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三章 法蘭西之戰

時間:2012-09-09 14:28   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二周 魏剛

  5月17日至5月24日

  戰爭危急的程度在增加——地方防衛志願軍——從東部增援——5月18日和5月20日我致羅斯福總統的電報——5月19日甘默林將軍第十二號最後命令——法國內閣改組——魏剛將軍的任命——5月20日關于小型艦只的第一道命令——“發電機”作戰計劃——魏剛的前線之行——比約特因汽車失事殞命——法軍無法應付德國的裝甲部隊——5月21日艾恩賽德的報告——議會通過賦予政府以特殊權力——我第二次訪問巴黎——魏剛的計劃——北方各集團軍的危險——阿拉斯周圍的戰鬥——與雷諾先生的通信——約翰迪爾爵士就任帝國總參謀長

  17日上午10點戰時內閣開會,我就我這次巴黎之行和我所觀察到的局勢盡可能詳細地向閣員作了報告。

  我說,我已經告訴了法國人,除非他們做出最大的努力,不然,我們就沒有理由再增派戰鬥機中隊到法國去,從而使我們國家的安全遭到嚴重的危險。我覺得,加強空軍力量的問題是英國內閣前所未遇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據說,德國空軍的損失是我們的損失的四五倍,可是,我聽說,法國的戰鬥機只剩下四分之一了。在這一天,甘默林認為大勢“已去”,據報道,他已經說了:“我只能在今天、明天(18日)和明天夜里擔保巴黎的安全。”在挪威方面,看來我們是隨時可以佔領納爾維克的,但是科克勳爵被告知,從來自法國的消息看來,已經不再能夠向他增派援軍了。

  戰事危急的緊張程度每小時都在增加。依照喬治將軍的請求,英國陸軍佔據了從杜亞到佩龍訥的整個戰線上的據點,以延長它的防護翼,從而試圖掩護阿拉斯,因為阿拉斯是公路樞紐,對向南撤退極為重要。當天下午德軍進入布魯塞爾。第二天進抵康布雷,經聖昆廷把我們的小股部隊趕出了佩龍訥。法國第七集團軍、比利時軍、英軍和法國第一集團軍繼續向斯凱爾特河撤退,那一天英軍據守登德河沿岸,並編成“彼得軍”分遣隊(在彼得少將統率下由幾個部隊臨時編成的),以防守阿拉斯。

  午夜時分(5月18日—19日),比約特將軍到戈特勳爵的司令部去會見他。不論是這位法國將軍的面容表情,還是他當時提出的建議,都沒有給盟軍帶來信心。從這個時刻起,英軍總司令開始意識到有可能要向海岸撤退了。在1941年3月公布了戈特的電文,他在電文中寫道:“當前(19日夜間)的情況不是一道防線被壓彎或暫時被突破,而是一個堡壘被圍困了。”

  在我訪問巴黎並和內閣討論之後,我感覺到必須向我的同僚們提出一個總的問題。

  首相致樞密院長                                ?1940年5月17日

  你們今夜如果就法國政府撤出巴黎或巴黎淪陷可能產生的後果,以及在必要時讓英國遠徵軍沿法國交通線或經比利時和海峽各港口撤出法國可能引起的問題,進行討論,我將非常感激。不用說,首先這份報告只不過是列舉了出現的主要問題,因此可以在以後交給參謀人員去研究。我將在6點半鐘親自會見軍事負責人。

  荷蘭的急轉直下的結局一直在我們的腦際縈回。艾登先生以前曾建議戰時內閣組織地方防衛志願軍,這一計劃也已積極推行。在全國各地,在各鎮各村,都有成群的意志堅決的人們集合在一起,用霰彈槍、獵槍、棍棒和長矛武裝起來。這在不久以後就可發展成為一支龐大的隊伍。但是正規軍的需要也是非常迫切的。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轉參謀長委員會                ?1940年5月18日

  一、鑒于繼傘兵之後可能有大量空運部隊著陸,所以我感覺到英國國內可以依靠的部隊是不夠的。我並不認為目前這種危險已迫在眉睫,因為法國大會戰的勝負尚待分曉。

  我希望你們對下列幾點建議加以考慮,以便馬上付諸實施:

  (1)用載運澳大利亞部隊到蘇伊士的船只,把八營正規步兵從巴勒斯坦運回英國,適當護航,盡管有點風險,你們認為哪條航線最好,就走哪條航線。我希望能夠取道地中海。

  (2)澳大利亞快速護航隊載運一萬四千人于6月初抵達。

  (3)這些船只應立刻載送八營本土防衛隊前往印度,再從印度載運八營(更多些)正規軍來英。快速護航隊的速度應該提高。

  二、必須竭力執行委員會提出的關于控制外僑的建議,這些建議我已在另外一張紙上詳細開列。對共產黨人和法西斯分子也應採取措施;有相當多的人都應當加以保護性或預防性的拘留,包括他們的首腦在內。當然,這些措施在付諸實行以前必須提交內閣。

  三、參謀長委員會應考慮,在所謂的裝甲師中,只抽調一半前往法國,是否好一些。我們必須時刻準備面臨這樣一個事實,即德國可能向法國提出很有利的媾和條件,因而整個重擔將轉到我們身上。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