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皇家首飾供應商

時間:2012-03-02 14:2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在多佛爾下船時,阿弗萊了解到:英國的人口雖然只有2700萬,比法國少了整整1000萬,然而這個國家的經濟財富卻多得讓人咋舌。維多利亞女王像一位專業的家庭主婦般用治家之道管理著自己的王國,她對財富總管們的賬目總是十分謹慎。剛上岸,阿弗萊·卡地亞就被倫敦——這個歐洲最大的港口城市、金融中心迷住了。聽從華斯一家的建議,他在雅致的梅菲爾區住下了。那里正是倫敦首飾店、古董店與藝術長廊的集中地。 

  跟巴黎一樣,倫敦已經與自己那段糟糕的歷史進行了告別,它正夢想著在泰晤士河上建造更多橋梁,夢想著建造更多的玻璃穹頂,夢想著出現更多的金屬框架與橫梁……于是,混亂、無休止的城市改造把失控的城市化推向高潮,倫敦所有醜陋的細節都一一呈現在了路人面前。正是這遍地林立、雜亂無章的露天工地讓路易斯·卡羅爾對現實世界厭煩透頂,不過也因此激發他寫出了著名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此時倫敦所有建築作品的問世都從未考慮過是否合理,整個城市也缺少真正經過深思熟慮的規劃。 

  然而,在那被柵欄封閉的咖啡店內,在那陰暗逼仄的小巷里,在倫敦從早到晚的喧嘩聲中,阿弗萊·卡地亞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在他眼中,倫敦就像一幅誘人的畫卷,等待著他去抹上自己的色彩。與巴黎只是一味地美化女人不同,維多利亞女王的首都更準確地來說是獻給男人的。薩維爾柔和聖詹姆士街可謂是“男式優雅”的聖地。在皮卡迪利街邊的櫥窗里,阿弗萊·卡地亞鑽研著這種結合了舒適與細膩的男式優雅:粗呢與條紋,大花領結與深色天鵝絨,防雨布與圓頂禮帽。“新生活需要新包裝”,他的包裝就是獲得那些行家里手的肯定。而此時,正巧有一位漂亮迷人的法國女演員——雷歐妮德·勒布朗為阿弗萊的魅力所傾倒。在枕邊,這位大美人詳細地描繪了自己在巴黎的生活,並不斷稱讚她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保護者”,感嘆著他們的慷慨大方,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雷歐妮德才迅速積累了一筆不小的珠寶財富。阿弗萊查看了她的珠寶箱:一條鑽石項鏈,一些珍珠、黃玉手鐲,幾件浮雕玉石,幾枚鑲嵌了瑪瑙和鑽石的戒指,一些珊瑚與珍珠制成的服飾別針,還有幾串玫瑰金制成的長項鏈。這些珠寶對剛剛與雷歐妮德相識的阿弗萊來說,可算是一筆很不錯的收獲。 

  在每周與父親的通信里,阿弗萊只會提到自己平時的觀察與發現,以及對吉歐莉亞·貝納妮、雷歐妮德·勒布朗兩人提供的那些珠寶的脫手過程。提到雷歐妮德·勒布朗,他一直稱呼她為“給您提到過的那個女演員”。十個月後,阿弗萊禁不住為自己的勝利而歡呼:吉歐莉亞·貝納妮的十串珍珠項鏈和賈斯蒂雷歐娜的一些小珍玩終于找到了買家。 

  當倫敦在歌舞升平的時候,巴黎卻在顫抖。將近二十萬的德國兵繼續圍困著巴黎——這個唯一還在抵抗的法國城市。但是很快,巴黎也被攻破了,整個法國淪陷了,法蘭西第二帝國遭遇到巨大的軍事失敗,它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中。根據1871年的停戰協定,法國不僅失去了阿爾薩斯和北部洛林的土地,還需向俾斯麥首相領導下的德國償付50億法郎的巨額戰爭賠款。拿破侖三世被流放,從此,法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法國國內的形勢天翻地覆,遠在英國的阿弗萊·卡地亞卻正沉浸在初步的商業成功里,並計劃著自己進一步的行動:在倫敦努力工作,扎根下去;在歐洲其他國家開分店;在美國也開一家分店。阿弗萊並不滿足于在父親的陰影下做第二,他渴望獲取更多的權力。 

  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亞記得:當阿道夫·皮爾卡把店鋪交給他時,他自己也才28歲。現在,他認為是時候像皮爾卡那樣把意大利人大道上的旗艦店——一直穩穩停泊于這條美麗交通幹線上的卡地亞總店——交給阿弗萊了。從此阿弗萊徹底自由了,他可以在英國與法國之間隨意往返,可以自由選貨,並按照自己的意願與想法選擇寶石、雇傭工人。阿弗萊認為銷售就是一場“誘惑活動”,誰能取悅顧客,誰就能贏得市場。在他眼中,奢侈品是一個夢想,它既可以是一件珠寶首飾,也可以是一件晚禮服、一次旅行,如何促成“欲望”、呈現“別致”、徵服顧客,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父親交給他的是一項工作;而在他看來,這項工作是一場華麗的冒險。 

