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其實拍《海洋天堂》之前,我沒有任何的優勢。在看到這個劇本之後,我就很感動,然後我就想做這件事情,想演。但是公司的人告訴我說,這件事情不是你文章想做就能做的。因為這件事情要是別人確定你,人家選了你,你才可以。我說好吧,那就去見導演。然後見導演我才知道,全中國16歲到22歲這個階段的男演員,他都見了。我一開始真的不知道,這個幕後團隊是這麼的強大,李連傑先生、久石讓先生、杜可風、奚仲文、張叔平、周傑倫。就根本不知道是這麼一個團隊,我就以為是一個很小成本的一個電影嘛。然後就要經歷海選。
趙守鎮:真的?
文章:對啊,我當時要經歷海選,這個海選其實對我來說是有一點心理障礙。
楊瀾:對吧,因為有一種就覺得咱好歹是個腕了。
文章:自尊心的那種,就是,其實挺糾結的。
李艾:這個海選現場,是不是導演、制片人坐一排,然後你得走過來說,各位評委老師好?
文章:對,這是其中一個,試戲環節。對,就是因為我是通過海選。我當時海選里頭,我是在大名單里,李連傑先生看到我的資料之後,就把我扔到一邊了,說不能用他。
李艾:為什麼?
文章:我有三個特別不利的條件:我年齡偏大,然後結婚生孩子了;我不會遊泳,因為戲里要求這個大福,要在水里像魚一樣;然後我身上還有文身,因為遊泳就只能穿短褲,你有文身就不可以,所以說我三個不利的條件。比如說大家有個基準分有個五分吧,起評分。那當時我的起評分,大概是負十分,對,屬于這樣的。但是導演一味地堅持,其實是我能拍這個戲的一個前提條件,所以我就不停地要打碎自己。因為我看到自閉症的孩子,我跟他們相處了180天。
楊瀾:說說那180天,跟這些自閉症的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你觀察到的是什麼?
文章:我給你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其實特別讓我心酸。就是我這個角色叫大福,大福生活中的原型叫楊濤,是北京星星雨自閉症教育機構創始人田慧萍的兒子,比我小一歲。有一年夏天,他跟他媽媽田校長,一起從學校回到家,他們家住在通州,要坐很長時間的公交車,很熱。自閉症是有自己的心理底線的,安全底線,正常人跟我在一起,就不能距離太近,要不會很害怕。突然間那天公交車又擠又熱,他就很暴躁,就打了旁邊一個小孩一拳。那旁邊這個小孩的姥姥就不幹了,給家里打電話,說在公交車上有人打我們家孩子。結果到了終點站,孩子的爸爸帶了一幫人拿著棍棒就來了,一下車就問誰打我孩子,那個孩子的姥姥就指楊濤,就指這個自閉症的孩子。二話不說,上來就打楊濤。
楊瀾:當時沒有人陪伴嗎?不能解釋嗎?
文章:田慧萍就在旁邊說,說我孩子是自閉症。沒人知道自閉症,最後母親聲嘶力竭地說了最不願意說的話,我兒子腦子有病,你們別打他了,我兒子腦子有病。就是我覺得說,因為我們大家對自閉症是不了解的。
楊瀾:讓一個媽媽說出那樣的話。
文章:一個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我兒子腦子有病,就是你知道那麼多人在打楊濤。所以我覺得我能做的就是通過我個人,把自閉症展現出來,希望大家能了解這個群體,消除歧視、誤解,能夠實現平等。其實我的夢想是說,有一天在中國,自閉症就像智障、聾啞、失明一樣,所有這些的殘疾,能夠建立一個同等的概念。
楊瀾:這需要我們去理解、愛護和包容這些人。
文章:這次去香港做《海洋天堂》的宣傳,有一個自閉症的父親,帶著自己自閉症的孩子,來跟我見面,交流他們看完電影的一種心得。我跟這孩子,因為我對自閉症有一些了解吧,我跟他沒有太多交流,但是我就跟他在玩兒。他說什麼好玩兒,玩兒了大概五分鐘以後,三歲,抱著我。他爸爸和他姑姑身邊的人都傻了,說在這個世界上,從他生下來到今天,只讓爸爸抱,任何人都沒有抱過。是姑姑發現這孩子有自閉症,姑姑都沒有讓抱過。
楊瀾:他們對這種距離感非常敏感。
文章:對,就摟著我,緊緊地摟著我,然後在我耳邊輕輕地喊,媽咪。聽完了你們是笑,對不對?聽完了,你們大家都是笑,但我當時我其實真的很可憐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