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13

時間:2012-11-18 18:43   來源:

  ……

  眼睛會傳達出各種訊息,因此在人際溝通中,除了要“聽懂”眼睛所“說”的話,也要學會如何用眼睛來“說話”。以上的這些使我們明白,在與他人的溝通中,我們的目光落在對方身體的不同部位,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交談的效果。

  我們在溝通中運用目光時,要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在溝通場合說了錯話或做了不自然動作的人,一定會感到很尷尬。這時你千萬別盯著他的臉,或看了一眼後要馬上轉移你的視線。這樣,他會感激你的善意。

  在與他人交談時,為了表示尊重,你可以注視對方的眼睛或臉部,但當雙方緘默無語時,就不要再注視他的眼睛或臉部了。否則,會使對方感到冷漠、躊躇不安,你們之間也會顯得更尷尬。

  此外,在掌握並正確運用自己目光語言的同時,還應當學會“閱讀”對方的目光。從對方目光的變化中,分析他的內心活動和意向。目光語言是千變萬化的,但都是內心情感的流露。只要準確把握了眼睛語言,就能為溝通增光添彩!NO.19不同場合的眼神運用技巧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據專家們研究,眼神實際上是指瞳孔的變化行為。瞳孔是受中樞神經控制的,它如實地顯示著腦正在進行的一切活動。瞳孔放大,傳達正面信息,如愛、喜歡、興奮、愉快等;瞳孔縮小,則傳達負面信息,如消沉、戒備、厭煩、憤怒。人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等思想情緒的存在和變化,都能從眼睛這個神秘的器官中顯示出來。

  因此,眼神與談話之間有一種同步效應,它忠實地顯示著說話的真正含義。與人溝通,眼神能幫你說話。

  有的人不懂得眼神的價值,以至于在某些時候感到眼睛成了累贅,于是總習慣于低著頭看地板或盯著對方的腳,這是很不利于溝通的。要知道,人們常常更相信眼睛。談話中不願進行目光接觸者,往往叫人覺得在企圖掩飾什麼或心中隱藏著什麼事;眼神閃爍不定,則顯得精神上不穩定或性格上不誠實;如果幾乎不看對方,那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現。這些都會妨礙溝通。

  除了從生理變化上洞悉別人的內心世界外,通過眼神也可以看出對方的看法、態度。在與人溝通中,不同的場合,眼神的技巧也不同。

  (1)與個別人交談眼神的運用技巧

  個別交談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自始至終對視,那樣會使雙方都處于緊張、不自然的狀態。個別交談時的目光還應注意依據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如詢問對方身體狀況及家人近況時用關切的目光;徵詢對方意見時用期待的目光;在對方表示了支持、合作的意向時用喜悅的目光;對方帶來出乎意料的好消息時用驚喜的目光。總之,應最大限度地調動眼神的表現力,創造一個最佳的溝通氣氛。

  (2)小范圍交談眼神的運用技巧

  在小范圍內,由于一個人不可能和在場的其他所有人都有對話機會,因而就要運用目光與在場的所有人溝通、聯係,不讓其中任何一個人感到受到了冷落。如:小型宴會上,當主人介紹同席賓客時,客人間可用目光互致問候;在小型會議上發言時,目光要顧及所有聽眾:時而環視聽眾席,時而和個別聽眾交流目光,時而虛視某一點,這樣可使聽眾感到你是在對他們所有的人講話。

  此外,眼神禮儀也不容忽視,那麼,運用眼神禮儀的具體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1)注視的時間

  一般來說,當你與別人談話30分鐘時,對方看著你的時間,如果不足10分鐘,說明他在輕視你;如果有10∼20分鐘,說明他對你是友好的;20∼30分鐘說明兩種情況:一是表示重視,二是表示敵視。也就是說,與別人談話時,眼睛的注視時間要佔談話時間的三分之二。

  (2)注視的部位

  通常,注視的位置在額頭上,屬于公務型注視,在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適用;注視的位置在眼睛上,屬于關注型注視;眼睛至唇部,屬于溝通型注視;眼睛到胸部,屬于親密型注視。