  正當阿弗萊忙于工作時,愛情女神降臨了,這個在阿弗萊眼中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使其他女人黯然失色女子名叫愛麗絲·格里佛耶。她有一頭褐色頭發,身材修長,具有一切女人所應該擁有的溫柔、優雅與魅力。她與著名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的畫中女郎是那麼的相似。阿弗萊對她一見鐘情,很快他們倆就墜入了情網。愛情讓阿弗萊感到自己成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而且對這份愛情兩人都視若珍寶、終生不渝。後來,格里佛耶為阿弗萊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路易·約瑟夫,生于1875年;皮埃爾,生于1878年;雅克·忒歐杜爾,生于1884年;女兒蘇珊娜,後來嫁給了雅克·華斯——這一婚姻加強了卡地亞、華斯兩家的親密關係。 

  麥克馬洪上臺後,政局漸趨穩定,經歷了多年動亂與戰爭的巴黎人民終于在思想上平靜了下來。很快,歌劇、舞會、燭光晚會、各種慶典活動紛至沓來,聖日耳曼區又重新熱鬧了起來,人們對革命的擔憂被拋到九霄雲外。德卡茲公爵夫人,布洛格麗公爵夫人,瓦格拉姆公主重新出現在意大利人大道的卡地亞店。在那里,大家快樂地交談著,購買一些珍貴而無用的飾品——它們只會在鋪著桌毯的桌子上、擠滿了純金煙盒與各種珍玩的獨腳圓桌上找到自己的歸宿。 

  阿弗萊深諳時代的品位,也熟知那源于大紅錦緞包裹中的第二帝國的舒適氛圍。他從英國帶來了威基伍德套裝茶具、色澤圓潤的玻璃瓷以及鑲嵌了天青石的相框。舊貨(從他父親開始就一直在搜集)被打磨、精煉得更加細膩,材料來源地的范圍也更廣,幾乎遍布全球。卡地亞的櫥窗里堆滿了來自東京、古老中國和西亞姆的物品,它們像精靈一樣閃耀著誘人的光芒。在這個天堂般的巴黎,查爾斯·嘎尼埃的新歌劇院把奧斯曼男爵設計的宏偉藍圖推向了高潮。縱觀整個法國,誰都無法找到更好的詞匯來形容凝視嘎尼埃歌劇院時那自豪的心情。阿弗萊和他的父親認為歌劇院“將會給奢侈品行業帶來巨大的財富”。為了慶祝開張,歌劇院舉行了盛大的揭幕典禮活動,活動的特邀嘉賓就多達2000人,而卡地亞一家也全部被邀請參加。 

  在歌劇院的“U型”大廳里,當燈光熄滅後,包廂和座位上依舊閃耀著點點光輝,那是身著華服的女士們身上佩戴的鑽石首飾的光芒。繁星般的冕型發飾、珍珠、紅寶石、綠寶石讓阿弗萊頭暈目眩。幕間休息的時候,他發現這場揭幕儀式幾乎齊聚了整個巴黎的上流社會人士;走廊的護欄上幾十盞水晶青銅枝型燈發出柔和舒適的光線,把歌劇院頂級奢華的氣氛襯托得淋漓盡致,嘎尼埃的作品已經超出了那些看慣宏偉奢華、對壯觀大氣已經麻木的人的最高想象力。首席包廂里,坐在幾位公爵和公主中間的麥克馬洪元帥與他的夫人也掩飾不住自己的驚嘆與激動。 

  政局穩定、經濟復蘇後,華斯一家重新投入到了歡慶與舞會之中,而愛麗絲與阿弗萊·卡地亞夫婦則更享受家庭生活。他們夫妻倆兩情相悅,非常恩愛。對他們來說,愛情的結晶——陸續出生的四個孩子,比所有的社交活動更重要,更讓他們滿足。 

  阿弗萊夫婦定居在歌劇院附近,目的是讓阿弗萊離自己的工作和顧客更近。盡管卡地亞在當地只能算是小有名氣,但他的顧客卻在不斷地增多,巴黎伯爵、瓦格拉姆公主、納特伯爵夫人、薩克斯·闊布爾王子……眾多名流越來越多的喜歡光顧卡地亞。他們的光臨並非只為購買一些別致的商品,更是為了 “發現”一些奇珍異寶,例如眼睛里鑲嵌了綠寶石的玉象,珍珠制成的藝術品,鑲嵌瑪瑙的銀質提包搭扣,水晶小方尖碑…… 

  以1883年在巴黎舉辦的日本藝術展為契機,意大利人大道的卡地亞店進行了一次內部重新裝修。幾扇小型屏風被放入了櫥窗,幾把絲綢串起來的象牙折扇在屏風兩旁做陪襯,兩塊金字烏木匾牌、一張江戶時代顯貴的畫像都成了店里的裝飾品。這些風格上的改動,全都來自和平路上的朋友——華斯的建議。慣于制造轟動效應的華斯再次出人意表,他為女顧客們舉辦了一次高檔日式服飾展。當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他在和平路店的一個櫥窗里還擺上了卡地亞的珠寶首飾——巧妙而不動聲色地幫卡地亞招徠生意。華斯的顧客來自世界各地,尤其以英國人、美國人居多。多年之後,在事業上,他決定與卡地亞家一樣實行子承父業的公司交替方式。他的兩個兒子加斯東和讓·菲利普開始跟隨父親一起做事。此外,華斯家與卡地亞家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1898年,阿弗萊的兒子路易·卡地亞迎娶了讓·菲利普的女兒安德蕾·華斯。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