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康拉德《諾斯特羅莫》

時間:2012-11-04 21:58   來源:中國臺灣網

  1634  100康拉德《諾斯特羅莫》

  (1857—1924)

  1895年,托馬斯哈代放棄了寫小說,同年,約瑟夫康拉德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阿爾邁耶的愚蠢》。英國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已漸漸死去,一種新小說正逐漸興起。前者往往意味著冗長流暢的敘述、大量的人物動作描寫,直截了當的性格塑造;後者的特徵則是新奇的形式、多種多樣的寫作方法,以及對人物心理活動越來越多的關注。勞倫斯斯特恩(58)、奧斯汀(66)、喬治艾略特(84)和哈代,他們為新小說的誕生開辟出一條道路。而康拉德正是那個讓新小說成熟起來的人,無論是主題還是寫作方式。因此,閱讀康拉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他作家,比如亨利詹姆斯(96)、DH勞倫斯(113)、喬伊斯(110)、托馬斯曼(107)、普魯斯特(105)、福克納(118),還有不在本書中的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

  怪誕、哀傷、高貴,這些概括了康拉德職業生涯的特色。他厭惡情感外露,令人肅然起敬。康拉德生于波蘭,家人為波蘭的解放事業獻出生命,他十二歲就成了孤兒。十七歲時康拉德向西而行,就像一個“也許能實現夢想的男人”。康拉德在新世界努力工作,同時從未忘記自己的波蘭貴族身份。幾年中,他的生活充滿冒險和奇異的因素,曾經為擁戴卡洛斯(西班牙王位競爭者)的人走私武器。成為英國公民之後,康拉德做了一名海員,在英國海運局工作了二十年,做到船長的職位。世界各大海域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尤其是作為他大部分小說背景的東印度。之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深思熟慮而具有重大意義。康拉德離開了大海,盡管是滿懷留戀。此時的他已經是個成熟的男人,使用的不是母語,而像一個歐洲大陸作家那樣來闡釋世界。這位波蘭裔的水手最終成為用英語寫作的半打偉大小說家中的一員。(這是我一個廣受認同的個人意見。)

  開始的幾年,他的作品無人注意,有時又遭到誤解。這並未磨滅康拉德的創作熱情,他繼續埋頭苦幹。他使用了一係列新鮮的寫作方法——對維多利亞時代而言,為自己的每一篇小說尋找完美的形式。他重視的是挖掘人物心理的深度,而不是挖掘出來的是光明還是黑暗。康拉德通過曲折的方式表現各式各樣的感情,其中象徵手法的運用十分成功(例如《諾斯特羅莫》的“銀礦”)。關于人在面對某一道德處境時反映出的本性,康拉德希望通過創造合適的寫作風格來表達自己的意見,這一點和福樓拜(86)相似。康拉德認為自己是全力以赴、不惜代價的藝術家。狄更斯(77)和薩克雷(76)對待讀者是友好的,而康拉德的朋友是自己的想象力。    

  《諾斯特羅莫》並不容易閱讀,細細品味是最好的方法。和《棄兒湯姆瓊斯》(55)的明白曉暢相比,《諾斯特羅莫》情節曲折、變化多端,是康拉德嘔心瀝血之作,也是他的一部傑作。

  在讀這本書之前,很多關于康拉德的錯誤認識應該被澄清。

  首先,康拉德不是寫“海洋故事”的作家,更不是冒險小說家,而是一個心理小說家,他只是對海洋之類更為熟悉罷了。

  其次,康拉德不是靠“異國情調”吃飯的作家,盡管他寫了很多關于東印度的作品,而且小說中的異域風情濃厚,但這一切都是服務于康拉德探索人性深處的興趣。

  最後,康拉德表面上給人“浪漫主義者”印象,實際上他是以摒除一切感情的目光來觀察,他筆下的人物在表現的人性忠誠、堅忍和理解方面是完全真誠的。康拉德從不逃避,他認為人生是一場夢,卻在這場夢中尋找安全感。與辛克萊爾劉易斯相比,康拉德才是個真正的現實主義者。

  康拉德的小說《白水仙號上的黑家夥》的序言中有一句話,這句話經常被評論家引用,我也要引用一下:“我努力想要用文字的力量使你們聽到、感受到)——最重要的是看到,只有這樣,這就是一切。”        我們必須明白康拉德的“看到”到底是什麼意思。他不像印象派畫家作畫那樣使用自己的語言,他說“看到”是指當頭腦和想象力完全釋放的時候,才能夠清晰地見到某種幻覺,這種幻覺富有深度,清晰,甚至帶來痛苦。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認識到康拉德這句話是一種簡潔的總結,關于他與理想讀者之間的理想關係。

  關于康拉德,讀者還可以讀讀三篇中篇小說《黑暗之心》、《走投無路》、《青春》。

  克里夫頓費迪曼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