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7 64威廉華茲華斯《序曲》《短詩選》《抒情歌謠集》
(1770—1850)
英國幽默作家JK斯蒂芬在一首有名的戲擬華茲華斯十四行詩中這樣寫道:
有兩種聲音,一種意蘊綿長……
另一種就像癡呆的老山羊……
山羊的叫聲只有一個調子……
而你,華茲華斯,兩種調子你都要……
我的《華茲華斯集》一共有937頁,印得密密麻麻,這里面有200頁的調子是意蘊綿長的,剩下的和羊叫相差無幾。華茲華斯是個不知道簡練為何物的人。在後人看來,他活的80年只有前半部分是有意義的。而之後的40年,華茲華斯本人覺得很有趣。那三個照顧他的女助手也覺得很有趣,那些研究天才毀滅歷程的文學研究者也會覺得有趣。
華茲華斯自己對自己實施了最大的影響。我不知道哪個重要的文學人物還像華茲華斯一樣對自己感覺良好。因為這種極度自戀,詩人自我批評的源頭逐漸幹涸,在創作上不能專心致志,所以百分之八十的作品都讓人提不起興趣。
除了自己之外,英國鄉村對華茲華斯的影響最大。可以說是他發現了英國鄉村之美。這些鄉村美景在詩人心中激發出種種感受:深邃、純潔,沒有私心雜念,這些感覺在他最優秀的作品中體現出來。柯勒律治的傑出天才對華茲華斯施加了另一種影響。劃時代的作品《抒情歌謠集》(1798)就是兩個人的友誼碩果。這本書1800年版的序言同樣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第三種影響來自詩人的妹妹多蘿西。雖然她有點神經質,但是多蘿西擁有比哥哥遠為敏銳的視覺和聽覺,在華茲華斯那些廣受讚美的作品中,無疑有著妹妹的諸多深刻意見,這些意見出自她對自然的敏感。今天我們對這對兄妹之間某種潛意識中的不倫感情無需再諱言,起碼從多蘿西的角度是這樣,但這對華茲華斯作品的價值沒有影響。
法國大革命和法國女人阿內特瓦隆對詩人也產生了一些次要影響。華茲華斯好像被阿內特瓦隆激發了一種有限度的激情,希望自己可以接近她。一開始,這位年輕激進的詩人加入了法國大革命的潮流,但是他最終令人乏味地站到了革命的對立面,原因多種多樣:大革命的過度發展,詩人對心底寂靜主義的固執,以及小心翼翼、謹慎的態度(可以對照彌爾頓(45))。他和阿內特瓦隆的關係最終帶來一個私生女,不過華茲華斯極力遮蓋事實真相,不讓後人知道。在這件事上他全無男子氣概,甚至冷漠無情。(可以對照菲爾丁(55))但這對華茲華斯作品的價值也沒有影響。
令人奇怪的是,雖然他的詩作和宣言對解放讀者的感情有不可否認的幫助(見穆勒),但華茲華斯自己的感情在質和量兩方面都很有限。自然、兒童、窮人和普通人在華茲華斯筆下很美好。在這些問題上,我們的意見與18世紀新古典時代的意見不同——華茲華斯充滿勇氣地背叛了後者。這種思想上的轉變部分歸功于這位絕大多數人沒有讀過的作家。但是華茲華斯從來沒有像梭羅(80)那樣細致地觀察自然,對兒童也不甚了了。十四行詩《加萊海灘》是一部優美的傑作,不過里面並沒有真正涉及一個孩子(即使他提到了自己的女兒)。童年對詩人來說只不過是一種抽象的說法。“下等階層”的說法腔調也不為華茲華斯所熟悉。在和阿內特瓦隆的關係中他像個膽小鬼,華茲華斯好像從未對女性表現出熱烈的愛戀之情。
我談論上面的這些事情,就等于公開承認不喜歡華茲華斯。不過我要從本文宗旨出發說明兩點:首先,他寫出了一些偉大的詩。盡管我覺得這一范圍只限于自傳性長詩《序曲》,還有《丁登寺》、《永生頌》、《邁克爾》、《決心與自立》、《致義務》,再加上一些為數不多的優秀十四行詩和抒情詩。
第二點是他極大地開闊了其他詩人和普通人的眼界,指出了接近自然、情感和英語自身的各種途徑。他和柯勒律治一起扭轉了英美詩歌的發展方向,使詩歌擺脫了傳統、對城市生活的束縛。華茲華斯對詩歌下過一個有名的定義:由“寂靜中對感情的回憶”產生的“強烈情感的自然表現”。這種說法有自己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是對糾正18世紀僵化的詩歌觀念來說是必需的。雖然有的地方走得太遠,但浪漫主義的這次抗議對西方傳統有重要的價值。
比起作為一個詩人,華茲華斯作為一個歷史事件的象徵可能更為重要。在兩種身份下他都很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去熟悉他。雖然華茲華斯缺乏幽默感,心靈和情感貧乏,還是個自大的人,但是他卻在短短幾年中寫出了有助于“蕩滌感覺之門”的詩作。
克里夫頓費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