抱怨。而這位官員提到的“這事”,應該就是中國承諾的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中方強調改革,美國人則理解為升值承諾。這是外交中高明的模糊,但卻也是誘發下一輪衝突的關鍵之處。 

  這位官員之所以不願透露姓名,因為時值胡錦濤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中美作為世界兩大強國,有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一時無法得出結果的人民幣問題上繼續糾纏,顯然也非上策。既想要人民幣升值,又不願因此斷送兩國整體關係,這也是美國在對華關係中糾結的一個地方。 

  美國加大了對華戰略的調整,其核心就是迂回進攻,更多借助其他國家對華施壓。 

  1月12日,作為對華經濟金融政策的主導者,美國財長蓋特納對美中關係進行了一分為二的分析。他一方面說,中國給美國帶來“無窮的經濟機遇”,美國對華出口的增長速度為對其他國家出口增長速度的兩倍。中美經濟關係為兩國帶來了“巨大好處”,“兩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補的……我們極為仰仗彼此的成功”。 

  另一方面,他也宣稱,中國的貨幣政策“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經濟都是不合理的。” 

  一些美國學者則宣稱,中國低估匯率,實則是保護主義舉措,其結果就是真正的受害者是窮國。因為它們無法跟中國競爭,最終將大量就業機會拱手讓給中國。由此,美國是在替天行道,幫窮國說話。 

  對于美國的轉變,中國也採取了回應。法新社在一篇文章中就注意到,“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展開國事訪問之前,中國央行今天(1月6日)承諾將增強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承諾,中國將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 

  1月16日,在行前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書面採訪時,西方媒體就注意到,胡錦濤“含蓄地批評了美國的貨幣政策”。胡錦濤表示,現行國際貨幣體係是“歷史形成的”,美元今後仍將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而人民幣在實現國際化之前將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人民幣匯率問題波瀾不興。奧巴馬盛大儀式款待胡錦濤,新華社的報道說,在1月18日抵達華盛頓當晚,奧巴馬就在白宮老家庭宴會廳舉行私人晚宴,以少有的“拉家常”方式款待胡錦濤,“壁爐中的炭火劈啪作響,奧巴馬笑稱,這是對胡主席的歡迎之聲”。第二天的國宴上,奧巴馬還特地把正在學習中文的女兒薩沙介紹給胡錦濤,“當薩沙用中文問候胡錦濤時,胡錦濤十分高興,鼓勵薩沙努力把中文學好”。 

  但這並不意味著雙方就沒有較量。 

  在與奧巴馬舉行會談時,胡錦濤強調,2011年中國將開始實施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心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美國也在實施調整經濟結構等發展戰略。中美兩國應該繼續進行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尋求和擴大互利合作,繼續向全球市場發出積極有力信號。 

  他表示,中方願同美方開展全面經濟合作,相向而行緩解貿易不平衡,共同倡導自由貿易和反對保護主義,推動兩國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推動多哈回合談判盡快取得實質進展。 

  這雖然是非常熟悉的表述,但考慮到中美當時較為特殊的歷史背景,每一句話中,其實含有深意。中方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美方實施調整經濟結果戰略,實則就提醒美國,改革是兩國共同的任務,並非只中國一方的責任。 

  “相向而行緩解貿易不平衡,共同倡導自由貿易和反對保護主義”,則是在暗諷美國,正在推行一些貿易保護主義主張。 

  有微妙的要求,更不乏明確的主張。作為綿里藏針的更直接的表現,胡錦濤告訴奧巴馬,中方將一如既往為美國在華投資企業提供完全公平的國民待遇,但“希望美方在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給予中國赴美投資企業公平競爭環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方面盡快採取積極措施”。 

  對于胡錦濤的表述,新華社的報道說,奧巴馬回應,“美方願意認真對待中方在經貿領域重要關切,努力取得積極進展”。 

  這些主張和承諾,也隨即落實到作為峰會成果的聯合聲明中。在洋洋灑灑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個領域的聲明中,關于金融的主張言簡而意賅。 

  比如,美方承諾,“美國將重點減少中期聯邦赤字,確保長期財政可持續性,並對匯率過度波動保持警惕”。 

  中方則表示,將繼續加大力度擴大內需,促進服務部門的私人投資,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至于人民幣匯率問題,“中國將繼續堅持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考慮到中美貨幣政策的國際性影響,雙方都承諾,“繼續實施前瞻性貨幣政策並關注其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中美以平等身份進行了一次平等的會談,《今日美國報》就說,奧巴馬在白宮設私人晚宴,並舉行隆重國宴,“這種異乎尋常的姿態旨在表明,美國完全把中國當作一個平等的國家,此舉肯定會得到所有中國的積極認可。” 

  中方的外交表現,也讓美國媒體頗為嘆服。美聯社說,自胡錦濤2006年訪美以來,他討價還價的能力加強了,這要歸功于中國“爆炸性”經濟增長以及美國遭受的經濟厄運,“難怪底氣十足的胡錦濤在從人民幣匯率到中國對朝鮮支持等一係列問題上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傅瑞偉說:“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勢力比過去強大了許多,中國根本沒有對美國讓步的意思。”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