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壓力山雨欲來,考驗著中國高層的應對能力。
2010年3月的兩會記者會上,在回答路透社記者有關人人民幣問題時,有備在先的溫家寶總理說,他並不認為人民幣存在低估,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和蔓延期間,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這對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反對各國之間相互指責,甚至用強制的辦法來迫使一國的匯率升值,因為這樣做反而不利于人民幣匯率的改革。”溫家寶如是說。一字一頓,綿里藏針。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也強調,日本和德國以及中國本幣升值的實踐表明,一個國家的本幣的升值對調節貿易的作用十分有限。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無法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強壓一國貨幣對彼此都沒有好處,是一種非理性的選擇”。
這位來自中國南方的商務部長給很多人的印象是其儒雅和溫和,但在捍衛中國利益問題上,他也難以溫和。他警告美國,如果其報告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伴隨有貿易制裁和其他貿易保護措施,中方不會熟視無睹。
中方除劃出“底線”外,中國官員也在美國展開了輿論反擊戰,主角是陳德銘和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我注意到,在2010年最初的幾個月,兩人多次在美國主要媒體發表文章、接受專訪,闡述中方原則立場。
比如,在2010年3月21日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中,陳德銘就以攻代守,強調只有美國取消在超級計算機和衛星等高科技產品的對華出口限制,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焦慮症”才能得到真正醫治。
“如果一些國會議員堅持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並對中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那麼(中國)政府就不可能不做出反應。如果美國利用匯率啟動新一輪貿易戰,中國就會受到傷害,但美國人民幣和企業受到的傷害會更大。”
在2010年3月底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赴美磋商期間,用鐘山對我講的話說,“短短30個小時,我就出席了9場外交活動”。
從效果看,在這一波美國對人民幣匯率攻擊中,中國對美國輿論的引導宣傳取得極大成功,可以說積極效應超出了在以往任何一次中美爭端中的表現。《華盛頓郵報》解讀說,中國領導層對美國計劃迫使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感到憤怒。
通過美國媒體的廣泛報道,中方在人民幣匯率的堅定立場,也為美方所認知。在強壓可能引發糟糕後果的情況下,美行政部門也不得不由原先的推波助瀾轉為更為理性地處理人民幣匯率問題。
以2010年春天鐘山訪美為例,為使訪問取得積極成果,事發前中國商務部官員即和我溝通,探求如何更好表述中方立場;同時,商務部還安排多場媒體見面會,與西方主流媒體記者直接對話交流。
在和美方多個部門的談判中,據知情人士透露,面對美國的壓力,中方堅決捍衛自己的底線,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中方的基本立場有三點:
第一, 將美國失業增加歸咎于中美貿易不平衡,並強迫人民幣升值,否則就對中國出口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
第二, 人民幣匯率不是造成美對華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從過去的經驗看,匯率不是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的良方,強壓人民幣升值不能解決中美不平衡問題。
第三,中國並未操縱人民幣匯率或低估人民幣幣值,如果美方以此為由對中國出口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將被迫採取反制措施,引發貿易戰的責任完全在美方。
第一點是從理論上駁斥,第二點則是以基本數據加以解釋,第三點則是中方的反制措施。在三個方面,中方採取了有理有據的攻擊。
比如,在第一點上,針對美方一些人士指責人民幣匯率低估導致美對華貿易逆差,鐘山駁斥說這是錯誤理論,在邏輯上也不成立。
“如果按照這樣推理正確的話,中國也可用相同方法來推理美元低估了。”鐘山說,“美國對中國商品貿易存在逆差,但中國對美國服務貿易也存在逆差,如果中國以服務貿易逆差認定,美元因此存在低估,美國人會不會同意。”
在美國逆差成因問題上,鐘山指出,其根源,不是中國進口太多,而是美國出口競爭力不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的出口管制,自廢武功。這就要求美國拿出實際行動,徹底改變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
“美對華出口管理措施是典型的冷戰產物,不僅對中國不公平,也嚴重制約了美最具競爭力產品的對華出口,導致美國企業錯失中國市場商機。”鐘山指出。
根據中方的數據,2001年至2008年,美對華出口高科技產品佔中國同類產品進口總額的比重,從18.3%降至6.3%。鐘山表示,如果美國能放寬對華出口管制,僅僅維持18.3%的市場份額,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就可達到600多億美元。
陳德銘也認為,美國要降低對華貿易赤字,增加出口,最佳方法就是放松出口限制。而美國的限制,其實是束縛了自己。他舉例說,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後,為加強救援能力,他就購買直升機引擎問題同美國商務部進行了接觸,但被告知需等待五角大樓的批準。但這一等待變得遙遙無期,後來中國購買了俄羅斯的引擎。
在地震救援這個人道主義問題上,美國尚如此泛政治化,足可見美國對中國的另眼看待。但一方面要讓中國增加進口,另一方面又不願向中國出口核心競爭力產品,美國很難魚和熊掌兼得。
另外,中國對美國存在貿易順差,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分工和產業轉移的結果,通過提高人民幣匯率,看似可以縮小部平衡,但實則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老問題。
數據就很說明問題。在 2005至2008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了21%,但中國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對美貿易順差年均增長20.8%。2009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中國貿易順差下降34.2%,對美貿易順差下降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