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寓言:
從前,有一只老鼠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兒,老鼠總想把女兒嫁給一個有權勢的人物。它看到太陽很非凡,就巴結太陽說:“太陽啊!你多麼偉大、能幹,萬物沒有你,簡直就無法生存,你娶我的漂亮女兒做妻子吧!”太陽客氣地回答:“我不行,因為烏雲能遮住我,把你的女兒嫁給烏雲吧。”老鼠又去找烏雲,老鼠對它說:“你娶了我的女兒吧,你有這樣神通廣大的本領,我真敬慕你。”烏雲說:“不行,我沒什麼本領,我比不上風,風一吹,我就被吹跑了。”老鼠一聽,原來風比烏雲更有本領,就找到風,對它說:“風啊!我可找到你了,聽說你很有本領,有權威,我願將我美麗的女兒嫁給你。”風一聽這無頭尾的話,緊鎖雙眉說:“誰稀罕你的女兒,你去找牆吧。他比我行!”老鼠決定去找牆。牆偷偷地說:“我倒是怕你們這些老鼠,你們一打洞,我可就危險了。我不配做你的女婿。”老鼠一想:牆怕老鼠,老鼠又怕誰呢?它忽然想起了祖宗的古訓,老鼠生來是怕貓的。它就趕緊去找貓,點頭哈腰地說:“貓大哥,我總算找到你了,你聰明、能幹、有本事、有權威,做我的女婿吧!”貓一聽,倒是爽快地答應了:“太好了,就把你女兒嫁給我吧!最好今晚就成親。”母老鼠一聽,貓大哥真不愧有魄力、有作為的男子漢,心想總算給女兒找到了如意郎君,于是喜滋滋地跑回家去,大聲對女兒說道:“終于給你找到好靠山了,貓大哥最顯赫、最有權勢,可享一輩子福呢!”當晚就把女兒打扮起來,請來了一群老鼠儀仗隊,打著燈籠、涼傘、旗號,敲著鑼鼓,一路上吹吹打打,把女兒用花轎送到了新郎的住地。貓一看,老鼠新娘來了,等轎剛進門,還未等新娘下轎,就撲了上去,一口將可愛的新娘吞進肚里去了。
寓言展示的是,老鼠盲從別人,最終送了女兒性命。由此可見:人人都應有自己的主見,不要一味盲從別人的思想。
我國古代有個父子抬驢的笑話,說父子兩個趕驢到集市上,開始父親讓小兒子騎在驢背上,自己走著。不久,路遇的一個老人輕蔑地說:“這家人真是不懂禮數,沒大沒小,竟然讓老子給兒子牽驢。”農夫一想,便讓兒子從驢背上跳了下來。父子倆手牽著手繼續趕路。沒走多遠,迎面又來了一個年輕人,他看見這一老一小有驢不騎,便不解地說:“真是兩個怪異的家夥,有驢不騎偏要費勁地走路。”農夫聽了,覺得也有道理。于是他便把韁繩遞給了小兒子,自己跨到了驢背上。可是又沒走多遠,一個婦人迎面走了過來,咕噥著:“那麼大人,自己騎在驢上優哉遊哉的,卻讓這麼小的孩子來牽,真是沒心沒肺!”這次,老農只好把兒子也拽到了驢背上。不久,又來了一個人,那人說:“真不像話,毛驢每天為你辛苦勞累,你竟然還要騎著它,而且還一騎就是兩個。”農夫一拍腦袋說:“是啊,我真是太殘忍了。”他們再次跳下驢背。可就是不知道怎麼辦好,騎也不對,不騎也不對,兒子騎不對,老子騎還不對,怎麼辦呢?還是抬回家去,總算不虧這頭累死累活的驢了。
父子在抬驢前,就是盲從了路人的話語,不知道該怎麼辦,結果鬧出了笑話。
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保持個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與人溝通的必要條件。無論何時千萬不要人雲亦雲,更不要亂了方寸,不知所往,做了別人意見的傀儡。否則,我們不但會在左右搖擺中身心疲憊,失去許多成功的機會,有時甚至還會失去自己。第2章未曾溝通,先體察對方的性格
在溝通交流過程中,我們如果想要快速了解一個人,是有捷徑的。這個捷徑,需要的是敏銳的觀察力,一眼看透對方的秉性性格,比如和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要如何在一開始談話的幾分鐘內了解這個人?如何與對方拉近距離?如何找到對方喜愛的話題?如何讓對方願意開口?這都得依靠細心的觀察。熟悉和掌握了他人的心理變化,就能有的放矢地去溝通,去改變自己不盡如人意的溝通現狀。NO.8溝通先要學會“看人”
看人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據說從一個人的走路方式和表情,就可判定這個人的性情。如果你也有這種能力,那麼就會使你的社交行為更加如魚得水。不過這種看人的能力不是你三兩天就能掌握的,比較復雜。但是我們每天都要和許多不同性情的人交往、合作、共事,對“看人”沒有一點本領還真是行不通的。
那麼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去看人呢?
第一,花費“時間”來看人。
所謂用“時間”來看人,是指不在見面之初就對一個人的好壞下結論,而是長期觀察。因為結論下得太早,會因你個人的好惡而發生偏差,從而影響你看人的準確性。
用“時間”來看人,你的同事、你的夥伴、你的朋友,一個個都會“現出本來面目”。你不必去揭露他的假面具,他自然會自己揭下來向你呈現其真相。
用“時間”特別容易看出以下幾種人:
不誠懇的人。因為他不誠懇,所以會先熱後冷,先親後疏,用“時間”來看,可以看出這種變化。
說謊的人。這種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謊去圓前面所說的謊,而謊話說久了,就會露出首尾不能兼顧的破綻,而“時間”正是檢驗這些謊言的利器!
言行不一的人。這種人說的和做的是兩回事,但只要以“時間”來檢驗,便可發現他的言行不一!
事實上,用“時間”可以看出任何類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為這是讓對方不知不覺的檢驗法,最為有效!
第二,用“打聽”來看人。
用“時間”來看人固然有其可靠之處,但有時也會緩不濟急,明明過兩天就要決定和某個人合作,可是又不知其為人如何,用“時間”來長期觀察,哪來得及呢?碰到這種情形,有人完全憑直覺,認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其實比較可靠的辦法是向各方打聽打聽。人總是要和其他人交往,同時本性也會暴露在不相幹的第三者面前。如果十個人中有九個說他“壞”,那麼你就要小心了;如果十個人中有九個說他“好”,那麼和他往來應該不會有問題!
當然,打聽也要有技巧。問得太直白,會引起對方的戒心,不會告訴你實話,最好用聊天的方式。這種技巧需要磨煉,不是兩三天可以學到的。
第三,你也可以看看對方交往的都是哪些人。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意思是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價值觀相近,所以才湊得起來。一般來說,性情耿直的就和口是心非的人合不來,自律甚嚴的人也絕對不會跟喜歡酒色財氣的人成為好友。所以,觀察一個人的交友情況,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性情了。
最後,你可以“投其所好”,讓他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面具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