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留學生孫明第一次走進《紐約時報》報社。
兩年前,孫明來到美國哈佛大學讀新聞。大二的暑假,他又在許多競爭者中勝出,得到了到《紐約時報》實習的機會。
“你就是那個叫Sun的男孩?這名字很好,年輕人,就該像太陽一樣活力四射。”《紐約時報》的主編馬克親切地說。
孫明在簡歷上寫的名字是Sun Ming,老外常常會很自然地以為他的名字是第一個詞——Sun。
“謝謝您這麼說,我會讓您看到我的活力的。”孫明笑著回答,並沒有糾正這個美麗的誤會。
他的心里已經在暗下決心:“馬克先生,我可不僅僅是活力四射,我還要成為像太陽一樣光芒四射的傳媒新星,您等著瞧吧!”
這時候,馬克的電話響了。他對孫明說:“那麼,孩子,立刻開始工作吧!”
秘書小姐把孫明帶到了一臺傳真機旁,禮貌地告訴他:“你的工作就是接收發到報社的傳真,然後把它們分類送到報社的各個部門。明白了嗎?”
孫明有些疑惑:“等等,小姐,我想你弄錯了。我的工作應該是記者助理。”
“哦,是的,記者助理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整理新聞線索,對嗎?”秘書小姐露出職業微笑,“這些傳真里就有新聞線索,好好整理吧!”
“好吧,我知道了。”孫明有些失望地坐到傳真機旁的辦公桌前。
接下來的三天,盡管這份工作很枯燥,孫明仍然做得很認真。每次收到傳真,他都會將它們整理好,然後按類別貼上標簽,送到各個部門。
認真,是華人的美德,也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優勢,孫明很明白這一點。他相信只要自己有耐心,一定會等到一鳴驚人的機會。
機會很快來了。
這天,孫明在整理傳真時,發現了一封來自美國國家博物館的邀請函。邀請函上只寫了一句話:“我們邀請您一起見證歷史。”
孫明眼前一亮,心里很快有了想法。
他來到負責採訪歷史考古新聞的記者福德的辦公桌前。
“福德先生,這里有兩封邀請函,一封來自哈佛大學瑪雅歷法研究成果發布會,另一封來自國家博物館的記者會。”孫明說。
福德正忙著,他頭也不抬地回答:“好的,幫我放在桌上吧,謝謝。”
孫明並沒有立即離開,繼續對福德說:“福德先生,這兩個記者會的時間似乎有些衝突。哈佛大學的那個發布會,應該是跟2012世界末日有關,這個大新聞您自己去採訪。另外那個記者會,您讓我去,可以嗎?”
福德這才抬起頭,匆忙看了一眼兩張邀請函的時間,確實是衝突的。于是,他笑著對孫明說:“好吧,孩子,就給你一個機會。”
“太感謝您了!”孫明拿起美國國家博物館的邀請函,興奮地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