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3日,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和溫家寶舉行會談。美方高度重視這次會議,按照新華社的說法,為確保雙方充分交流,談得“盡興”,能通過更準確的翻譯傳達雙方立場,因此雙方在一個月前就與預留出了75分鐘的會談時間。
奧巴馬先行趕到聯合國大樓內預定會見地點。還未落座,他馬上指示手下,這個預定會見地點太過狹小,美方趕快另找一個更寬敞明亮的場所。
溫家寶隨後趕到,兩人略有寒暄後落座進入正題,雙方你來我往,最後總會見時間持續了共105分鐘,大大超過原定計劃。新華社當時的一篇通訊社更頗為生動地描寫道:“由于兩國領導人隨後都有各自的活動安排,不得不結束會晤,但從他們握別時的神情看得出來,兩位領導人都意猶未盡。
但在近兩個小時的會晤中,兩人的大部分時間都只討論一個話題:匯率問題。
在長時間的重要外交會晤中,兩位領導人只談論一個問題,是非常罕見的。奧巴馬試圖以此向美國人表明,白宮正在努力向中國施壓,迫使人民幣升值。《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的話說,在會談中,奧巴馬的口氣比他2009年訪華時強烈了許多,他甚至以帶有威脅性的口吻說道:“如果中國不採取行動,我們就要採取其他手段維護美國利益。”
美方有矛,中方有盾。對于美方的攻勢,中方不為所動。在兩人落座開始正式會談時,溫家寶就坦率言道:“中美經貿關係有關問題都在我的腦子里,我不用講稿。這樣,我們可以有什麼說什麼”。
他指出,中美經貿關係面臨的問題是結構性的矛盾,只有從整體上加以考慮,採取綜合性措施,才能逐步得到解決。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溫家寶重申,中國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決定是堅定不移的,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在華企業均享受國民待遇,歡迎它們更積極地參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國際外交中,來而不往非禮也。對于美國的一係列對華施壓之舉,溫家寶也意有所指言道:希望美方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放寬對華出口限制,“雙方要增進政治互信和戰略互信,堅持互利共贏,在多變和雙邊領域加強合作,妥善處理分歧,做攜手前進的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綿里藏針,不卑不亢。對于中國領導人的太極雲手,奧巴馬也作了積極的回應。新華社的報道說,兩位領導人在“坦誠、務實和建設性氣氛”中進行了會談,奧巴馬說,美方對中國宣布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表示歡迎,兩國將共同研究從根本上改善兩國貿易的最佳途徑。
對于中美領導人的這輪過招,《紐約時報》評價說,“溫家寶總理幾乎沒有做出任何讓步,仍堅持過去的說法,即中國匯率政策改革應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其實就是中國官方一再強調的匯率改革“三性”:主動性,漸進性和可控性。換言之,人民幣可以升值,但必須是逐步緩慢升值,而且主動權必須操之在我。而之所以緩慢,原因也簡單,中國外貿構成中,50%是加工貿易,50%以上是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貿然大幅升值,將帶來的是中國社會的動蕩。更何況,人民幣匯率事關一國主權,豈容他人置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