  (3)注視的角度

  一般來說,平視,表示平等;斜視,表示失禮;俯視,表示輕視別人。正確的做法是:當與人交談時,目光應正視對方的眼、鼻三角區,以示尊重;當對方沉默不語時,就不要盯著對方,以免加劇他不安的尷尬局面。在整個交流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不要使用向上看的目光,因為這種目光常常會給人一種目中無人、驕傲自大的感覺。當然更不能有東張西望的目光,給人以缺乏修養、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印象。

  眼神能傳達出大量的信息,這有助于雙方之間的理解和溝通,如果你還不習慣于運用眼神的力量,那麼趕緊去學習如何利用眼神去傳情達意吧。NO.20不可忽視自己的聲音

  當你與別人交談時,一定不能忽視自己的聲音,這是顯示你溝通技巧的一個主要因素。有這麼一個傳奇的故事:某小姐是業務員,因其說話的嗓音“珠圓玉潤”而獲得了大筆訂單,而且贏得一位優秀男孩的愛情。足見美麗的聲音有一種直達人心的魅力。

  想必你有這樣的經驗:打電話到某公司,接聽小姐的嗓音如果是輕柔圓潤的,你的聲音也許會一下子輕松愉快起來,自己也不知不覺地盡量使聲音好聽一點。而如果小姐的嗓音是幹枯平淡的,你的心里會不自覺地一沉,情緒受到影響不說,可能對這個公司的感覺和信任度都會受到影響。

  如何使自己的聲音富有感染力呢?

  (1)控制音量

  在任何場合大聲說話,都會使對方產生壓迫感,心情緊張,神經容易疲勞,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降低溝通效率。如果大聲到“喧嘩”的地步,引起不相幹的人注意就更不明智了。一般在交際場合的音量以對方聽見為宜,電話中還要略低一些。在火車里,在飛機上,或者在機器轟鳴的工廠里,不得已需要提高聲音說話,但平時就沒有必要大聲說話。試想四周一片寧靜,或在樹下談心,或圍爐敘舊,高聲談話是何等煞風景啊!在客廳里,過高的聲音會使主人討厭;在公共地方,同伴更會覺得難堪。

  (2)控制語速

  語速最好是不快不慢,讓別人感覺到你在與他談心,他自然也感到精神放松,交談也越來越愉快。說話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別人聽不清楚就是白費口舌。訓練自己說話時,聲音清楚,快慢適度。說一句,人家就聽懂一句,不必再問,你要明白的是,陌生的或職位低的人是不大敢上前請你重說的。

  說話有節奏,快慢合適,可以讓你的話充滿感情。常常留心那些能解除聽眾疲倦的說話技巧,常常留心舞臺上那些名角對白的特點,這是最好的參考。你必須細細揣摩,在敘述一件事的過程中,或發揮一點較長的意見時,這是很有用的。

  (3)發音厚重些

  研究表明,當人們把音高控制在其音域的中低部位時,他們的聲音將取得最佳效果。

  (4)將字眼變成聲音

  怎樣掌握用字眼的技巧呢?答應別人一件事時,說最多兩個“好”字已經足夠,但有些人卻“好好好好好……”地說上一串,這種重疊使用,不僅浪費,而且可笑。譬如說“明天見”,有人就說成“明天見,明天見……”。其實用疊句時,除非是要特別強調,或刻意增強語言力量才使用,在平時,這種習慣還是改掉為佳。

  另外,要注意太深奧的名詞不可多用,除非和一個學者討論學術上的問題,否則,滿口新名詞,即使用得正確,也不大好。濫用學術詞匯,非專業人士將不知所雲,誤以為你有意炫耀自己的才學。

  留心並練習聲音、節奏和說話的字眼等談話細節,打造完美聲音,你就可能語驚四座,魅力四射。NO.21雙臂合抱和雙手攤平的寓意

  如果你內心緊張、消極、充滿敵意,採取雙臂合抱的姿勢肯定會使自己感覺好一些。它常見于一個人在一群陌生人當中,特別是在公開集會上,排隊或電梯里以及任何一個使人感覺不自在和不安全的場合。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