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美國》是作者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軍方指揮的幾場太空作戰演習得出的靈感。作者威廉·斯科特、邁克爾·庫馬托斯和威廉·伯恩斯描述了這樣的一個場景:面對著恐怖分子、各方勢力對太空中資產的威脅,美國的四星上將們召開了一場名為“死去的衛星”的模擬作戰演習,以應對現實的戰爭危機。盡管“死去的衛星”被稱為是一次“模擬作戰演習”,但是這絕不僅僅只是一次普通的演習。
本書中所描述的事件融合了從真實的模擬作戰演習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真實的模擬作戰演習主要有:全球海軍和空軍參與的第二次太空演習,以及在謝里弗基地進行的第一、二次大型空間戰模擬演習等——所有這些軍事演習都考慮到了地緣政治和軍事力量對比的問題。它們假設出現了最壞的情況,即考慮到敵對勢力從電力、能源係統和網絡對美國商用和軍用太空平臺的襲擊以及美國該如何反應,從而為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的制定提供參考。
作者邁克爾·庫馬托斯是一名退休的美國海軍將軍,曾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擔任海軍準將和戰鬥指揮官。他十分了解美國航天司令部的模擬作戰演習過程,也正是他的這些經驗才使得這部手稿在構思模擬作戰的過程中顯得頗為真實。在《攻打美國》一書中,作者邁克爾·庫馬托斯和威廉?斯科特不僅闡釋了模擬作戰演習是如何應對未來的威脅和衝突的,更將模擬作戰演習與接下來幾年有可能發生的情景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
作者認為,太空中的設備面對威脅時是十分脆弱的,而這種脆弱之處卻一直被政治家、經濟學家和CEO們廣為忽視,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因此,他詳盡描述了西方世界對太空甚為依賴,但公眾卻對此一無所知的情景:敵人攻擊了美國,導致軍用、情報和商用衛星接連癱瘓。隨即,太空中的損失會迅速波及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等方方面面,不僅是美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也將無法置身事外。
本書探究了以下一些問題:如果整個社會出現動蕩,經濟是如何迅速垮掉的;幾個聰明的壞家夥是怎樣使一個弱小的國家戰勝一個不能“看”、不能“聽”、無法進行通訊的強國的;以及一個軍事強國又是如何受到這種新型戰爭手段掣肘的。
如今,美國對太空的依賴,使得太空享有與海洋一樣的戰略地位。經由太空中的衛星發送的實時數據以及情報信息,直接影響著我們重要決策的制定。因此哪怕是對太空設備的微小破壞,都會立即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美國對于太空的依賴性集中體現在了《攻打美國》一書中,對“死去的衛星”進行模擬作戰演習的過程。而且,由于太空中的衛星接連出現異常,當領導者們紛紛參與到模擬作戰中來之後,這場模擬作戰便迅速與現實聯係了起來。他們的任務是:確定美國的衛星是由于自然原因導致的故障——比如說是受到了核爆產生的射線和微流星的衝擊,還是受到了潛在敵人的攻擊。
在《攻打美國》一書中,作者假設了參加模擬作戰演習的主人公、公司和地理位置的名字,而事實上,書中的威脅確實是真實存在的。這些對航天飛機的弱點的分析,以及對弱國和對一些恐怖組織和販毒團夥的敘述也並非虛構,在現實中也確實能找到原型。
本書中所羅列的技術和武器也並非虛構,甚至書中那個頂級機密——連五角大樓都不知道的“黑星”係統都是真的;以及F-15戰鬥機發射的導彈將軌道中的衛星成功地打下來的情節,也確實真有其事;甚至伊朗具有發射沙哈伯彈道導彈的能力也並非虛構。事實上,在作者寫作此書時,伊朗方面正在對這種能力大肆吹噓。
邁克爾·庫馬托斯和威廉·斯科特帶我們進入了一個恐怖但很真實的世界。在那里,恐怖分子和毒品販子們掌控著巨額財富,足以購買和配置最先進的武器設備。麥德林和卡利的壟斷聯盟曾經宣稱,它們所擁有的資金已經遠遠超過了其所在城市——哥倫比亞的財政收入。不僅如此,許多毒販子還掌控著通訊公司,可以隨時隨地掌握那些追捕他們的軍事組織的一舉一動。20世紀30年代,和在“大禁令”頒布時期美國的一些犯罪組織控制了當地政府一樣,販毒頭目的觸手也伸向了城市,並在向政府和軍方蔓延。當販毒恐怖分子與政治恐怖分子聯手時,又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不幸的是,這樣的事情確實正在發生——而且還是《攻打美國》中所描述的最為扣人心弦的場景之一。
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曾經這樣預言過世界的形勢:
是的,我們面對的威脅正在慢慢地改變。以前,我們可以信心十足地說,那些亂七八糟的情況都是蘇聯造成的。而現在,到處都是伊斯蘭極端分子和受種族主義驅使的恐怖團夥——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他們都必須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面對這些曠日持久的問題……
《攻打美國》正是描述了這樣一個未知的恐怖世界,和撒切爾夫人十年前所預言的情形十分相似。如今,宗教激進分子的氣焰愈發囂張,許多單一民族國家也紛紛被卷入了地緣政治的紛爭之中。
2012年,由于商用和軍用衛星的神秘故障,美國會發現自己正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或許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正在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些衛星的故障?又是誰導演了這場神秘的大戲?對此,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這些情節真的只發生在科幻小說中嗎?在做出判斷之前,請你仔細閱讀《攻打美國》中的故事。虛構?也許吧,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十分真實,如同明天太陽依然會照常升起般——盡管那只是2012年的太陽。
喬治·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